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貶五行山,給唐僧做小,為何悟空的人緣不減,仙界依然給面子?

長公子扶小蘇 發佈 2024-01-28T15:41:11.473227+00:00

導語世事如棋,人走茶涼。神仙一旦被剝奪仙籍,形如妖怪,冷暖自知。天蓬元帥成了豬妖豬剛鬣,捲簾大將成了流沙河水妖,追隨唐僧取經,也沒見幾個人正眼瞧過他們;小白龍是西海龍宮正牌太子,做了白龍馬,就更不用提了。

導語

世事如棋,人走茶涼。神仙一旦被剝奪仙籍,形如妖怪,冷暖自知。天蓬元帥成了豬妖豬剛鬣,捲簾大將成了流沙河水妖,追隨唐僧取經,也沒見幾個人正眼瞧過他們;小白龍是西海龍宮正牌太子,做了白龍馬,就更不用提了。孫悟空成了例外,猴哥齊天大聖的名號依然相當管用,從仙界大咖到各種小神小仙,都情願送他人情,口稱「大聖」。

將軍狗死人弔孝,將軍死後無人埋。為何?人性如此,人都很現實。一個人,一旦失去了某個位置,就失去了所有的光環,王老和老王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紮根文化的基因,很難改變。

孫悟空齊天大聖的名號是從玉帝手裡「明搶」來的,名不正言不順。用太白金星的話說,就是有名無實,有官無祿。大鬧天宮,叫板玉帝,如來擒拿,猴哥被貶五行山。佛祖講得明明白白,輸了,孫猴子繼續做妖精,修煉幾番,再來找面子。

如果說齊天大聖的尊號是玉帝所賜,君無戲言的話,悟空被壓五行山,追隨唐僧走上西天取經路,已經是個戴罪之身,失去了仙籍,等於是前面的功夫都白費了。齊天大聖的名號應該作廢了吧?

猴哥用事實狠狠地打臉,秀了大傢伙一臉。就是三清四帝級別的仙界大佬也不改初心,對猴哥有求必應,笑臉相迎,一口一個大聖,叫的那叫一個親切。

孫悟空人緣為什麼這麼好?美猴王憑的不是背後菩提祖師的蔭庇,不是太上老君的加持,而是他自己做事的講究,深深地折服了眾仙。我們一起來看個究竟——好一個有情有義的美猴王。

王者氣質:從天產石猴到美猴王,孫悟空的花果山美猴王的家長擔當。

美猴王的名號是怎麼得來的?

花果山水簾洞由來已久,石盆石碗石桌椅,有燧人氏遺留的燒烤攤,妥妥的一個石器時代的傑作。47000名猴子猴孫無人知曉其中秘密。是猴哥以身試險,給他們一個美好的安家之所。故而,猴哥被推上了美猴王的寶座。

在此之前,萬千猴子猴孫沒有一個遮風擋雨的巢穴,一夜之間就搬進了一個豪華的大別墅,一分錢不用花,就能分到這麼好的房子。這樣的老闆,你願不願意跟他干?肝腦塗地在所不辭。

美猴王為什麼要拜師學藝,求長生不老仙?

一個老猴子衰老而死,孫悟空仰天長嘆,嚎啕大哭。猴子猴孫們不能長相廝守,還有個生老病死的陰影時刻籠罩在他們身上。這不是美猴王一個的事情,而是整個猴子家族的命運。所以,他要漂洋過海去求仙道,跟菩提祖師學長生不老術。

回頭治家產。孫悟空有金箍棒,子孫們也得有像樣的兵器。傲來國走一遭,各種兵器到手,人手一份,一個不落。

很快,猴哥發現了一個棘手的問題。菩提祖師所授長生不老術,不能傳給猴子猴孫。一個是菩提祖師的交代,秘術不能外泄;更為要命的是,只有天賦異稟,資質如美猴王這樣的人才能領悟。

怎麼辦?闖地府,夠生死簿,強銷死籍。

這是一種赤裸裸的與天庭作對,保住自己也就算了,順道還把所有猴屬名字都給一筆勾銷了。這是一種什麼樣的行為?吃苦在前享樂在後。有福同享,有了問題,猴哥一個人扛著。

強者思維,王者擔當。有這樣的家長,大家放心。

後面猴哥吃仙桃,喝御酒,也沒忘給花果山的猴子猴孫們大包小包地往家帶。有猴哥一份,就有他們的一份。

有情有義:從弼馬溫到齊天大聖,有酒一起喝,有肉一起吃,大家都是朋友。

弼馬溫做得到不到位?

弼馬溫是御馬監正堂管事,等於是個部門經理。

本監中典簿管征備草料;力士官管刷洗馬匹、扎草、飲水、煮料;監丞、監副輔佐催辦;弼馬晝夜不睡,滋養馬匹。日間舞弄猶可,夜間看管殷勤,但是馬睡的,趕起來吃草;走的捉將來靠槽。那些天馬見了他,泯耳攢蹄,倒養得肉膘肥滿。——《西遊記》

弼馬溫管著一大票人,典簿,力士,監丞、監副就可以把養馬的事兒被辦好了。

孫悟空作為弼馬溫,日夜不停,晝夜加班加點,親力親為,養護天馬。這才有了膘肥馬壯的成就。員工加班,領導作陪,非但如此,領導還親自動手,甚至夜班頂替員工。這樣的領導,員工怎麼會不喜歡,怎麼能不加油干!領導光磨嘴皮子,自己躲家裡電話遙控,指手畫腳,卻叫員工做冤大頭。生產隊的驢也不帶這麼搞的!

官封齊天大聖,猴哥又是什麼樣的表現?

又差五斗星君送悟空去到任,外賜御酒二瓶,金花十朵,著他安心定志,再勿胡為。那猴王信受奉行,即日與五斗星君到府,打開酒瓶,同眾盡飲。送星官迴轉本宮,他才遂心滿意,喜地歡天,在於天宮快樂,無掛無礙。——《西遊記》

猴哥沒有驕傲,一往如初,秉性難改。

玉帝賜給悟空兩瓶好酒。才區區兩瓶而已。玉液瓊漿,御賜美酒,猴哥不應該倍加珍惜,關起門來一個人享用嗎?猴哥很大方,當著五斗星君的面,打開酒瓶,和御馬監的同事與五斗星君分享,我一杯,你一杯。感情深一口悶。

很多時候,朋友的感情就是在酒桌上培養起來的,做起事來也方便了許多。你說猴哥這樣的人值不得交往,算不算得上是好朋友!你有好酒,會和知心朋友共享嗎?

見三清,稱個「老」字;逢四帝,道個「陛下」。與那九曜星、五方將、二十八宿、四大天王、十二元辰、五方五老、普天星相、河漢群神,俱只以弟兄相待,彼此稱呼。——《西遊記》

悟空稱三清「老祖」,叫四帝「陛下」,然後其他人都是兄弟。孫悟空頂著一個「齊天大聖」的尊號,玉帝之下,萬人之上,能和天庭眾仙稱兄道弟,夠不夠格?從名義上講,尊貴如五方五老者,也不如齊天大聖的名號更響亮。高看了。猴哥秉性使然,沒有階層意識,接地氣。所以能和大傢伙打成一片。

朋友的真摯感情,不在於山盟海誓,不在於海枯石爛,也不在於同年同月同日生,同年同月同日死。而是從細節,從基本的生活日常培養起來的。你買了新房,我提籃雞蛋給你暖個房;我家老人住院了,你來醫院探視;生意失敗了,朋友來安慰。有時間,一塊坐坐,喝點小酒,談談家常,吹吹牛,放鬆一下,減壓。

什麼是朋友?這就是朋友。孫悟空做到了,所以他才會有這麼多的真心朋友。

內心渴望:孫悟空是神仙大佬心年輕時的一個影子,他們想做而沒做到的,悟空替他們做成了。

曾經夢想仗劍走天涯,看一看世界的繁華。年少的心總有些輕狂,如今你四海為家。這是中國搖滾音樂詩人許巍的一段歌詞,道盡了那個「至死是少年」的美夢。

仙界大咖們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神仙之宗福祿壽三仙的小日子過得那叫一個滋潤。得空就在蓬萊島家門口的一棵松樹下擺一盤圍棋,講棋學之道,攻守道。

東華帝君有事沒事就往壽星家裡跑。壽星擺出來幾顆火棗,獻上幾杯香茶。兩位神仙大佬講的是茶道,研究陸羽的《茶經》。

瀛洲九老又是飲酒,又是品茶,邊上擺些個交梨火棗,碧藕水桃。妥妥的九個逍遙仙。

元始天尊和地仙之祖鎮元子、東來佛祖笑彌勒更是有趣,彌羅宮中關起門來講混元道果,時不時地搞個詩朗誦大會。你吟我唱,手舞足蹈,擊節而歌,好不快活。今天,你是伯牙,我就是鍾子期;你是阮籍,我就是嵇康。《廣陵散》沒有失傳,大羅天上有遺蹟。

七佛之師的觀音菩薩也會在珞珈山超音洞中開茶話會。二十四諸天圍坐,龍女獻舞一曲公孫大娘的《霓裳羽衣舞》,惠岸行者木吒舞劍,善財童子伴奏一曲《霓裳羽衣曲》。歌舞盛典,篝火晚會,好不愜意。四聖試禪心,菩薩們又是多麼的親切可愛,活靈活現。

原來看似高不可攀的嚴肅的神聖們也有「調皮」的一面,他們也會釋放天性,培養個人興趣與愛好。工作是工作,適當的娛樂也是必要的。

那時我們有夢,關於文學,關於愛情,關於穿越世界的旅行。
如今我們深夜飲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夢破碎的聲音。——北島

理想與現實之間總會有差距,然而,對夢的追逐,卻是每個人都不會輕言放棄的當初的美好!

理想沒有實現,沒關係。生活還得繼續,美好依然可以在夢中驚醒。哪怕只是一分鐘,一秒鐘。剎那芳華,曇花一現,也值得去擁有。

仙界大佬們被清規戒律,被高大上的帽子與華麗的衣袍嚴嚴實實地裹住了身軀。皇帝的新衣背後,才是他們的難言之隱,人性之光的情感缺失。他們已經垂垂老矣。

眼前的孫悟空叫他們眼前一亮,這個頑劣的孫猴子豈不就是他們當初的身影,他們的少年模樣!脫去生活的桎梏與現實的偽裝,他們就是另外一個孫悟空。人有一種虎性,也有猴性的一面。而猴性,才是真正的赤子之心。

菩提祖師跟前有四十個徒弟,為什麼偏愛孫悟空,只有猴哥可以學到祖師的精髓?打破頑空須悟空。「悟空」所悟到的「空」是什麼?四大皆空之後,即是「人之初」的自然屬性,普遍的人類價值情感。

孫悟空大鬧天宮,真的能以一己之力對抗諸天神佛?

大家都在放水。孫悟空是水瓶座,水瓶座一個神秘訴求就是:他希望對待所有朋友都一視同仁,反過來,也希望所有人都能平等相待,坦誠友好。甚至男女之間,也會有這樣的強烈暗示。紅顏知己亦是好朋友,是可以和男性朋友一樣的友好的。

托塔天王整天托著個寶塔,累不累?四大天王兢兢業業,克勤克儉,工作忙不忙?上清道祖太上老君不是在煉丹,就是在煉丹的路上,辛苦不辛苦?二十八宿日夜守護鬥牛宮,忙得團團轉。試問,他們的心有多累?他們哪裡有交友的時間!

神仙大佬們也想做個孫悟空,脫下偽裝,平起平坐,不分彼此,捨棄各種清規戒律,一起玩個遊戲,交個朋友。酒店的飯桌為什麼往往都是圓形的?氛圍好,方便彼此交流,有一種平視感,親和力一下子就上來了。喝了這杯酒,我們就是好朋友。你舉那麼高的酒杯乾什麼?沒必要吧!

到這裡,結論就出來了。仙界大咖們之所稱悟空為「大聖」,各種給面子,不是他背後的高人菩提祖師有多厲害,不是他神通有多大(分分鐘能搞定猴哥的仙人大有人在),而是孫悟空的交友理念,平等相待,一碗水端平。

人緣靠的是什麼?外在的所謂身份地位其實都不是真正的硬實力,因為你今天能擁有,明天就可能失去。唯一不能改變的,就是你的對人的態度,從始至終,一以貫之的親和力,對所有人的一視同仁與博愛。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