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質之城⑤|文化,品質濱州的「軟實力」

魯網 發佈 2024-01-22T12:42:25.989915+00:00

文化品質是城市發展的動力之源、方向之舵、品位之衡,更高水平富強濱州建設離不開高質量的文化品質。在歷史的積澱與傳承中,孕育了孫子、伏生、董永、范仲淹等先賢,產生了山東省代表性戲曲劇種呂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漁鼓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扽腔等文化品類…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氣質和靈魂。文化品質是城市發展的動力之源、方向之舵、品位之衡,更高水平富強濱州建設離不開高質量的文化品質。

濱州素有「九朝齊魯重鎮」「千年文化古城」之稱,是黃河文化和齊文化的發祥地之一。在歷史的積澱與傳承中,孕育了孫子、伏生、董永、范仲淹等先賢,產生了山東省代表性戲曲劇種呂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漁鼓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扽腔等文化品類……

近年來,濱州立足文化品質更好,紮根厚重文化底蘊和豐富文化資源,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孫子文化、黃河文化、紅色文化相互交融,成為濱州發展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強大力量。

2023年,濱州堅持系統思維,大力實施「17個起來」主題宣傳行動,深入挖掘獨具特色的濱州文化元素,串點成線,推動文化「軟實力」賦能發展「硬支撐」。

樹牢「項目為王」理念,全市謀劃了63個文化體驗廊道重點項目,投資總額達238.06億元。2月24日,舉行了集中開工儀式,切實將文化體驗廊道建成展示濱州的窗口、宣傳濱州的名片、推動濱州發展的引擎。

文化自信更堅定

濱州歷史源遠流長,既有厚植於根脈的歷史傳統文化,也有凝聚著力量的紅色革命文化,還有孕育著智慧的獨特河海文化,文化基因鮮明而獨特。

濱州作為孫子文化發源地,「孫子故里」文化品牌成為最具影響力的世界級文化名片,400萬濱州人民傾力推動孫子文化率先實現「四個跨越」:

從「古」到「今」的跨越,以古代孫子的「智慧寶典」,塑造當代「智者智城」的城市品牌,將「智」的城市基因顯化為城市標識,讓城市更具自信度、更具開放度、更具美譽度;

從「廣」到「深」的跨越,將孫子智慧更具深度、更富內涵地融入城市發展中,智賦科創、智匯實業、智引轉型,使其成為建設產教融合型、實業創新型「雙型」城市的精神源泉;

從「知」到「用」的跨越,堅持知行合一、學用貫通,將孫子智慧靈活運用在城市發展和社會治理中,讓城市更聰明、更和諧、更公平;

從「玄」到「實」的跨越,爭當文化傳播使者、擔當文化傳承使命,深入研學、深度融合、深遠傳播,讓孫子文化傳下去、走出去、興起來。

當前,「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孫子智慧、「勇往直前、百折不撓」的黃河力量、「不屈不撓、艱苦奮鬥、顧全大局、無私奉獻」的老渤海革命傳統交相輝映,塑成最具文化感召力、最具精神支撐力、最具城市歸屬感的濱州文化自信。

濱州還創新開展「在濱州、知濱州、愛濱州、建濱州」主題實踐活動,鼓勵更多人深入了解濱州、深切愛上濱州、深情奉獻濱州,濱州的色彩更加鮮明、味道更加醇厚、溫度更加舒適。4月中旬,將舉辦全國主流媒體濱州行暨濱州市聲勢「聚起來」宣傳行動啟動儀式,邀請全國30餘家主流媒體開展「行走濱州」主題採訪,用手中的筆書寫濱州、用鏡頭記錄濱州。

文化含量更充盈

全面融入和服務黃河國家戰略,濱州當仁不讓。

濱州出台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實施規劃、「十四五」實施方案,構建了「10年規劃+5年方案+1年要點」的制度體系,組建了「領導小組+指揮部+研究院」的工作機構,形成了規劃引領、高位推動的良好格局,濱州發展真正邁入了「黃河時代」。

先後編制《全域旅遊發展總體規劃》《黃河濕地規劃》《紅色文化旅遊發展規劃》,以建設黃河國家文化公園節點城市為抓手,以黃河文化為主線,探索出了一條「生態+旅遊」發展之路,打造了「到濱州必看黃河,看黃河必到濱州」黃河文化濱州品牌。

惠民縣、博興縣成功創建省級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1個,濱州獲評「中國最佳鄉村旅遊示範城市」「新時代·中國最美鄉村休閒旅遊目的地」。

創新打造「非遺+旅遊」項目,把濱州鍋子餅、杜橋豆腐皮、濱州民間剪紙、博興老粗布、惠民泥塑、布老虎等製作成精美的旅遊商品,擴大了非遺產品影響力。

2月2日,胡集書會以「趕黃河大集 品曲藝古韻」為主題,首次實現線上網絡展播和線下結合,推出150餘個優秀曲藝作品,參演藝人達到300餘人,吸引遊客10萬人次現場觀看。

2月20日,首屆中國·濱州傳統工藝大會開幕式在惠民縣舉行,線上線下參與人數40餘萬人,交易額突破200萬元。

3月22日,濱州市在濟南舉辦「濱州味道·香飄世界」好品推介暨「濱州宴」品鑑會,參展企業達17家,中裕中谷維小麥膳食纖維粉、紙皮包子、武定府醬菜等100餘種濱州美食好品登台亮相,山東舜和酒店集團、濟南舜耕山莊集團等6家濟南餐飲企業與濱州中裕食品有限公司、陽信億利源清真肉類有限公司等食品、食材供應商簽訂合作意向書,讓更多的人了解濱州美食、愛上濱州味道。

以重大活動為引領,注重與旅遊、體育等緊密結合,舉辦國際公路自行車賽、馬拉松賽等節慶賽事活動,並著眼於可持續發展,積極配套關聯產業項目,形成了良好產業生態。

如今,讓人回味、歷久彌新的文化品牌正在濱州形成,文化成為城市發展的亮麗名片和最持久的推動力。

文化味道更醇厚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推出更多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優秀作品」,是黨對文化藝術工作提出的要求。

濱州先後創作了呂劇《楊廣和》《蘭桂飄香》《游百川》等14部大型優秀劇目、《老邪上任》《海棠依舊》等40餘部小戲作品,有3部大戲代表山東省參加全國少數民族文藝會演並獲大獎,《楊廣和》和《蘭桂飄香》分獲劇目金獎、銀獎,2部大戲獲中宣部「五個一精品工程獎」,逐步形成大戲地域特色鮮明、小戲亮點佳作頻出的舞台藝術創作新局面。

著力打造「送戲下鄉」「周末戲相逢」「省市縣三級聯合購買文化惠民演出」等一系列文化惠民品牌工程,4家劇場成功列入省市縣三級聯合購買文化惠民演出試點劇場,數量居全省第一。

4月3日,舉行了濱州市舞蹈「跳起來」宣傳行動啟動儀式暨陽信縣第三屆「魅力梨鄉舞起來」全民廣場舞展演活動,為老百姓送上了一場舞蹈視覺盛宴。

濱州共有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美術館18個,博物館(紀念館)16個,劇場6個,城市影院24家,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實現行政村全覆蓋。

在全國首創「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地圖」,實現「一圖在手、服務我有」的目標,切實增強了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湧現出一大批「山東好人」「濱州好人」「最美人物」,向上向好、尚善尚美的良好風尚蔚然成風。

創新打造了「濱濱有理」理論宣講品牌,精心組織「千人宣講團」十支宣講隊伍,開展「走基層、誦原文」宣講、「習語潤濱州」宣講趕集、「e 系列」微宣講等特色活動,讓更多的基層群眾能夠了解、領悟黨的創新理論。4月4日,濱州市理論「講起來」宣傳行動啟動儀式暨理論宣講工作培訓會召開,網絡觀看量超過40萬人次。

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關係「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聚焦「文化品質更好」,濱州將積極回應人民群眾美好之盼,持續提升文化品質,為城市培根鑄魂、蓄力賦能,為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作出更大貢獻。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