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山美術館裡,看植根於江南的當代藝術雙人展

澎湃新聞 發佈 2024-01-23T07:43:50.236773+00:00

澎湃新聞獲悉,由寒山美術館主辦、蘇州高新文旅集團出品的新展「天氣:雲中象——湯國&嚴善錞雙人展」近日對外展出。現場展出的150餘件作品涵蓋了兩位藝術家近四十年創作的繪畫、裝置、影像等多種藝術創作形式精選。作品根植於江南文化的土壤,將當代藝術文化的語境和傳統文化的底蘊相結合。

澎湃新聞獲悉,由寒山美術館主辦、蘇州高新文旅集團出品的新展「天氣:雲中象——湯國&嚴善錞雙人展」近日對外展出。現場展出的150餘件作品涵蓋了兩位藝術家近四十年創作的繪畫、裝置、影像等多種藝術創作形式精選。作品根植於江南文化的土壤,將當代藝術文化的語境和傳統文化的底蘊相結合。

展覽以梳理湯國、嚴善錞兩位藝術家的個案為內容,通過「時刻」、「氣候」、「輕清」、「天命」四個單元,將學術立場與研究水平做依託,構建交流的場域,尋找歷史洪流中文化生產的方法及未來藝術前行的預知。

展名《天氣》,意指在於天氣之韻,意如湯國與嚴善錞的藝術創作之氣息一般,存在於厚重而深遠的平凡會意里。

展覽以「天氣:雲中象」為主題,以古人觀雲知天氣的方式來隱喻湯國、嚴善錞的藝術創作本質邏輯,「雲」是變化莫測的生靈之然,「象」是他們心之內外的造化之物。

《先祖列忠》湯國 紙本水墨 1995年

《先祖列忠》湯國 紙本水墨 1995年

《西湖拾遺之三》嚴善錞 平版 2019年

《西湖拾遺之三》嚴善錞 平版 2019年

《西湖拾遺之三》嚴善錞 平版 2019年

觀雲是兩位藝術家的生活藝術手段,象則是他們數十年藝術之路潛移默化的思想之形。無論世間風雲如何,他們都守住了自己的「天氣」,臨於當下的時刻,也落於歷史的沉澱。本次展覽的分布同樣圍繞「天氣」的四層含義展開。

其一層含義即為「時刻」。作為相仿年紀的兩位藝術家,湯嚴兩人在經歷時代大背景下個體所做出的反映在創作中是不同的。他們總是在歷史的某一個時刻對一個藝術的觀念有著不同的視角,成為中國當代藝術發展歷程中的見證者,他們的作品也成為藝術進程演變的重要切片。

《阮公墩04》作品局部 嚴善錞 綜合材料 布面 2008年

《蘇梅的雨季》作品局部 湯國 植物纖維 2015-2019年

第二層意義是「氣候」。兩位藝術家的創作本身出發,在自然之氣候間對應空間尺度與時間尺度,在各種尺度系統間相互交織、相互作用之下新生、發展、消亡,而不同階段的氣候對於這湯、嚴兩位以自然為命題創作的藝術家來說,在作品中的體現也大不相同。

《時間的痕跡》湯國 植物纖維 2015-2019年

西湖景觀作為嚴善錞長期創作的系列主題,西湖的氣候的變化在嚴善錞的繪畫中得以體現。湯國的古法造紙,採用不同性狀的天然纖維加以創作,在自然力量的干預之下,作品有著獨特自如的生命氣質。

三層之意在於古人所指「輕清之氣」。在《幼學瓊林·卷一·天文》中,提及「氣之輕清上浮者為天,氣之重濁下凝者為地。」,正如湯國自述中提到「甘於局外,甘於遺忘」,在當下尋得平靜之境,仍堅持更為自在深遠的感悟與表達,真實、純粹。作為濁之反義,它映射的是湯嚴兩位藝術家作為傳統江南情境中的藝術家所具有共同的文人氣質與隱者狀態。

最後一層釋義為「天命」,藝術家湯國與嚴善錞都以藝術趣味「立命」,將作品置於一種不確定性中,是模糊,與自然曖昧的抽象率真的語言。嚴善錞對於西湖景觀的聯結與湯國造紙的行為所賦予的禪意,這種個體化的生活經驗通過個人化的藝術語言,圍繞人與自然,人與天地「合」的東方思路。

主辦方近日還舉辦了相關研討座談。本次展覽由策展人、藝術評論家鄭聞任學術主持,獨立策展人宋振熙策展。

展覽現場

(本文圖文素材據寒山美術館)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