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寶寶講故事(15)大禹治水

龍話春秋 發佈 2024-01-22T11:02:22.670921+00:00

大禹治水傳說在帝堯時期,黃河流域經常發生洪水。為了制止洪水泛濫,保護農業生產,堯帝根據部落首領的推薦,任命鯀去治理洪水。鯀率眾築壩修堰,採用圍堵辦法來治理洪水,結果費了九年功夫,並沒有把大水治伏。

大禹治水

傳說在帝堯時期,黃河流域經常發生洪水。為了制止洪水泛濫,保護農業生產,堯帝根據部落首領的推薦,任命鯀去治理洪水。鯀率眾築壩修堰,採用圍堵辦法來治理洪水,結果費了九年功夫,並沒有把大水治伏。正在他焦急之時,恰巧有一隻貓頭鷹和一隻烏龜走過來,它們向鯀獻計說:「要想平息洪水並不是難事,只要到天庭里偷來『息壤』——這是一種生長不息的土壤,只要弄一小塊投向大地,馬上就會生出許多,積成山,堆成堤,這樣就能夠擋住洪水了。」鯀聽了非常高興,立即派人設法偷來了「息壤」,把它往地上一撒,頓時越長越多,漫山遍野,果然堵住了洪水。可是好景不長,天帝知道了這件事,他非常憤怒,就派火神祝融帶兵前來,把鯀殺死在羽山上,並收回了「息壤」。從此洪水又在大地上泛濫成災,人們依然生活在痛苦中。

舜繼帝位後,徵求大臣們的意見,看誰能治退這水,大臣們都推薦禹,他們說:「禹雖然是鯀的兒子,但是比他的父親德行能力都強多了,這個人為人謙遜,待人有禮,做事認認真真,生活也非常簡樸。」舜並不因他是鯀的兒子,而輕視他,而是很快把治水的大任交給了他。

禹欣然領命,他暗暗下定決心:「我的父親因為沒有治好水,而給人民帶來了苦難,我一定加倍努力把水治好。」

在當時,大禹才剛剛結婚才四天,他的妻子塗山氏是一位賢惠的女人,同意丈夫前去,大禹灑淚和自己的恩愛妻子告別,就踏上了征程。

大禹就帶領著一批助手,跋山涉水,風餐露宿,走遍了當時中原大地的山山水水,窮鄉僻壤,人跡罕至的地方都留下了他們的足跡。大禹左手拿著準繩,右手拿著規矩,走到哪裡就量到哪裡。他吸取了父親採用堵截方法治水的教訓,採用了疏導治水的新方法,其要點就是疏通水道,使得水能夠順利地東流入海。大禹每發現一個地方需要治理,就到各個部落去發動群眾來施工,每當水利工程開始的時候,他都和人民在一起勞動,吃在工地,睡在工地,挖山掘石,披星戴月地干。由於他常年奔波在外,人消瘦了,皮膚曬黑了,手上長滿了老繭,腳底布滿了血泡,腿上的毛磨光了,連束髮的簪子和帽子掉了也顧不上收拾。

為了治水,他三過家門而不入。

第一次路過家門是在他出門後的第十個月,他帶人修渠路過家門,這時,妻子剛剛生下兒子夏啟沒幾天。這天,大禹路過家門,正巧聽到自己的孩子「呱呱」的啼哭聲,妻子邊哄孩子邊罵大禹是個不顧家的混蛋。同行的人都放慢了腳步。有人說:「禹王,您回家住幾天吧!」大禹沒有停住腳步,邊走邊說:「此刻災情嚴重,治水要緊!」跟隨人說:「你還沒有見過自己的孩子呢,回家看一眼吧。」大禹多麼想進門去看看妻子和剛出生的孩兒!可一想,工程的事太多,還有許多事要他去辦,因而搖了搖頭,鄭重地說:「我們此刻重任在肩,可不能因家事而誤了國事呀!」說完,他就大踏步地向前走去。

第二次路過家門時,他看見抱在妻子懷裡的兒子已經會說話了,妻子正在教兒子喊爸爸,小夏啟也很乖巧地邊笑邊喊爸爸。大禹看到這一幕,不禁熱淚盈眶,但治水工程正是緊張的時候,他擦了擦臉上的淚花,轉身就要離開。這時,妻子抱著兒子看見了大禹,趕忙出來迎接,看到大禹一副疲憊的模樣,妻子心疼地說:「快回家歇歇吧!看你累的,我給你換身衣服。」大禹接過兒子親了親,說:「不成哪,許多人被洪水圍在高地,我要去救人吶!」說著,把兒子送到妻子懷裡,安慰了她幾句,就轉身走了,還是沒有回家。

第三次路過家門時,正碰上小夏啟跑出家門,兒子一看見大禹,便一把拉住了他,使勁地往家裡拉。大禹一把抱起了兒子,親了親他的小臉,接著兩行熱淚噴涌而出。他深情地撫摸著兒子的頭,叫他告訴媽媽,因為治水工作十分繁忙,他一時還回不了家。等把洪水都引入大海了,他就會回來和全家人團聚的。」大禹放下兒子回身就走,兒子在其後一路追攆著,哭叫著爸爸回家,大禹回頭沖兒子和妻子揮了揮手,抹了一把眼淚,回身加快了腳步,又一路匆忙而去。

大禹治水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故事被人們廣為傳頌。家鄉一帶還流傳著這樣的歌謠:一過家門聽罵聲,

二過家門聽笑聲,

三過家門捎口信,

治平洪水轉家中。

這四句普普通通的家常話,最能夠體現大禹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大禹一生為民謀福,這種顧念百姓、公而忘私的精神,永遠值得後人敬仰和學習。

大禹治水很講究智慧,如治理黃河上游的龍門山就是如此。龍門山在梁山的北面,大禹將黃河水從甘肅的積石山引出,水被疏導到梁山時,不料被龍門山擋住了,過不去。大禹察看了地形,覺得這地方非得鑿開不可,但是諾大一個龍門山又如何是好,大禹選擇了一個最省工省力的地方,只開了一個80步寬的口子,就將水引了過去。因為龍門太高了,許多逆水而上的魚到了這裡,就游不過去了。許多魚拼命地往上跳,但是只有極少數的魚能夠跳過去,這就是我們後人所說的「鯉魚跳龍門」,據說只要能跳龍門,馬上魚就變成了一條龍在空中飛舞。

大禹來到長江三峽,巫山擋住了水道。於是找神女瑤姬幫助。這瑤姬是西王母的女兒,她從小在一個仙人那裡學道,學成了一身本領,她能夠隨心所欲地變化出各種不同的東西。有一年秋天,她從東海遨遊歸來,駕著彩雲輕飄飄地到了長江的上游,從巫山經過。她被巫山的美景迷住了。只見巫山秀麗挺拔,林壑幽美,溪流潺潺,輕霧繚繞。林間還有一塊巨大而平整的崖石,就像人工修造的土壇。她不禁從雲端降下來,站在崖石上欣賞周圍的美景。此時大禹也因治水而駐紮在巫山腳下,他正領著人們在緊張地施工:有的鑿石頭,有的砍大樹,忙個不停。正在他為眼前擋住水路的巫山發愁的時候,卻在無意中遇見了倦遊過來、路過巫山的瑤姬,大禹知道她是神女,便趕忙向她致敬,請求她幫忙。

瑤姬為大禹一心為民治水而感動,便毫不猶豫地答應了。瑤姬便一飛上天,去請各路的大神下到凡間,來幫助大禹治水。這些大神都神通廣大,他們或用雷電轟,或用神斧劈,不久就把巫山打開一條通道,大禹就帶領民眾做清理道路的工作,讓洪水從巴蜀境內流出來,匯聚到長江中。從此,巴蜀一帶的水患得到了徹底的治理。

大禹治水一共花了十三年的時間,正是在他的手下,咆哮的河水失去了往日的兇惡,馴馴服服地平緩地向東流去,昔日被水淹沒的山陵露出了崢嶸,農田變成了糧倉,人民又能夠安居樂業,過上了幸福美好的生活。

大禹治水成功後,再接再厲,將洪水時期分割的各個部落的地塊聯成整體,劃天下為九州,就是冀州、青州、徐州、兗州、揚州、梁州、豫州、雍州、荊州,這就是中國被稱為「九州」的來歷;又在九州各鑄一鼎,設官治理。四匹神態各異的駿馬,像騰雲駕霧一樣地拉著大馬車,載著大禹巡迴檢閱九鼎。這便是「禹鼎」的來歷。九州的設立證明了大禹借治水的成果,進一步完成了華夏統一的宏偉大業。

後代人們為了感念他的功績,為他修廟築殿,尊他為「禹神」,我們的整個中國也被稱為「禹域」,也就是說,這裡是大禹曾經治理過的地方。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