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黼(伯一郎)——汀江航道的功臣

龍巖市融媒體中心 發佈 2024-01-28T11:01:21.077925+00:00

王黼,號伯一郎,字茶甫,(1193年—1253年)祖籍江西廬陵。

王黼,號伯一郎,字茶甫,(1193年—1253年)祖籍江西廬陵。南宋紹定年間任汀州曹官司理職,汀州民間公認的「天文地理十分知曉,形象高大慈祥"高人,文化水平極高,天文地理無有不曉,其二位夫人墓碑上刻高、李安人說明二位夫人也有官職(『安』是當了官的婦人才能在墓碑上用這字眼的,所以伯一郎的倆個老婆:高、李夫人都是當官的)。紹定五年(1232)受汀州刺史王繼宗指派,協同知縣宋慈解決汀江航運難題,因和平解決了朝廷百年困惑而一舉成名,自己也因愛上了汀江美景而定居汀州,成為汀州太原王氏開基祖。

汀江,因曲流東南,位丁故得名汀。源於武夷山南段東側的寧化縣治平鄉及長汀境內木麻山北坡,由庵傑鄉大屋背村入境,經長汀過武平回長汀入上杭進永定峰市匯入廣東韓江,全長220公里(長汀境內河道153.7公里)。

據長汀縣河田等地出土文物考證,長汀境內五、六千年前已有閩越族人居住,至漢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劉徹強令閩越族遷移至長江淮河之間,此後汀江流域成為荒無人煙之地。約在公元三世紀中葉晉朝始陸續有人來汀定居直至唐開元建州時整個汀江流域居民也只達三千戶,居民既不知道汀江流向何處也不知曉能否航運。

公元885年王審知軍隊攻克汀州後,大軍屯集於青泰里(今河田王坊一帶)開啟了對汀江全境的勘測探險,從而完成了汀江全域的測繪設航工作,從此汀江民間航運陸續開通,但官方運送物資仍然由閩江到贛江經江西入汀州。

民間百姓們通過汀江航道了解到食鹽等官控物資從潮州運到汀州具有質好價廉時短優勢,紛紛干起了走私食鹽等官控物資,汀江沿途上百年時間成為官府清剿與民間走私武裝對抗陣地(長汀縣誌記載汀江沿途民間食鹽護航武裝高峰期達10萬之眾)。

紹定五年(1232)汀州刺史王繼宗指派司理王黼(同時也是王繼宗刺史的長子),協同知縣宋慈解決汀江航運難題,作為州縣協調官員又是刺史兒子,王黼充分展示了智慧和才能,利用汀江沿途各碼頭大多為王審知隨同後裔的特點,以王坊王審知裔孫居住地為核心,深入了解汀江航運的各種情況,足跡踏遍整個汀江流域,最後與宋慈一起制定了整套解決方案,一是州縣同時上奏朝廷把食鹽等官控物資改從閩江到贛江航運為從韓江到汀江航運,既節省時間又降低成本;二是對汀江航道進行疏浚整治,解決部分河道兇險河水湍急問題;三是妥善安置汀江沿途護航人員,實現解散上百年與官府對抗武裝;四是汀江航道由民間自航改由朝廷統籌統管,沿途碼頭物資交易也由朝廷協調管理,讓高稅收物資走私淡出市場。

由於王黼的高超機智和卓越的協調能力,使得州縣聯動同時發力,終於在紹定五年朝廷批准汀州食鹽等物資改從潮州通過汀江運行,宋慈作為知縣具體操辦有功獲得重用。王繼宗刺史因操勞過度猝死汀州衙署,朝廷高規格讓其後人將靈柩護送回江西廬陵下葬。王黼因足跡踏遍汀江流域熟悉汀江航運特點,汀江航道疏浚完成後,朝廷委任他直接負責管理汀江航運業務,因長期往返汀江流域,他深深地愛上汀江沿途的山山水水和美麗風景,也促使他下決心定居汀州,成為汀州太原王氏開基始祖。他不僅告知後人他去世後要安葬在汀江河畔(其墓地現在上杭迴龍村),而且告知子孫後代可以在汀江沿岸生息,今天汀江沿途居住的王姓居民大多都是王黼後裔。(作者 王偉榮)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