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四大習俗,四大禁忌

儒風大家 發佈 2024-01-30T05:10:03.961530+00:00

作者 :儒風君2023年清明節時間:4月5日09:12:52。杜牧寫:「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又是一年清明,每到這天,人們紛紛歸家掃墓,悼念先祖。清明節,要牢記民間這4大習俗,4大禁忌,老傳統別丟,趕走霉運,一年順風又順水!


作者 :儒風君


2023年清明節時間:4月5日09:12:52。


杜牧寫:「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又是一年清明,每到這天,人們紛紛歸家掃墓,悼念先祖。


清明節,要牢記民間這4大習俗,4大禁忌,老傳統別丟,趕走霉運,一年順風又順水!


1

四大習俗


• 掃墓祭祖


一年一清明,一歲一追思。


從古至今,人們都會在清明這日祭掃先祖,追思逝者恩澤。


一家人整整齊齊,帶著供品香燭到墳前,清理雜草,燒紙祭拜。


事死如事生,死亡對中國人而言,從來都不是生命的終點。


始終相信,只要有人還記得,那些逝去的親人,就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在他方世界,逝者也會化作這清明和風細雨,守護在你我的身旁。


我們也會在年復一年的祭掃中,不忘來處,不失清明,更感恩現世生活的美好。


• 踏青春遊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物至此時,皆以潔齊而清明矣。」


清明節,是仲春與暮春之交,天清氣明,落英繽紛。


放眼望去,春光大好,萬物生靈都在努力向上,最適合踏青遊玩。


看柳樹青翠如煙,觀桃花豐美如錦,內心不由快活暢意,腳步也變得輕盈。


與朋友結伴,和家人同行,賞花撲蝶,飲酒唱和,歡聲笑語,不亦樂乎。


在這個日子裡,祭掃的肅穆與春光的明媚形成鮮明的對比,我想:好好生活,享受當下,就是對先人最好的告慰。



• 植樹插柳


清明植樹,起源於漢高祖劉邦時的喪葬風俗。


相傳劉邦在外征戰多年,回鄉祭祖卻一時找不到父母的墳墓。


待在亂草叢中找到後,便命人修墳立碑,滿植松柏以做標記。


且因清明前後春陽照臨,春雨綿綿,最宜植樹,該習俗便流傳至今。


除此之外,民間還有「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的習俗。


人們在祭祖和踏青時,往往會將柳枝插在墳頭和地上。


不止是為了紀念介子推,還因插柳便可成活,也能起到植樹的作用。


• 競放紙鳶


古詩云:「回首江鄉記昔年,春風一線引飛鳶。」


紙鳶又稱風箏,是春風和煦的清明時節必不可少的活動。


歷代文人騷客也樂此不疲,還創作了無數吟詠風箏的詩詞佳作。


一手牽線,雙眼望天,風箏遨遊天際之時,人也變得心曠神怡。


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簡簡單單的風箏,便能帶走一切煩惱憂愁。


過去,有的人將風箏放上藍天后,還會剪斷手中線,任它飄去雲端,認為這樣能除病消災,為自己和家人帶來好運。


2

四大禁忌


• 不買新鞋


民間有一句俗語:「新鞋不踩舊人墳。」


意思是,清明這天不能穿新鞋上墳,更不能買新鞋子。


因為「鞋」與「邪」諧音,而邪多為邪祟、邪氣,所以要避開。


這其實是老祖宗趨吉辟邪的習俗,不買新鞋,以免將不好的運氣帶回家。


雖然年輕人大多不在乎這種說法,但有的老人們很忌諱,可以錯開這天再買新鞋,圖個好彩頭。


但無論買不買新鞋,掃墓歸家,記得要清洗一下鞋子,保持乾淨整潔的儀容儀表。



• 不亂添土


清明掃墓祭祖時,人們往往都會為墓地除草添土。


民間習俗中,墳頭添新土,有著添福添財添壽的好寓意。


但添土也有講究,不能亂添土,以免褻瀆祖先,對先人不敬。


一是不從墳的前後起土,而是要從左右兩邊,傳統觀念里,墳前鏟土會影響子孫前程,而墳後則會影響後代興旺。


二是新墳三年之內不宜動土,古人認為這樣會「破煞」,妨礙氣運。


其實換個角度想一想,不亂添土,是在提醒我們:要懷著一顆敬畏之心,敬天敬地敬祖宗。


• 不借錢財


常言道:「異鄉遊子歸故土,掃墓燃紙表孝心。」


清明節一般都會給逝去的人焚燒紙錢,遙寄英靈,表示孝心。


因此,這天如果將錢財外借給別人,意味著丟財,顯得十分不吉利。


而且,清明節也不要向別人開口借錢,不僅特別失禮,也是自輕自賤。


畢竟人們在上墳時一般都會撒幾張紙錢到路邊,以祭祀無後的孤魂野鬼。


• 不說髒話


《禮記》有云:「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


活著的人,對待亡故的人,要一樣的尊重和孝敬。


上墳祭祖時,切忌不可說髒話,也不能說些不吉利的話。


否則,恐怕逝者無法安息,也壞了自家的運勢和風水。


我們要尊重傳統文化,尊重先人,保持肅穆和清淨,才能真正傳達對逝者的敬重和感恩。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