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來了,究竟能為我們做什麼?

金融時報 發佈 2024-01-26T13:55:40.224751+00:00

對話嘉賓:中國信通院雲計算與大數據研究所所長 何寶宏360集團創始人 周鴻禕ChatGPT的熱度仍在持續上升,一些觀點認為其可能帶來的衝擊是不可估量、不可逆的。還有一些從事書寫和設計領域的人士擔心自己未來會因其失業,這種擔心是否多餘?

對話嘉賓:中國信通院雲計算與大數據研究所所長 何寶宏

360集團創始人 周鴻禕

ChatGPT的熱度仍在持續上升,一些觀點認為其可能帶來的衝擊是不可估量、不可逆的。還有一些從事書寫和設計領域的人士擔心自己未來會因其失業,這種擔心是否多餘?ChatGPT等技術的應用,會給我們帶來怎樣的影響?《金融時報》記者幫你問一問專家。

《金融時報》記者:ChatGPT技術到底有多牛?

周鴻禕:ChatGPT的出現並不是說OpenAI有多厲害,他們用的技術並不都是原創的技術,甚至很多模型都是行業內開源的,但是他們巧妙地把它們融合到了一起。更為關鍵的是,ChatGPT將模型參數擴大到了1750億,模型框架沒有改變,但是參數有了十倍、百倍的增長,最終量變引發了質變,使人工智慧產生了認知能力,真正的人工智慧出現了。對此,我相信OpenAI自己都沒辦法解釋。

《金融時報》記者:您認為未來哪些商業前景、哪些領域及從業人員會受到影響?

何寶宏:技術突破性的進展會帶來產品與應用的變革。最直接的就是,ChatGPT推動人機互動方式進化,繼而會推動人機對話在智能客服、智能音箱、智能車載等眾多場景的不斷深化應用,使得相關行業的客服效率提升、人力成本降低。另外,ChatGPT將助力AIGC探索落地,包括在軟體代碼編寫、工業設計、分子結構預測等科研生產領域探索應用,幫助縮短研發周期、降低試驗成本。

周鴻禕:目前,ChatGPT更準確的定位是個人助手,它在辦公場景里很好用,比如寫大綱、寫報告、寫文章。又比如做題,甚至寫代碼,就算是編程的初學者也能在其幫助下寫出高質量的代碼。現在,ChatGPT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邏輯推理能力,未來,在客服、營銷、醫療等諸多場景下,只要是重複性的人腦勞動都有可能被ChatGPT取代。

《金融時報》記者:在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慧的新一波創新競賽中,是否會使得誠信、隱私、智慧財產權等倫理和法律上的權利和基本的價值觀淪為犧牲品。

何寶宏:從ChatGPT現在的使用情況來看,ChatGPT類的人工智慧應用已經帶來了諸多風險挑戰。對此,國家相關法律政策也在陸續出台,隨著社會持續關注,人工智慧等新技術的發展和治理也越來越受到重視。

建議組織跨學科團隊,深入研究ChatGPT等新技術應用對現有法律規範、倫理道德等帶來的衝擊,系統梳理潛在風險挑戰,及早研究相關風險防範措施。鼓勵各方積極參與人工智慧安全技術研發、防範體系搭建和治理規則制定等工作,加快布局我國人工智慧安全標準、倫理規則的研究。針對人工智慧新技術可能帶來的版權風險、內容風險等,推動形成行業自律。做好AIGC技術應用的科普工作,提升民眾的科學素養和風險認識。長遠來看,人工智慧的健康發展,需要政府主管部門、科研機構、法律機構、技術提供方、技術使用方以及用戶方共建一個良性的生態環境。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也在積極開展研究,通過標準制定、測試評估和平台建設等工作,助力全行業提升安全合規能力,促進產業的健康發展。

《金融時報》記者:ChatGPT未來還可能會有怎樣的發展?

何寶宏:以ChatGPT為代表的AIGC技術將促使AI產業迎來拐點,進一步帶動生產力變革。ChatGPT背後的大模型技術及應用範式,將會極大衝擊現有人工智慧產業研發路線,發展方式或將迎來新拐點。根據美國知名投資機構A16Z和OpenAI創始人Sam Altman的分析,大模型的重要性不亞於底層基礎軟硬體平台,在未來人工智慧產業格局中發揮類似基礎設施的作用,大量上層應用不再單獨研發智能算法技術,只需調用大模型接口。

《金融時報》記者:中國發展ChatGPT面臨哪些挑戰?

周鴻禕:目前面臨以下幾個方面的挑戰:語料方面,光靠中文語料訓練不夠,人類大部分知識是其他語言的,必須要有全球視野,不能限於中文;數據方面,目前中文世界的語料呈現割裂狀態,APP把PC網際網路的互聯互通撕裂了,變成了一座座的數據孤島和數據煙囪;算力方面,ChatGPT對算力的需求驚人,需要解決GPU「卡脖子」問題;成本驚人,大模型算一次要幾百萬美元;相比美國,我國的投資者和公司會更加務實一點,更加重視商業化落地能力,需要培育長期主義精神。

來源:金融時報

記者:胡萍 李珮 陳彥蓉

編輯:劉能靜

郵箱:fnweb@126.com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