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壁畫游山西丨歷經八百餘載 塞外古剎崇福寺壁畫仍五彩斑斕

朔州市文旅集團 發佈 2024-01-22T18:54:23.124981+00:00

位於朔州市朔城區的崇福寺,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不僅是我國現存布局最為完整的遼金三大建築之一,也是山西古代建築的精華,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價值。崇福寺彌陀殿的匾額、塑像、壁畫、雕花門窗、琉璃脊飾更被譽為「金代五絕」,享譽中外。


位於朔州市朔城區的崇福寺,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不僅是我國現存布局最為完整的遼金三大建築之一,也是山西古代建築的精華,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價值。崇福寺彌陀殿的匾額、塑像、壁畫、雕花門窗、琉璃脊飾更被譽為「金代五絕」,享譽中外。而「五絕」之一的壁畫,歷經870多年,至今仍閃爍著瑰麗的光彩。本期帶大家走進朔州崇福寺,信步藝術殿堂,領略金代壁畫特有的文化魅力。


崇福寺


「朔州古八景」之首


崇福寺創建於唐代年間,由唐代大將軍、朔州人、鄂國公尉遲敬德奉旨建造。到遼代,該寺改為林太師府衙,後又改為寺廟,取名「林衙寺」。金代年間,寺廟進行了擴建,並改名為「崇福禪寺」。後又經明清兩代修葺,成為一處殿閣巍峨、氣勢恢宏的佛門古剎,名列「朔州古八景」之首。

崇福寺坐北朝南,外觀古樸、莊嚴,門前端坐著一對雄獅,五進院落、十座殿宇,布局嚴謹。寺內金代建築、塑像、壁畫保存完好,琉璃脊飾、雕花門窗薈萃一堂,是一座歷史價值較高的古代寺廟,也是一座不可多得的古建藝術殿堂。

寺內有山門、天王殿、鐘樓、鼓樓、千佛閣、文殊堂、地藏殿、三寶殿、彌陀殿、觀音閣等建築。其中,彌陀殿是主殿,建於金代熙宗皇統三年(公元1143年),距今已870多年。它是我國現存遼金時代三大佛殿之一(另外兩座在山西大同和遼寧義縣),也是寺院的精華所在。殿頂綠色琉璃剪邊,殿內前檐隔扇、窗欞花典雅精美,該殿的匾額、塑像、壁畫、雕花門窗、脊飾琉璃更是被譽為「金代五絕」。


雕像


佛像竟畫上鬍鬚


崇福寺是一部浩瀚的古代文化藝術寶典。通觀彌陀殿的壁面,不僅整個壁畫構圖得當、氣勢恢宏、技法純熟、線條流暢,而且文化含量豐富,是了解和研究女真族建立為時短暫的金王朝佛教信仰和傳承的珍貴資料。

彌陀殿的四周牆壁上繪滿壁畫,面積達320多平方米。其中,東牆上的壁畫有90多平方米、西牆上的壁畫有120多平方米,南牆東西盡間的壁面各20多平方米,北牆東西兩稍間門楣的壁畫有10多平方米,北牆上殘存的壁畫有40多平方米。各種人物造型突出,分布於東西牆和後牆的10軀高大佛像結跏趺坐,端莊慈祥,繪畫技法彩用了重彩平塗和瀝粉貼金,增強了畫面金碧輝煌的藝術效果。

殿內東西兩壁的壁畫面積最大,繪製的是《佛祖說法圖》。只見3米多高的佛像頂天立地,占據了牆面的一半,眼神微微下視,巨大的氣勢攝人心魄。脅侍菩薩身材微顯曲線、服飾華美,手中或持蓮花、或拿經卷、或捧寶瓶、或舞飄帶,神情嫻靜自然,精緻的若錦、珠寶、玉石鑲於其間,與佛像形成了鮮明對比,可見畫功了得。頂部的飛天姿態多樣,飄帶與流雲交織在一起。飛天之上的5尊坐佛都是拱手合十作聽經狀,大有「祥雲當空,佛居其中」的感覺。

值得一提的是,每尊佛像和菩薩的嘴部都畫有很別致的蝌蚪狀小鬍鬚,這種畫法極為罕見,很有敦煌唐代造像的風格,又或許是女真人為了體現少數民族的特色,才留下這一標記。


脊飾琉璃


彌陀寺店內壁畫


千手千眼十八面現音說法圖


千手現音十八個顏面


在彌陀殿的壁畫中,藝術價值最高的是南壁的《千手千眼十八面現音說法圖》,幾乎布滿了整個南壁,是寺內最精美的形象之一。這幅壁畫生動再現了觀音菩薩說法時的壯觀場面,是一幅典型的金代水陸畫卷。

畫面中,觀音菩薩呈立姿、十八面,腹前十八條臂膀,身後手臂更多,並形成一個巨大的扇面。每個手掌心各繪有一眼,手中各擎一件法器,星辰日月、龍樓寶盤、刀戈劍戟、琴棋書畫等應有盡有。再看下方,左邊繪製的婆藪仙神情自若,梳著高高的髮髻,身穿綠色交領大袖袍,長著白鬍子,為中國道教仙翁的形象。右邊繪製的吉祥天持重彬彬,只見她頭上戴著花冠,如意向後捲曲,珠穗和束帶垂於耳側,雙手合十,侍立在菩薩身旁,顯出一幅溫順虔誠的姿態。

南壁東盡間的壁畫分為上下兩層,繪有三佛三菩薩,後壁門榻上則繪有十六寶觀。整個壁畫莊重宏偉、畫工精細,以朱紅、石綠為主,色彩絢麗。

總之,《千手千眼十八面現音說法圖》畫面主次分明、疏密有致,人物造型各富情態,誇張與寫實並用,將天上人間繪為一體,加深了畫面的神秘感。

如今,到過崇福寺、看過金代壁畫的人,無不感慨這滿殿壁畫不愧為沿襲唐宋畫韻的一堂傑作。


打造國寶級文物活化利用試點


日前,由朔州市文化和旅遊局傾力打造的一體化數位化網絡服務平台———朔州文旅雲數字文化館,經過嚴格篩選和建設,上新了包括朔州崇福寺在內的9家「數字文化館」。遊客通過登錄「朔州文旅雲官網」,點擊數字場館,就可便捷地享受到公共文化服務。

今年以來,朔州市文化和旅遊局深入研究當前旅遊消費市場需求變化特點,指導文旅企業主動適應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的市場需求變化,積極向「內循環」「微旅遊」「短休假」等旅遊方式轉型,支持文旅企業開發針對中心城區市場的夜間文旅、周末游等產品,以短補長,以小補大。除了開發夏日夜間旅遊新業態,朔州市文旅局還扶持有條件的農業經營主體建設親子農場,讓父母和孩子能夠遠離城市,親近自然。

此外,朔州市以把文旅產業打造成支柱產業為目標,以重大項目為抓手,實施「文旅+」「+文旅」跨界融合,加強文旅品牌營銷,促進旅遊與多元業態有機結合。今年以來,積極引導打造應縣木塔、崇福寺兩處國寶級文物活化利用試點,抓好朔州老城景區品質提升、桑乾河文化旅遊帶打造、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右玉生態文化旅遊示範區提檔升級「四大工程」,培育新的文旅消費熱點,不斷推動文旅業態升級。(圖片均為資料圖片)




內容來源丨山西青年報

我們尊重原創

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告知,我們即刻刪除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