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打虎英雄武松的原型是施耐庵表弟?此人能打猛虎,也能玩浪漫

記聞歷史 發佈 2024-01-29T20:08:34.987973+00:00

《水滸傳》作為四大名著之一,展現了封建社會裡的江湖情誼,鐵漢柔情。但實際上《水滸傳》並不單單是一本純幻想出來的作品。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麻煩手動點擊右上方的「關注」。感謝您的支持和鼓勵,希望能帶給您舒適的閱讀體驗。


《水滸傳》作為四大名著之一,展現了封建社會裡的江湖情誼,鐵漢柔情。

其滿足了現代人對古時候的江湖幻想。

但實際上《水滸傳》並不單單是一本純幻想出來的作品。

作者施耐庵是用身邊的人事物作為取材原型進行的改編。

這裡頭,就包括最受歡迎的梁山好漢,武松。

勇斗猛虎,智與勇的代表

實際上,武松的歷史原型是卞元亨。

他是施耐庵的表弟,也是一名捕快。

卞元亨身上有著和武松一樣的大無畏精神,是名真正的江湖俠客。

武松打虎可以說是一個家喻戶曉的故事。

施耐庵在書中濃墨重彩地描繪了武松赤手空拳,勇斗猛虎的情節,塑造出了一個有勇有謀的硬漢。

而施耐庵這個靈感來源正是他的表弟卞元亨。

現實生活中卞元亨同樣是百姓的英雄。

根據《元史》記載,淮安府的鹽城早年有兩隻惡虎在山中作惡,咬死的百姓不計其數。

「東海常出猛虎,路絕往來。」

而解決了這兩頭惡虎的人便是卞元亨。

在《卞氏譜》中就清晰地記載,卞元亨在手無寸鐵的情況下,獨自前往山里,從容地面對猛虎,並且只靠拳腳就將老虎打死的情節。

「適虎振危,公從容近之,以足蹴其頷,虎立斃。」

由此可見,勇氣是一個英雄最重要的特質。

而卞元亨除了具備強悍的武力外,他的學識也在當時的百姓之上。

跟黑旋風李逵這種「傻大漢」的形象不同,武松原型卞元亨在十九歲的時候就才學過人。

他看書過目即誦,並且還會操琴弄笛,善文吟詩。

根據古史記載,卞元亨還是古代難得一見的美男。

其不僅生得臉寬膀圓,而且身高八尺,氣勢逼人。

大抵也是因為他優越的外貌,讓張士誠一眼就相中了他。

他的表哥施耐庵,當時正在張士誠的底下做軍師。

後來在施耐庵的推薦之下,卞元亨到張士誠的麾下做士兵。

雖然最後張士誠還是敗給了朱元璋。

但是卞元亨也在這場歷史性的戰爭之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掃蕩邪惡,百姓希望的寄託

元朝末年,饑荒,乾旱,戰亂充斥著遍布整個王朝的角落。

因此各地梟雄紛紛揭竿而起,割據一方。

元朝政府當時為了填充巨額的軍費開銷以及朝廷的奢靡支出,於是不斷提高鹽的價格。

一度讓鹽業成為了支撐朝廷財政的主要來源。

但是這也讓東南沿海的張士誠鑽了空子。

他開始從事販賣私鹽的工作。

雖然他的行徑是違法行為,但是對於當時的百姓來說,卻是把他們從昂貴的鹽價中解放出來救星。

但是有些沒有道德的人,會在購買了張士誠的鹽後,又拒絕給張士誠錢;

並且以他違法為由,把他打一頓。

好在他於鹽販子中頗有威望。

所以張士誠找到機會後,就開始策劃謀反。

而卞元亨就是他的得力幹將。

卞元亨和施耐庵兩兄弟一文一武,幫助張士誠先後攻打下了泰州,興化,高郵。

一開始,這些有志之士都合作得很愉快。

再加上元朝的暴政,讓百姓苦不堪言。

所以這些「反賊」走到哪裡,都被當地人張燈結彩地歡迎。

但就在這一片和睦之下,卞元亨看到了其中的危機。

那就是,張士誠的驕傲自負。

在張士誠占據了富饒的江南後,他就喪失進取之心,只想關起門來當「土皇帝」。

他以為看著朱元璋和陳友諒打得你死我活,之後還能再來做個漁翁之利,是個一石二鳥的美事。

但是卞元亨一直勸他,戰爭本是一場停不下來的遊戲。

特別是朱元璋這樣野心勃勃的人,絕對不可能放著張士誠在江南享受榮華富貴。

可是張士誠不僅不聽勸,反而和他發生了爭執。

一怒之下,卞元亨決定退出這場起義活動,歸隱家鄉。

根據《鹽城縣誌》記載:洪武初,張士誠將卞元亨,居縣治東南便倉,手植牡丹,士誠滅,元亨遠戍。

心有猛虎,細嗅薔薇

卞元亨身為一代智勇雙全的俠客,備受人們的喜愛。

而在他身上還流傳著一個唯美的故事,讓我們看到英雄也有感性的時候。

都說「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而與卞元亨相關的,就是十分罕見的枯枝牡丹。

傳說中,卞元亨辭官歸家,卻遇上了一隻糜花鹿口中咬著一枝枯木,跪在他的面前。

卞元亨就上前取下這枝枯枝,回家後,把這根樹枝插進了土裡。

但是這個時候,張士誠的勢力已經大減。

在和朱元璋的對峙中,他兵敗身死。

朱元璋上位後,他一直惦記著卞元亨,希望這位名士可以加入自己的大明帝國。

然而,卞元亨卻屢次拒絕。

這惹惱了朱元璋,於是卞元亨就被打發到了邊疆參軍。

一晃十年過去了。

卞元亨終於得以歸家。

他回去的時候是隆冬。

原本他以為自己十年沒待的房子會是一片荒蕪的白雪。

可是當他推開門的時候,卻發現自家的院子已經開滿了牡丹。

有的嬌艷欲滴,有的含苞待放......

在鵝毛般的大雪中,牡丹一枝獨傲。

這些牡丹長在枯枝之上,沒有葉子,折斷後,用火點一下,整根花就會很快燃燒殆盡。

由此被稱為一絕。

第二絕是枯枝牡丹平常時期有十二瓣花。

但一到閏年,就會變成十三瓣,如此往復,一年又一年從來沒有出過錯。

第三絕就是枯枝牡丹只在冬天才開花。

從此,枯枝牡丹在很多後世的書籍中,就常常提到過。

卞元亨也成為了這一神花的來源。

清朝小說《鏡花緣》就寫過:「如今世上所傳的枯枝牡丹,淮南便倉最多。」

淮南便倉就是卞元亨壽終正寢的地方。

歷史上記載,卞元亨歸鄉後,自稱為柏門老人,直到90歲時才過世。

但是當施耐庵的《水滸傳》出世後,世人就開始追尋武松的原型。

讀者人為地為卞元亨編造了一個傳奇又唯美的故事。

他們認為卞元亨最後是在家裡種植培育著枯枝牡丹這種奇花。

而在卞元亨過世後,枯枝牡丹就全部凋零,瀕臨滅絕。

但實際上,真實的卞元亨很大概率並不喜歡牡丹這種嬌艷的花朵。

他曾作詩說過「堪笑牡丹如斗大,不成一事又空枝。」

在詩中,卞元亨認為,牡丹除了好看外,沒有任何的實用價值。

相反,他更喜歡棗花和桑葉,

「棗花雖小能成實,桑葉解柔卻吐絲。」

不僅如此,現實中,這位傳世英雄很大概率也娶妻生子過著平凡的日子。

但是因為他身上有武松的影子,所以世人才會對他添加傳奇經歷。

由此可以看出,傳奇的人生經歷,也是一名英雄必不可少的特質。

結語

其實,從之後世人為卞元亨編造「枯枝牡丹」的傳說就可以看出,當時的百姓對俠客,英雄這一群體有著極大的期待。

英雄是不能平凡的。

就跟歷代帝皇上位都會給自己添加一段天降祥瑞的神話一樣,英雄也必須符合聖人的特質。

因為卞元亨不同於常人,所以他才會帶來枯枝牡丹這種品種的神花。

因為他是名英雄,所以他一定有著醉臥牡丹花叢中,兩袖清風從不憂的心性和氣度。

綜上,從武松這個形象進行剖析,就能更加深入地了解到,那個時代古人所處在的社會環境、道德輿論是什麼樣的。

參考書籍

《卞氏族譜》

《鹽城縣誌》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