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 | 這座古城,蘊含著中國古代建築美學……

福建省文化和旅遊廳 發佈 2024-01-26T22:16:22.047229+00:00

圖 | feinalor導語:泉州傳統民居建築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獨特的地域個性及豐富的人文內涵,是泉州人勤勞智慧的祖先根據當地的生活環境和特有的審美情趣所作出的天才創造。前段時間,泉州古城火爆出圈,受到全國各地遊客的青睞。有人說只要背景有東西塔的地方,拍照都要排隊。


圖 | feinalor

導語:

泉州傳統民居建築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獨特的地域個性及豐富的人文內涵,是泉州人勤勞智慧的祖先根據當地的生活環境和特有的審美情趣所作出的天才創造。



前段時間,泉州古城火爆出圈,受到全國各地遊客的青睞。有人說只要背景有東西塔的地方,拍照都要排隊。而這背後,除了「半城煙火半城仙」的吸引,還有泉州那古老且獨特的建築美學。


泉州有多美,泉州的古建築就有多美。大家喜歡與古建築同框合影,不僅是因為「紅磚白石雙坡曲,出磚入石燕尾脊,雕樑畫棟『皇宮起』」,以及「騎樓」街屋、中西合璧的樓宇等豐富多彩的建築樣式,還有那融古開今、彰顯建築技藝之大成的最美構件。


閩南傳統建築營造技藝作為彌足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讓我們在今天,不止能看見一座神聖建築的整體,還能品味到其中藏著的無數細節。


圖 | feinalor


飛檐

像建築有了翅膀

《詩經》有云:「如鳥斯革,如翬斯飛。」


飛檐作為中國特有的建築結構,常出現在泉州古城的官廨、民宅,亦或寺廟、宮觀的建造中。


它的存在,讓原本庄重單調的建築有了一絲輕盈和靈性。


圖 | 咱厝人-陳陳


南方多雨,所以飛檐翹得高,雨水跳珠被拋得遠遠的,減少了對建築的腐蝕。


當你在仰望高高翹起的檐角時,會不會感到建築在自由翱翔?飛檐,讓建築有了「翅膀」。


圖 | 咱厝人-陳陳


屋脊

出磚入石燕尾脊

飛檐之上有燕尾,我們常會看見上面有許多神態各異的吻獸。


吻獸以手工塑制,蹲坐或騰飛看著天,「無所事事」。


泉州傳統建築的正脊兩端線腳向外延伸並分叉,稱「燕尾脊」。所謂的「皇宮起」大厝,大多使用燕尾脊,稱「雙燕歸脊」。三間張、五間張的大厝,多在每間分隔處做出垂脊,這些垂脊下端至檐口尚有一段距離,這樣整個屋頂有四、六條垂脊,總稱為「四脊」「六脊」厝頂,使屋面主次分明又富有變化。


圖 | 咱厝人-陳陳


泉州元妙觀的屋脊不僅有各種灰塑、陶塑、剪瓷,甚至把神話故事也塑了上去,整個屋脊就像一座小型博物館。


屋脊的塑制高高的,減弱了海風對屋面的吹襲,同時還粘合了屋脊和瓦面的接縫,利於防水。


圖 | 咱厝人-陳陳


山牆山牆是一種個性

屋脊旁邊便是牆。在泉州,牆形似「山」字,故稱「山牆」。


山牆以紅磚白石為底,配上細節精美的山花與磚雕,風格突出而統一。同時,山牆的設計也能表現出主人的個性化。


山牆的個性美彌補了硬山式的單調,增加建築立面的美感,同時還具有隔斷和防火的作用。


圖 | 咱厝人-陳陳


泉州傳統民居屋頂多為硬山式。這類山牆因形如馬背弓起,被稱為「馬背山牆」,泉州人常將之喚為「箍頭」。


瓦當瓦當是屋檐的輪廓

余光中說:「灰濛濛的溫柔覆蓋著聽雨的人,瓦是音樂的雨傘撐起。」


瓦更是一個家的雨傘,為操勞瑣事的人們遮風擋雨。


而最邊緣的那一片瓦,便是瓦當。這塊圓形或半圓形的遮擋,是中國古建築的重要構件。據說,在宋元時期,流行種什麼花,就會在瓦當上刻印花的樣子,人們偏愛的花紋,是詩意棲居的開端。


圖 | 咱厝人-陳陳


《瓦當與閩南紅磚建築》論述中說,這些精美的瓦當在主題紋飾外側的邊廓部位裝飾有聯珠紋、回紋、羅草紋、勾雲紋、螺旋紋等輔助紋飾,這些紋飾或單獨出現,或多組交替組合,使得瓦當的層次感更為豐富,達到極強的裝飾效果,也從側面反映了宋元時期作為「東方第一大港」的泉州社會財富充盈、經濟文化繁榮。


千年前的風雨隨之被拋得更遠,或順之而滴落。因為瓦當上曾流淌的時光,才有了家的歷史,或許這便是人們常說的「有瓦才有家」。


圖 | 呂波


斗拱古建築之魂

瓦當之下,屋頂之內,便是斗拱。


中國古建築使用斗拱,在世界建築中是獨一無二的。斗拱廣泛地使用於構架各部節點上,是橫層結構與立柱間最重要的關節。換句話說,是古建築之魂


圖 | 咱厝人-陳陳


斗根據形態可分為方斗、圓斗、八角斗、六角斗、海棠斗、梅花斗、蓮斗等。斗的形態不同,主要是由它作為傳力構件所連接的柱、筒等構件形態不同而決定的。


拱的形式也很有特色,如關刀拱、螭虎拱、草尾拱等。在清末泉州建築中,工匠雕工愈加繁縟,還出現了龍頭、象鼻等拱頭形式。



雀替梁枋間的精靈

托木,也叫雀替,在梁枋與立柱之間。我們想到的梁間燕子築巢,大概就在這個位置。


早期雀替的功能是在梁枋與立柱之間的節點起到輔助增強節點拉力的作用,並減小跨度,後來大部分失去其功能結構,成為裝飾性構件。



但宋元時期的雀替很簡單,有的只雕刻了兩三根線條。而到了清代,雀替越來越精美,從簡單的「回紋」到「梅竹」「仙鶴」等帶有美好寓意的圖案裝飾。


影壁神秘的屏風牆

開元寺前的紫雲屏便是影壁(也稱「照壁」)。那一道長長的屏障剛好遮住了對面的視線,它保護著建築的隱私,為建築增添了一層神秘感。


圖 | 陳培木木


影壁就像是建築的序言,你得要讀過它,才能窺知眼前這座建築的地位與性質。同時,影壁本身也成了一道風景。


影壁中還藏著的一份神秘感,是源於古代風水中講究的「氣」,在《水龍經》中就有「直來直去損人丁」的說法,而影壁的建造使氣流需要繞行,達到氣聚不散的效果。因此建造影壁,用來阻擋屋外的煞氣,守住自己宅內的財氣和福氣。



開元寺內還有一堵「麒麟壁」,也是影壁。採用嫻熟的琉璃工藝製作而成,集繪畫、雕塑、陶藝為一體,色彩斑斕。原建造於泉州府城隍廟前,於1974年移進開元寺內。


鋪首銜環門環輕叩鎖聲揚


看古建,往往最容易被人忽視的構件之一就有鋪首銜環。對於講究門面的中國人來說,古建精巧的門把手是重中之重。


鋪首是把手底座,往往是一個獸形的圖案,它銜住的環便是手拉的地方。



在龍有九子的某一版本說法中,鋪首是龍的兒子,性格靦腆,警覺性極高,最反感別人進入它的巢穴,善於嚴把門戶,所以人們便希望它為自己鎮守家宅。



在古城,許多人家的鋪首是製成六邊形、八邊形,上面帶有花草、捲雲等圖案,看起來簡約大方。


門當戶對一場關於建築的誤會


古人常說,結婚要講究門當戶對。如今大部分人只知這是說雙方家族地位、財勢相當,適合結親的意思,卻沒想到門當戶對就是從門前兩個建築構件演化而來。



門當,是門口兩側,相對而放的一對石墩或石鼓,也叫做門枕石。主要用來承受門扉的重量,還可平衡、固定門框。一般圓形為武官,方形為文官。



而戶對,是門楣上突出的圓柱形木雕,像門楣帶著「簪子」,所以也叫「門簪」。因一般成雙數出現,故名「戶對」。


在曾經,「戶對」的多少與主人家的權勢財勢成正比。所以漸漸有了「門當戶對」的說法。雖然現在人們結婚並不嚴格遵守「門當戶對」,但是古建築門當戶對所寄予的美滿平安,依然是代代相傳的期盼。



德國哲學家黑格爾曾說過:「音樂是流動的建築,建築是凝固的音樂。」泉州作為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在閩南傳統民居營建技藝上,有著不可動搖的地位,更被許多建築家譽為「紅磚建築區」,無愧於「凝固的音樂」之譽。


當我們走進泉州優雅的古建里,便會被那豐富的構件所震撼。它們聚則望衡對宇,燦若綺霞;散則遺世獨立,風姿綽約,在中國建築學的歷史長河中,永遠獨特、經典。


本文參考資料:《閩南傳統建築營造技術》,作者蔣欽全

《泉州民居營建技術》,作者姚洪峰 黃明珍

《中國九大古建之美,你知道幾個?》作者物道


(文章來源:海絲文旅之聲微信公眾號)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