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膽,聊聊華為造車

劉潤商學 發佈 2024-01-25T05:16:51.688581+00:00

1、關於華為造車,本來不太想說,但最近太多人在問我,所以今天還是忍不住斗膽說兩句。2、華為造車是怎麼回事?主要看3句話:1)3月8日,一個事件引爆關注:「AITO問界」改名為「HUAWEI問界」。一時間,沸沸揚揚:華為,造自己的車了?

1、關於華為造車,本來不太想說,但最近太多人在問我,所以今天還是忍不住斗膽說兩句。

2、華為造車是怎麼回事?主要看3句話:

1)3月8日,一個事件引爆關注:「AITO問界」改名為「HUAWEI問界」。一時間,沸沸揚揚:華為,造自己的車了?

2)3月 31 號,華為內部發布了《關於華為不造車的決議》,簽發人是任正非。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也明確回應:「華為不造車,只會幫車企造好車。」 華為的態度,真的這麼明確嗎?

3)4月1日,負責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的CEO余承東在論壇演講中,又說了一句話:

「美國日本德國的國際巨頭企業不會用我們的方案。

新勢力,今天李斌和李想都在現場,他們也有他們的追求,也不會用我們華為的方案;

還有傳統車企,怕失去靈魂的也不會和我們合作。

那麼,我們華為的東西賣給誰呢?」

3、車企都不和華為合作,如果再不造自己的車,華為的汽車業務怎麼活?這,是余承東的困境,也是華為造車的困境。

4、要解開這個困境,首先得弄明白一個讓很多非業內人士困惑的問題:堂堂華為,為什麼會讓很多車企選擇「不合作」呢?

5、時間回到2019年,在經歷了谷歌封殺、安卓排擠、晶片斷供後,華為推出了自研的手機系統:鴻蒙。

6、有趣的事情發生了。華為官微還沒說什麼,很多網友已經自發跑到了其他手機品牌的微博下面留言:「你們什麼時候用鴻蒙?」「難道寧願用人家外國人的東西,也不用中國自己的?」

7、民眾,想幫華為。這無可厚非。但當支持的方式變成「不和華為合作=不愛國」時,華為,反而被誤傷了。

8、為什麼?為什麼民眾的聲援會幫倒忙?你就想像這麼一件事:如果有一天哪個公司和華為談合作,說「你再便宜個30%我才買,並且如果服務不好我就換安卓」,正不正常?

9、太正常了,合作不就是談這些嗎?但,如果這事兒被炒作到網上,被大眾知道了,會怎麼樣呢?只是一想,合作商都得腦仁疼。談判桌前剛坐下,什麼都還沒開始,就已經在輿論上落了下風,輸了一截。

10、怎麼辦?小米、VIVO、中興…幾乎所有主流手機廠商,都選擇了:不合作。一晃4年,依然如此,連榮耀手機出廠時都沒有搭載鴻蒙系統。

11、時間撥回2023年,華為問界橫空出世。華為依然在尋求合作。和把系統賣給所有手機的鴻蒙一樣,這次華為問界的智選模式,也是想把汽車的相關解決方案賣給所有車企。華為想做的,是一級供應商。

12、什麼是供應商?我舉個例子。都聽說過特斯拉,但你知道特斯拉的剎車,是誰做的嗎?很多都是由一家德國公司BOSCH做的。作為全球第一大汽車技術供應商,BOSCH不賣車,但卻可以把剎車賣給所有車,安安靜靜地成為世界500強。

13、華為能不能成為第二個BOSCH呢?那要看車企買不買帳。現在,不妨再跟車企一起,坐到談判桌前。華為說,你看,我可以提供很多核心的軟硬體技術,我還有很好的營銷和渠道能力。我們合作,可以幫你把車賣好。你信不信?

14、技術、能力、質量…都不是問題,我也許信。但是,萬一,你以後還打算做自己的車呢?到時候你做車我也做車,我怎麼知道,你會不會自己部門之間吃個飯的功夫就互通有無,比我提前用上新技術?關鍵時刻你又會不會忽然給我斷供?……

15、用你的汽車解決方案,和你的汽車品牌競爭,那還能確定是一個起跑線的競爭嗎?說得嚴重一點,我不就被你卡脖子了嗎?

16、不想被卡脖子,怎麼辦?早在2021年,當被問到上汽是否會考慮在自動駕駛方面與華為合作時,上汽集團就曾公開表示,不會與華為合作,要把靈魂掌握在自己手中。

17、不想被卡脖子,所以不合作。這是來自2021年的回答,也是2023年的。那怎麼才能扭轉局面,促成合作呢?

18、華為需要做一道證明題:「如何讓合作方相信,我不會造自己的車,所以不會有卡你脖子的可能。」

19、這道題怎麼做?顯然,靠發文聲明,是不夠的。 因為文件,是會過期的。華為發布的《關於華為不造車的決議》,文件期限為5年。雖然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明確表示,這是因為 「我們的文件期限只有5年,到期前再出個文件,繼續不造車。」 但,說了大家就一定會相信嗎?

20、太難了。有沒有誰解出來過?還真有,三星,一邊做手機,一邊做手機屏幕玻璃的三星。解法也很簡單:因為作為三星的合作方,如果不買三星的玻璃,我還可以買康寧的大猩猩玻璃,我不擔心你斷供。但,面對華為,你擔不擔心?

21、曾經有個公司創始人,和我說:面對華為,他很擔心。但這個擔心,和貨無關,和人有關。這是什麼意思?

22、關於華為,我一直很欽佩,也寫過很多關於華為的學習和思考,比如價值觀,比如管理制度。其中,華為的KPI文化,非常強烈,很難不被注意到。因為強烈,所以才能打造出一個擁有狼性,可以打勝仗的團隊。但,也因為強烈,有時導致張力太大,基層為了達成目標,可能偏離價值觀,動作變形,從而具備了很強的進攻性。

23、對外,這種進攻性,可以幫助華為在面對谷歌、安卓、蘋果競爭時,成為不屈的戰士,民族的脊樑。但當這種進攻性,刀刃向內,發揮在與業界合作的場景時,就可能傷人傷己。

24、比如那位公司創始人,就曾在與華為的一個小隊伍談併購時,經歷過一個「五雷轟頂」的體驗:小隊伍來了,和他聊完後,還和其他幾位聯合創始人又聊了一輪。小隊伍走後,那幾位聯合創始人告訴他,對方和他們聊的不是併購,而是策反,也就是想繞過併購公司,直接把幾個核心成員挖走,另起爐灶。

25、一身冷汗,從此忌憚。這就是一次偶爾的動作變形,帶來的效果。這種事,是華為高層的本意嗎?我不這麼認為,事實上很大可能這件事華為的高層都不知道。但哪怕一萬次里只變形一次,也足以讓很多業內人士,心生忌憚。

26、民意的壓力、競爭的顧慮、KPI帶來的進攻性…顧慮多了,合作就少了。怎麼辦?

27、華為的選擇有2個:不造自己的車,造自己的車。

28、華為問界,是華為現在做出的選擇:「不造自己的車」。通過建立起華為和少數幾家車企的合作,發展出一個生態、一種聯盟。而華為自己,也變成這個生態里的一環,發展成一級供應商。

29、這條路能不能跑通呢?一個關鍵就在於,華為能不能成功重塑一個「人畜無害」的形象,讓所有合作方卸下一重又一重的顧慮,重新相信,華為造車,於我無傷。

30、這事兒,挺難。一份明確的《關於華為不造車的決議》,一段來自高層的聲明,還遠遠不夠。華為可能還需要更徹底的內部重構和外部重建,比如對內部的管理制度、激勵制度的變革。

31、如果做不到呢?如果大家還是不相信,不合作呢?華為還有另一個選擇:造自己的車。

32、祝福華為。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