河北這個千年古縣,因為堯帝而得名,曾被武則天改稱為章武縣

河北青年報 發佈 2024-01-22T08:34:51.020093+00:00

在行唐縣城區,有一條南北向的章武路,這條大約900米的道路連接了多條東西向大街。鮮為人知的是,章武路和武則天時期的章武縣有關係。公元693年,武則天出於打壓李唐皇室、施加政治影響力的需要,對國內一些有唐字的縣進行改名,行唐縣被改稱為章武縣。12年後,武則天去世,行唐縣恢復舊名。

在行唐縣城區,有一條南北向的章武路,這條大約900米的道路連接了多條東西向大街。鮮為人知的是,章武路和武則天時期的章武縣有關係。

公元693年,武則天出於打壓李唐皇室、施加政治影響力的需要,對國內一些有唐字的縣進行改名,行唐縣被改稱為章武縣。12年後,武則天去世,行唐縣恢復舊名。後來行唐縣進行道路建設時,就命名了一條章武路,算作對這段歷史的紀念。

兩位皇妃被武則天冤殺

話說公元680年,唐高宗李治駕崩,他兒子李顯繼位,是為唐中宗,但是大權已經牢牢掌握在了李治老婆武則天手中。她先是廢掉中宗,改立李旦為皇帝,繼而又架空李旦權力。10年後,武則天在眾臣勸說下登基。

武則天稱帝後改立李旦為皇嗣,他還是理論上的接班人。宮中有個叫韋團兒的戶婢(官奴婢)主動接近李旦,想要生下一兒半女,撈點政治資本。

女追男隔層紗,但李旦小心謹慎,他知道韋團兒正得武則天寵信,自己不敢越雷池一步。他坐懷不亂,拒絕了主動示好的韋團兒。不是李旦沒那個心思,而是他不知道韋團兒到底有什麼政治企圖。他犯了錯,被削奪爵位是小事兒,自己小命保得住保不住還得兩說。

韋團兒怒了,大不了大家魚死網破,一個歹毒的計劃在她心中出現。

她悄悄在李旦的皇嗣妃劉氏、德妃竇氏的院子裡埋桐人,然後誣告這倆人以巫蠱之術詛咒武則天。公元693年正月初二,兩人去內宮嘉豫殿給自己婆婆武則天拜年。從內宮出來時,兩人同時被逮捕殺害。

之所以「選」這兩人作為作案對象,是因為劉氏和竇氏羞辱過韋團兒。其實這也很好理解,看到別的女子勾引自家丈夫,哪個女人也忍不了。

武則天勃然大怒之際,兩人有口難辯,莫名其妙地丟了腦袋。這件事兒沒人通知李旦。李旦看兩人拜年後一直沒回來,就大概明白了結果。但他既不敢多問,也不敢表露悲傷情緒。

然而,事情到這裡還沒結束。

武則天藉機打壓李唐皇室

武則天覺得這事兒背後有人指使,她下令將李旦的近侍拘捕,讓來俊臣搜羅他們犯罪證據。這是拿李旦的身邊人開刀,從他們那裡打開突破口。一旦有人扛不住,最後屈打成招,那李旦的處境就危險了。

來俊臣其人,大名鼎鼎,「請君入甕」故事的主人公。李旦府中奴婢聽聞後,嚇得兩腿發抖,大家都知道,碰上來俊臣,就是不死也得脫三層皮。

唯獨一位叫安金藏的胡人大義凜然。面對審訊,他說太子清白,如果不信我的話,我可以剖心自證。說罷,他舉起佩刀割開肚皮,鮮血流了一地。武則天見狀也嚇了一跳,趕緊讓醫生治療。在那個外科手術不發達的年代,安金藏竟然奇蹟般地痊癒,他後來又活了73年,一直到唐代宗大曆元年(公元766年)才去世。

冷靜下來的武則天開始反思,知情者向她說明了情況,李旦壓根不知道這檔子事兒,至於巫蠱詛咒更是子虛烏有。武則天處死韋團兒,李旦洗脫罪名。不過,武則天沒有善罷甘休。她下令貶皇孫李成器、李成義、李隆業、李隆范、李隆基為郡王,還剝奪了李旦會見百官公卿的權力。

這裡頭最倒霉的是李旦的兒子李隆基,他親媽竇氏無辜被害,自己還被貶。最要命的是,武則天處死竇氏後,把她屍體秘密處理,根本沒人知道她埋在哪兒。李隆基哭祭都找不到地兒。

復盤這件事,李旦始終是無辜角色。出身低微的韋團兒,有野心沒實現,她恰好利用了武則天的敏感心理,在盛怒之下殺死劉氏、竇氏。一直到了景雲元年(公元710年),重新繼位的李旦將劉氏追封肅明皇后,追封竇德妃為昭成皇后,才總算為兩人「平反」。

行唐縣被改稱為章武縣

這件事後,武則天心裡明白,天底下反對她的人太多,她乾脆就借這件事打壓一下李唐皇室。但是,她又不敢徹底清洗李家人,就藉助別的手段來施壓。在公元693年,武則天來了一波改地名活動,一些有唐字的縣被改名,其中包括河北的行唐縣。

其實行唐縣的「唐」字和唐王朝沒有絲毫關係。資料記錄,上古時代的唐堯(堯帝)曾南下路過這裡,所以得名「南行唐縣」,後來又改稱為行唐縣。但是武則天不管不顧,看到有唐字的地名就是不爽,於是在公元693年,將行唐改稱為了章武縣。

也是在公元693年,武則天下令改山東的高唐縣為崇武縣,四川境內的唐隆縣為武隆縣,四川境內還有一個唐興縣,被改稱為了武豐縣。此外,「改名達人」武則天還在公元692年在河北境內增設了武隆縣(治所在今永清縣)和武昌縣(治所在今安新縣)。

到了公元697年,她又改安徽境內的霍邱縣為武昌縣,一時間,形成了南北方都有武昌縣的「奇景」。

行唐縣被改為章武縣12年後,武則天壽終正寢,她的兒子李顯在大臣擁立下重新繼位,行唐縣舊名被恢復。其他那些被武則天改了一圈的地名,也陸續恢復了原名。後世學者在研究唐朝地名時,每每都感到頭大,這得「感謝」武則天的「厚賜」。

行唐縣城的一條路因章武縣得名

到了公元907年,節度使朱溫滅掉唐朝,建立後梁政權。作為割據政權的皇帝,朱溫對唐字也格外敏感,行唐縣第二次被改稱為章武縣。不過,後梁是短命政權,到了公元923年,後梁滅亡後,行唐縣又恢復了舊名。

到了公元936年,後晉政權的皇帝石敬瑭改行唐縣為永昌縣,他也厭惡這個唐字。只過了12年時間,後晉滅亡,行唐縣又恢復了舊名。

這三次改名事件,說明古代統治者喜歡以改地名方式施加政治影響力。

雖說兩次章武縣地名使用時間不長,但是畢竟在行唐縣歷史上留下了印記。後來行唐縣進行道路拓展建設時,將原來城牆西城根旁邊的一條南北向大道命名為了章武路。這條大約900米長的道路,連通了龍州西大街、玉城西大街等東西向大街,是大家進出行唐縣的要道。

無獨有偶,在縣城東邊還有一條南北向的永昌路(分為北路和南路),這條路更長、更寬闊。行唐縣的曾用名永昌、章武最終成了縣城的兩條大道,承載著區域經濟發展的力量。

■文/河北青年報記者寇拴民、實習記者郭會哲

■本文原刊於《河北青年報》「發現河北」專欄,未經許可,不得轉載、引用。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