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機器人又跳出幾個創業公司!它的時代終於來了?

王煜全 發佈 2024-01-29T23:40:58.698537+00:00

你好,我是王煜全,這裡是王煜全要聞評論。最近,科技產業最火的技術話題自然是人工智慧,但我注意到,人形機器人領域也在悄然積蓄力量,很有可能成為被熱炒的下一個概念。今天我就和大家聊聊這個話題。之所以說人形機器人正在成為熱點,主要還是來自對產業一線的觀察。

你好,我是王煜全,這裡是王煜全要聞評論。


最近,科技產業最火的技術話題自然是人工智慧,但我注意到,人形機器人領域也在悄然積蓄力量,很有可能成為被熱炒的下一個概念。


今天我就和大家聊聊這個話題。之所以說人形機器人正在成為熱點,主要還是來自對產業一線的觀察。



特斯拉、小米、小鵬這些成熟企業紛紛布局人形機器人,相信大家都或多或少都有所耳聞。


更值得注意的是,越來越多的人形機器人初創公司出現了,單單3月份,我就看到好幾家。


第一家,是3月初正式露面,在圈內引發熱議的Figure人形機器人公司。



這家初創企業2022年才成立,3月2日正式對外發布了01號機器人的宣傳視頻,並且放出豪言,6個月內就要推出測試產品。


從宣傳視頻看,Figure 01機器人,和特斯拉的擎天柱非常相似,這款機器人身高1米67,設計重量59公斤,全電機驅動,續航時間是5個小時。


他們目前瞄準的市場是倉儲物流領域,已經有5款原型機處在測試階段,計劃2024年將製造出50台機器人,直接投入倉儲環境的測試改良。


我了解下來,他們的機器人產品還很早期,正在行走測試階段,離真正的商業化應用距離很遠,但架不住團隊光環太亮眼,業內都非常期待。


創始人Brett Adcock是一個小有成績的連續創業者,他目前已經在這家公司里投入了1000萬美元,未來至少要投入1億美元,靠著情懷和資金,從波士頓動力、特斯拉、Google X以及業內知名的機器人實驗室IHMC,總共挖來了40位關鍵技術專家。


公司首席技術官Jerry Pratt在IHMC有20年的人形機器人開發經驗,兩位首席科學家Michael Rose和Gabe Nelson,分別是蘋果的硬體工程師和谷歌的機器人專家。


這個亮眼的創始團隊,再加上已經有5款原型測試,很快就在機器人圈子裡引發了熱議。


接著,3月21號,另一家挪威人形機器人公司1X Technologies,因為拿到了OpenAI和老虎基金的投資,又為人形機器人概念添了一把火。



這家公司2015年就成立了,最早開發面向老年人的服務機器人,不過很長時間都處在商業化早期階段,根據他們自己公布的數據,其機器人產品賣出了100台左右。


這次之所以引發了關注,就是因為一口氣拿下了OpenAI、老虎基金領投的2350萬美元投資,啟動了名為NEO的人形機器人原型研發。


大家可能不知道,OpenAI作為人工智慧的領頭羊,成立之初兩大目標分別是研發通用人工智慧(AGI)和承載它的機器人產品,不過2021年隨著AI研究取得突破,面對大模型開發的資金壓力,他們取消了機器人的研發計劃。


根據OpenAI營運長Brad Lightcap的說法,他們這次投資1x瞄準的就是機器人硬體技術成熟,在AI加持下可以開拓更廣泛的勞動力市場。


除此之外,加拿大的Sanctuary AI開發了一種上半身人形,下半身輪子的人形機器人,已經開始在一些商店進行測試。



第一個推出商用人形機器人的Agility Robotics,最近也公布了他們的改良產品,配備了更好的機械臂,裝上了擬人的頭部,要正式在倉庫里發力。



我在科技特訓營里介紹過,另一個知名的機器人研究機構:加州大學機器人實驗室開發的ARTEMIS人形機器人,最近也宣布完成了原型開發,會參加今年7月4日在法國舉辦的機器人足球世界盃。



在我看來,這一個又一個新玩家湧入人形機器人研發製造,不但代表著資本環境和創業氛圍又恢復了活力,也是新一輪概念熱啟動的重要信號。


我甚至可以大膽預測,未來一段時間會有更多的人形機器人產品出現,超級宣傳片可能會引爆公眾的超強期待,把這輪熱潮帶到頂點;然後,眾多人形機器人產品紛紛延期、跳票,最終泡沫破滅,熱度消退。


為什麼這麼說呢?


以前我就和大家介紹過,新技術導入社會的過程中,通常會有概念熱和產業熱兩輪熱潮。


目前,人形機器人產業就處在第一輪,炒作技術的概念熱階段,只看到技術的巨大潛力,而忽略了技術應用的難度。


大家現在期待人形機器人,都是希望1台機器人就能解決所有問題,具體的技術細節先不談,這個想法就像2012年,深度神經網絡AlexNet剛剛在圖像識別領域展露頭腳,就鼓吹通用人工智慧即將誕生,只是簡單推理的結果。


今天的情況,可能更像當年穀歌眼鏡和Megic Leap掀起的AR眼鏡概念熱,那一輪泡沫過去沒有誕生真正的AR產品,但為產業積累下了不少顯示、交互以及空間定位技術,這些反而為後來的VR頭顯奠定了基礎。


人形機器人領域大概率也會如此,今年的火熱過去,大家也會很快看到技術落地的困難和限制,但由此積累下來更多電機、控制以及AI交互的經驗和技術,未來很可能會孕育出真正的機器人產業熱,只是最終走向我們的可能不是人形機器人,而是形態各異、千奇百怪的機器人幫手。


以上是今天的內容,更多詳細的產業分析和底層邏輯,我會在科技特訓營里分享。歡迎關注全球⻛口微信號,報名加入!


王煜全要聞評論,我們明天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