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信建設丨四大名著都在說的道理:做人要誠信

思南發佈 發佈 2024-01-26T00:42:33.859561+00:00

中國的四大古典文學名著《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留給了世人數不清的經典橋段,它們的文化底蘊影響著歷代炎黃子孫。

火燒赤壁、三打白骨精 、黛玉葬花、武松打虎……中國的四大古典文學名著《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留給了世人數不清的經典橋段,它們的文化底蘊影響著歷代炎黃子孫。中國古人崇尚「一諾千金」「言必行,行必果」,從四大名著中,我們也讀出了古人對於人文社會、倫理綱常的理解。文學作品是現實社會的一種反應,通過研讀名著,可以了解那被文字固定在文學典籍里的誠信理念。

三國演義

太史慈受命招安

信守六十日期限諾言

劉繇不敵孫策,引軍逃走,太史慈則前往涇縣,建立屯府,頑抗之下,最後仍被孫策俘虜。孫策相當重視太史慈,決定收攬他。劉繇破亡後,尚有軍卒未降,太史慈便受命前往安撫。

左右皆說:「太史慈必北去而不還了。」孫策卻深具信心地說:「子義他捨棄了我,還可以投奔誰呢?」更替其餞行送別至昌門,臨行把著太史慈的手腕問:「何時能夠回來?」太史慈答道:「不過六十日。」結果,太史慈真的在期限內回來。

後來孫策分海昏、建昌設左右六縣,委任太史慈為建昌都尉,主治海昏,並督各將領平定數次作亂於艾縣、西安縣一帶的劉表從子劉磐。太史慈成功鎮服守地,令劉磐絕跡江東,不再為禍作亂。甚至連曹操都曾因聞其名而與他通信,並於信件中夾著當歸,暗示要招攬太史慈,但太史慈都沒有加以理會。

孫權統事後,因太史慈能制劉磐,便將管理南方的要務委託給他。

誠實守信是為人處世之本,不僅能助人贏得朋友的支持和幫助,有時甚至能使人化險為夷、轉危為安。「太史慈應約來還」的故事表明,孫策俘獲太史慈後不但沒有殺他,而且還以禮相待,放他走人,就是因為知道他是一位以信用和道義為立身處世的首要原則的名士。從一定意義上可以說誠信救了太史慈的命。古語說的好:「信蓋天下,然後方能約天下。」這就是說,做人只有講信義,才能交天下朋友。太史慈用自己的行動為我們塑造了一面鏡子,它折射出社會文化中「誠信者,天下之結也」這一理念。

紅樓夢

劉姥姥受託救巧姐

信守鳳姐臨死承諾

《紅樓夢》中的劉姥姥,是一個老寡婦,膝下無子靠兩畝薄田度日。她和王熙鳳的祖父聯過宗,有點沾親帶故,於是在一年冬天,帶著外孫板兒踏進了賈家的大門,以尋求能夠得到幫助。劉姥姥一進榮國府,得到王熙鳳送的二十兩銀子。第二年夏秋季節,劉姥姥帶著糧食和瓜菜二進榮國府,以感謝賈家的關照,再次受到賈老太太的厚待。後期,劉姥姥三進大觀園時,賈府已被查封,王熙鳳已經落到「力詘生人怨」的地步,先前被她傷害的人們,現在都來乘機報復。精明過人的鳳姐相信質樸、善良、熱心的劉姥姥是唯一可以急難相依的人。因此,鳳姐在臨死的時候,重託劉姥姥照應獨生女兒巧姐。在封建社會裡,托妻寄子是了不得的仁義或信任。

王熙鳳一生陰險刻薄,樹敵太多。她一死,巧姐的舅舅王仁和哥哥,為了圖幾個錢,打算把巧姐賣到妓院。正在危急的時候,劉姥姥毅然把營救巧姐的任務擔當下來,救出巧姐,避匿鄉間。劉姥姥在救護巧姐的行動中,充分顯出了她的熱心、機智與正義,也信守了她對於王熙鳳臨死前的承諾。

如果說劉姥姥單純只是一個貪財圖利的老太婆的話,那一定不會救巧姐,而且以她的力量而言,即便不救,王熙鳳也不可能怪罪她。但劉姥姥卻一諾千金知恩圖報,真正拿出大筆的錢贖出了巧姐。劉姥姥是《紅樓夢》中最底層、最平凡人物的代表,同時,她也是作者筆下「俠文化」的代表人物。當人在高處時,信守承諾幫助他人很容易,但身處劣境依然如此之人卻少之又少。劉姥姥目不識丁,看不懂人生道德的大道理,但她做到了,飽讀詩書的世人卻做不到。而這也正是劉姥姥的「俠義」之所在,她是道德規範的實踐者,對於後人來說,劉姥姥的「信義之舉」也是值得效仿的範例。

西遊記

唐僧失信老黿

經書殘缺付出代價

《西遊記》第九十九回,唐僧師徒四人歷經磨難取得真經後,觀音菩薩詳細的查了師徒四人歷經的劫難,發現師徒九九歸一,少了一難,故下令再生一難。遣送師徒四人的八大金剛接到觀音法旨,施法術讓坐上騰雲回東土大唐的四人墜落於通天河西岸。

師徒四人愁於無法過河之時,恰巧碰到曾經駝四人過河的老黿。於是老黿再次幫助他們渡河。但因唐僧失信於老黿,忘記向佛祖詢問老黿功德圓滿之期,老黿遂將四人沉入水中,弄濕經書。狼狽上岸後的四人,在石上晾曬經書,不慎將《佛本行經》後幾行弄破,終不得全。唐僧為他的失信付出了代價。

誠信不是鬧著玩的兒戲,事關每個人的命運走向。《西遊記》「八十一難」最後一難,唐僧師徒因失信於老黿,終被甩進通天河,打濕經書。守信當贊,失信受罰,不管身處怎樣的高位,對每個人來說都是適用的。現在,我們要建立完善的誠信體系營造守信的社會氛圍,就要建立完善的獎懲制度,用法治刀尺捍衛誠信尊嚴。誠實守信,是個人品格,也是國家品質,更是一種社會責任。

水滸傳

魯智深野豬林救林沖

結拜兄弟共話信義

魯智深與八十萬禁軍教頭林沖是結拜兄弟,發誓肝膽相照榮辱與共。太尉高俅之子高衙內為霸占林沖的妻子陷害林沖,將林沖打二十軍棍並發配滄州,還叮囑解差董超、薛霸在路上殺掉林沖。行至野豬林,二人正要動手,沒想到棍子被突然跳出來的魯智深打飛。原來,魯智深早前聽說林沖被害,作為結義兄弟,他奮不顧身前去搭救,一問才知道已發配滄州,便一路上追趕才保住了林沖的性命。在林沖的講情下,魯智深饒了兩個解差,要他們好好服侍林沖,並一直護送林衝到滄州。野豬林分手後,魯智深和林沖再見面是在第五十七回,多年未面的林沖說起此事,不勝感激魯智深相救之恩。

魯智深與林沖的故事不僅是一則兄弟肝膽相照的故事,更多是對「義」的解讀,「義」字在古代更多體現了一個「信」字,就是所謂「信義」之舉。朋友之間的交往要真誠守信,這樣才會在關鍵時刻得到他人的無私幫助。誠信不僅利他,更是利己。

【結語】孔子說:「民,無信不立信。」誠信是一個人的生活態度和為人處世的基本原則。從四大名著里,我們看到了古人對於誠信的推崇,誠信乃立人之本、齊家之規、交友之基、為政之道、經商之魂,這些理念直到今天都值得我們仔細體悟、踐行。

來源: 河北微文明

總策劃:楊秀初

審 核:廖萬蓉

校 對:姚 洋

編 輯:肖 坤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