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睡茅屋,白居易住郊區,元稹李白蹭住,大唐房奴比北上廣深難

鬼谷子思維 發佈 2024-01-29T12:15:50.056860+00:00

16歲那年,白居易第一次到長安拜會作家協會成員顧況,被調侃「長安米貴,白居不易」,可看到他的作品,顧況立馬改口稱讚:「小白,以你這個這個水平,安居也很容易了」。

16歲那年,白居易第一次到長安拜會作家協會成員顧況,被調侃「長安米貴,白居不易」,可看到他的作品,顧況立馬改口稱讚:「小白,以你這個這個水平,安居也很容易了」。


「小白」被打滿了雞血,鬥志滿滿。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白居易的安居之路,並不容易。


他先是住在寺廟裡,過了一段拮据日子,想跟元稹喝酒,都得典當袍子換錢。


後來他考上了公務員,成了婦孺皆知的大詩人,還娶了前京兆尹家的女兒,可他還是買不起房,只能在長安城東特別偏僻的地方,租幾個茅草屋安身。


看著有房的蝸牛和有洞的老鼠,白居易幽怨地寫下一首詩,感嘆自己沒房的悲哀。


直到50歲時,白居易才在長安買了房,收起了對蝸牛和老鼠的羨慕之情。


買房差點成為了白居易的心魔。


儘管他50歲才買到房,但也是幸運的人,因為很多人奮鬥了一輩子都沒有在長安居住下來。


因為在大唐買房,實在太難了,不亞於當今的北上廣深,甚至更難。

作為國家政治和經濟的中心,都城長安的人口非常密集,在供需關係不平衡的影響下,房價被炒得很高。

根據史書記載,貞元年間,有人以正常房價一半的價格,買下了長安城裡的一處「凶宅」,花了210貫錢。


唐朝的「1貫錢」,大致相當於現在的7000元。


這所房子,相當於現在售價人民幣147萬,大唐正常的房價,大約在300萬人民幣左右。


唐朝買房沒有貸款制度,都是一手交錢,一手交房契。


以當時普通百姓一年4000到5000文錢的年收入(相當於現在3萬元),想要買房,不吃不喝,需要100多年。


即使能買得起房,大唐的房產稅也十分驚人。


依據當時的法律,房產稅取決於房屋的數量和房子的質量。


每兩個橫樑之間的空間算一間房。房子好的,每間收稅2000文,差的每間收500文,不好不差的,每間收1000文。


每當收稅的時候,滿大街氣勢洶洶的官兵挨家挨戶砸門,門開了直接闖進去,數完房間數報給戶主,戶主就得乖乖掏錢。


少交一間的稅,就要被罰50貫錢,兇殘程度堪比抄家。


不少殷實百姓被巨額稅收勸退,那些沒被勸退的「社會人」,想要買房,還有其他麻煩。


唐朝在買賣房產方面有個奇葩規定:買賣房產時,賣家親戚和鄰居有優先購買權和一票否決權。

意思是說,房主想要賣房,必須先問親戚和鄰居是否要買,如果他們不買,才能賣給別人。


而且,新買主還要經過親戚和鄰居們的「審查」,一致同意簽字後,買賣才能成交。


如果不按這個流程執行,賣房的人就要去官府挨板子。


這條規定看似不合理,其實大有門道。


古人云「千金買房,八百買鄰」。鄰居的人品,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自身的生活品質。


在動不動就挨家挨戶搜查的時代,誰也不想有個糟心的鄰居給自己添堵。


在鄰居買賣房子前考察清楚,對原住居民來說,是好事一件。


但對買房的人來說,無疑是層層障礙。


當時,很多名人,都被「買房」這一難題,困擾了大半輩子。

跟白居易同病相憐的,是他的同事,韓愈。

韓愈比白居易大4歲,倆人都很有才華,但性格不合,屬於王不見王,一山難容二虎的情況。


不過在買房這事上,老哥兒倆目標一致,而且韓愈要比白居易努力地多。


韓愈早年經歷坎坷,考了3年才高中進士,後來又參加了3次競聘考試,才得到一個不被看重的官位。


雖然端起了鐵飯碗,韓愈的生活卻一直緊巴巴的。


他工資不多,租房就要花去一大半,要是生病請假被扣了工資,連房租都是問題。


於是,一心惦著買房的韓愈,決定給別人寫墓志銘賺外快。


以他的文學水平,訂單很快爆滿,收入也很不錯,但麻煩也隨之而來。


韓愈為人仗義,只要有窮苦書生慕名而來,他都大手一揮,一律安排。


存款像流水一樣花出去,他只好更加勤奮接單,攢錢買房。


不巧,韓愈有個門客叫劉叉,是個有文化的社會人。他覺得寫墓志銘賺錢這事「不地道」,把韓愈的存款全捲走跑了。


沒了錢,買房進度條狠狠倒退了一截,韓愈欲哭無淚,只好重新攢錢。


一年又一年過去,韓愈官職、副業雙開花,手頭越來越寬。49歲那年,他終於結束了長達30年的租房生活,在長安買了房,踏踏實實地過上了「社會大哥」的日子。

而放眼整個唐朝,有房的公務員,只占這個群體的1/4。更多的唐朝公務員,都是租房黨。即使像裴度那樣位至宰相,還是只能按時交租,才能安住。


如果不想交租,就要想其他辦法。

比如當年和白居易一起賣衣服買酒的元稹,就有自己的「安居技巧」。

元稹祖上本是地主,但到了他這一代早已沒落,家裡空有一間祖宅,連飯都吃不起。


元稹母親想賣房子,被家人攔了下來。


她只好帶著孩子投奔娘家哥哥,也就是元稹的舅舅家。從此,元稹打開了「蹭住」的大門。


借住在舅舅家期間,元稹化身時間管理達人,學業愛情兩不誤,既在縣裡小官的家裡混了不少書讀,又跟表妹鶯鶯軟香溫玉地談了一段戀愛


一年後,他離開舅舅家去長安考科舉,蹭住在寺廟裡。


考上公務員以後,他又搬到「公館」里蹭住。


「公館」是專門為官員提供的宿舍,環境比現在的筒子樓還要糟糕。


屋裡的窗簾破破爛爛的,地面到處都是小坑,牆角還掛著蜘蛛網,沒有廚房,只能在走廊做飯……


雖然環境差,但不需要花太多錢,元稹很樂意住。


再後來,元稹要麼娶到有錢人家的女兒,要麼跟女明星薛濤等人同居,靠著愛情混安居,竟然一直生活得很不錯。

但在後人看來,這樣的行為可不咋地,即使元稹寫了一大堆詩悼念亡妻,人們說起他時,也要罵上一句「渣男」才能痛快。


另外一個愛蹭住的,是大咖李白。


李白一輩子瘋狂不羈愛自由,不是在旅遊,就是在去旅遊的路上。


因為四處遊蕩,他沒有房產,除了做「贅婿」,就是在各地的達官貴人家「租住」。


說是租住,其實是為他們寫詩,當作租金。


比如語文課本里的《贈汪倫》,就是李白在「榜一大哥」汪倫家住完,臨別前寫的感謝信。

話說回來,給大詩人提供幾天食宿,就能換自己的名字流傳千古,汪倫這筆買賣,怎麼算都不虧。


可以說,為了蹭住,詩人們利用了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也給後人留下了無數談資。


不知道時光重來,當年的他們,是否會選擇其他安居之路呢?

比起買房、租房或者蹭住,受到皇恩封賞,可以說是那個年代最尊貴的安居之道了。


被李白嫉妒得一輩子的王維,就是這樣安的家。


王維長得帥,談吐文雅,精通書畫,擅長音律,還寫得一手好詩,是當時妥妥的「青年才俊」。


年少的他,一到長安就受到了貴族追捧。


玉真公主經常請他喝茶聊天,還把詩人宋之問的地皮送給了他,讓他自己蓋房子。


王維充分發揮了公務員優勢,花了8年時間,蓋了一間大別墅,還在周圍10公里內修了20多個景點,打造了著名的「輞川別業」。

有了這間大別墅,王維閒時邀請同行聚會,在喝茶品詩時不經意顯露檔次,簡直不要太爽。


玉真公主的哥哥唐玄宗,也愛送房子,對象則是朝廷的肱股之臣,姚崇。


姚崇從武則天時期就是宰相,一直兢兢業業,深得皇帝認可。


唐玄宗即位時,這位三朝老臣提出了10條建議,聽得唐玄宗拍桌子感嘆:愛卿說的,全是金玉良言吶!


因為為官公正,人品貴重,唐玄宗對姚崇非常信賴,很多事情,都願意找他商量。


有時,聽說姚崇生病了,唐玄宗還要派人探望。

可是姚崇在長安沒房,只能住在罔極寺,無論是皇帝的使者還是姚崇本人,每次來回都非常不方便。


於是,唐玄宗命人在四方館(當時姚崇的辦公地點)收拾出一間「公寓」,讓姚崇搬過來住,還允許家屬探望。


姚崇天天住辦公室,有點不好意思,唐玄宗又是大手一揮,買了一套房子送給他。


就這樣,憑著「人才引進」,姚崇終於落戶長安。


像姚崇這樣對朝廷有貢獻的人,房子,其實是很常見的賞賜。


戰神郭子儀的豪宅,就大到令人咋舌。


郭子儀是唐朝著名的武將,被歷史稱為「再造大唐」的英雄。


郭子儀家的祖上從南北朝時期就開始做官,雖然沒出過什麼大官,但家族一直發展穩定,沒有衰敗。


唐朝開元年間,青年郭子儀通過武舉考試,進入軍營,開啟了軍隊生涯,從大頭兵干起,一步一步做到將軍。


59歲那年,他在歷史上擁有了姓名。

他擊潰了安祿山的叛軍,抵擋了吐蕃突厥等外敵的入侵,憑一己之力2次把大唐從崩潰邊緣拉了回來。


當時,甚至有人稱,只要戰場上聽到「郭子儀」三個字,敵人就要投降。


由於戰功卓著,皇帝送給郭子儀的豪宅一套接著一套,還給了他特殊待遇,允許他在御賜的地皮上自己蓋房子。


一來二去,郭子儀的豪宅面積越來越大,一共大概有200多畝,大約14萬平方米,占了所在市政區的1/4。


豪宅里住了3000人,這3000人甚至不知道彼此住在哪裡。


雖然聽起來很誇張,但想到郭子儀為大唐立下的功勞,什麼賞賜也不過分。

所以古代百姓都想當官,光宗耀祖,蔭庇子孫,實現階層跨越。


可大唐數百年,只出了一個郭子儀,普通百姓即使當上了官,也要面臨「買不起房」的扎心現實。


為了買房,古人絞盡腦汁,今人精打細算,後人也將殫精竭慮。


畢竟,在中國人眼裡,房子是家的代名詞,也是自身價值和社會地位的體現。


但房子,卻不能給人生定調子。


有房的人不一定快樂,沒房的人也可以活得精彩。


孟浩然守著襄陽的祖產,還是糾結擰巴地活了一輩子,詩里寫滿了愁苦;


劉禹錫的陋室門前台階上長滿青苔,卻揮毫潑墨,寫下「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千古流傳;


杜甫的茅草屋都破成那樣了,依然心懷天下,仰天長嘆「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高門大戶固然會讓人有面子,但人們真正需要的,是「家」,是一個能安放漂泊心靈的港灣。


直到現在,也是如此。


金碧輝煌的別墅里,有多少冰冷的心渴望家的溫暖而不得;狹小逼仄的房子裡,擁擠的飯桌上卻能傳來陣陣歡聲笑語。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中國的年輕人中,無房一族的數量,大約有2億。


他們可能是剛畢業的小李,可能是打零工的小張,也可能是高檔寫字樓里的「莉莉」。


他們之中,有的被困在買房的執念里,一邊關注居高不下的房價,一邊省吃儉用地存錢,想像著有朝一日,買下一間屬於自己的房子,從此過上美好人生。


有的則對物質條件不以為意,即使在簡陋的小房子裡蝸居,仍然在方寸天地間,暢想詩和遠方,尋找生命的意義。

前者往往覺得生活苦,後者卻甘之如飴。


究其原因,還是心的問題。


當你跳出買房的執念,就會發現,人生最重要的,不是住在什麼樣的房子裡,而是這一輩子,都做了什麼事。


就像當年的李白,沒房沒車,連「五花馬」和「千金裘」都拿去換酒了,卻能隨遇而安,以詩為伴。


當歷史的大浪拍過去,沒人會記得他是否有房,卻有千千萬萬人吟誦他的詩句。

-END-

作者:姜小妖

編輯:月伴星河


往期精彩文章推薦:

大城留不下肉身,小城容不下靈魂,人生如棋,只求落子無悔!


馬鴻逵:娶6個老婆,稱霸寧夏17年,帶7.5噸黃金逃美國,晚年悽慘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