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趙佩茹為何對李伯祥說:演員在台上要說人話不能胡說八道

蘭石讀書習字 發佈 2024-01-30T12:18:42.723573+00:00

相聲大家趙佩茹先生是「寶」字輩的大師兄、被師弟們尊為門長。「寶」字輩的相聲藝人見到趙佩茹都得喊「師哥」,連相聲大師侯寶林看到趙佩茹也是規規矩矩地喊「師哥」。趙佩茹原名趙寶琛,滿族人,是相聲前輩焦少海的大徒弟。

相聲大家趙佩茹先生是「寶」字輩的大師兄、被師弟們尊為門長。「寶」字輩的相聲藝人見到趙佩茹都得喊「師哥」,連相聲大師侯寶林看到趙佩茹也是規規矩矩地喊「師哥」。

趙佩茹原名趙寶琛,滿族人,是相聲前輩焦少海的大徒弟。趙佩茹相聲技藝高超,說學逗唱,樣樣精通,再加上能逗會捧,會的段子又多,所以相聲同行都稱他為「通天教主」。

作為相聲大家,趙佩茹教徒弟也有一套。趙佩茹的徒弟中也有不少相聲名家,像李伯祥、高英培、常貴田、侯耀文等人。

今天咱就說一個趙佩茹和李伯祥的故事,下面我先簡單介紹一下李伯祥。


李伯祥,原籍北京,1938年出生於天津。李伯祥是著名的相聲表演藝術家,表演風格獨特,擅長貫口,以快著稱,人稱「李快嘴」,他還有一個外號叫「李大白話蛋」。

李伯祥的父親李潔塵也是說相聲的。1926年,李潔塵經人介紹,從北京到了天津,拜到焦少海門下,成了趙佩茹的師弟。

趙佩茹是焦少海的大徒弟,所以李潔塵管趙佩茹喊師哥;趙佩茹按年齡比李潔塵小1歲,因為兩個人關係親近,所以趙佩茹管李潔塵喊大哥。

李伯祥出生100天的時候,按當時的習俗要過「百歲」,趙佩茹、常寶堃、劉寶瑞都到李家給李潔塵道喜。

幾個人是邊吃邊喝邊聊天,喝了一會兒,李潔塵就指著兒子對趙佩茹說:「師哥,這孩子將來要是干別的,我就不管了。如果他將來要說相聲,可就是你的徒弟了。」

趙佩茹笑著答應了:「大哥,你放心,只要這孩子長大說相聲,那就是我的徒弟。」

趙佩茹的搭檔「小蘑菇」是自告奮勇:「那說好了,我給這孩子做保師。」

就這樣,出生才剛剛100天的李伯祥就有了相聲門戶。

李伯祥四歲就開始跟著父親在徐州、濟南的相聲園子裡玩,天天接觸的都是相聲藝人和相聲。時間久了,不知不覺就學會了幾個小段子。

1943年9月2日,濟南晨光相聲大會開業,就是由虛歲6歲的李伯祥給開的台。

6歲的李伯祥首次登台,一點也不怯場,站在板凳上逗哏,李潔塵捧哏,父子倆給大家表演了一個《六口人》。

李潔塵、李伯祥父子的相聲受到了觀眾的歡迎,觀眾還送給李伯祥一個外號「小神童」。

在濟南期間,李伯祥主要是跟父親學相聲,有時也跟隨劉寶瑞學過相聲,但他一直沒跟隨趙佩茹學過相聲,因為趙佩茹當時在天津兄弟劇團演出。

一直到1949年,李伯祥跟隨李潔塵回到天津演出,才見到了趙佩茹。

當年冬天,在天津南市,群英戲院,李伯祥正式拜到趙佩茹門下,成了中國相聲第七代傳人,為「文」字輩。

當時新中國已經成立,新事新辦,所以跪拜、擺知都免了。李伯祥只是給趙佩茹等人三鞠躬,然後是吃喜糖、抽喜煙、吃元宵。


趙佩茹平常非常嚴肅,教徒弟學藝更是要求嚴格,對徒弟在為人做事方面也是嚴加管教。

趙佩茹和徒弟們之間從來不開玩笑,也不說笑話,有點不苟言笑的意思。

如果徒弟幾次出錯,趙佩茹就會讓他們沖牆跪著,有時還會動手,所以徒弟們每次看到趙佩茹都會有點緊張。

高英培20多歲的時候,因為在舞台上用天津話翻「包袱」,被趙佩茹罰跪2個多小時,還差一點揍他。

李伯祥到晚年還說,他當時看到師父「都有點兒怵頭」。

嚴師出高徒。李伯祥在天津期間,在趙佩茹的精心傳授下,相聲技藝有了突飛猛進的提高。

兩年之後,李伯祥告別師父,又回到濟南晨光相聲大會演出。

1954年,天津市曲藝工作團副團長趙佩茹帶團到濟南人民劇場演出。

趙佩茹的演出是第二天才開始,所以他到濟南的當天下午就到了晨光後台,一是看望相聲同行,二是看看李伯祥在台上的演出怎麼樣。

李伯祥看到師父來了非常高興,趕緊去晨光旁邊的「天津狗不理包子」分店給師父買了包子、酒、菜,孝敬師父。

趙佩茹和晨光的經理孫少林坐在後台是邊喝邊聊,李伯祥是小心伺候。

快該李伯祥上場了,他規規矩矩地說:「師父,您在這喝著,馬上該我上場了,咱爺倆兒一年多沒見了,我給您說段《地理圖》,您再給我指導指導。」

趙佩茹點點頭:「好,我聽聽,看你這一年多有沒有長進。」

李伯祥在台上是卯足了勁,賣足了力氣,在入活以前還找了好多笑料,把觀眾逗得是哈哈大笑。入活之後,李伯祥的貫口更是發揮得非常好,觀眾是掌聲不斷。

李伯祥一看演出效果這麼好,心想師父一定會表揚自己。

李伯祥心裡高興,走路也非常輕快,,下到後台,他給趙佩茹倒了一杯酒,站在師父身邊,恭恭敬敬地說:「師父,您給我說說,我哪裡還需要提高?」

再看趙佩茹是面色一沉:「你剛才說的是什麼段子?」

李伯祥知道不妙,趕緊回答:「傳統段子《地理圖》啊。」

趙佩茹冷冷地說:「不像人話!」

李伯祥嚇壞了,聲音都有點發抖:「師父,您名示,怎麼個不像了?」

趙佩茹看了一眼李伯祥,然後反問道:「有你這麼說的嗎?」

李伯祥只能硬著頭皮解釋:「師父,您來了,我賣力氣使,頭裡墊了好幾個包袱,後面背貫口,沒出什麼差錯啊。」

趙佩茹追問:「你跟這指路的認識不認識?」

李伯祥回答:「我倆不認識,我到這找人,找錯地方了,他胡給我指路,我才背的《地理圖》。」

趙佩茹面無表情:「你不認識他,為什麼上去還損他?拿他開玩笑?找這麼些笑話?」

面帶師父的連續追問,李伯祥小心翼翼地說:「我找這些笑話,是為了顯得熱鬧。」

趙佩茹繼續發問:「為什麼要熱鬧?」

李伯祥回答:「您不是我師父嗎?您來了我得賣點力氣,觀眾一歡迎您不就高興了嗎?」

趙佩茹嚴肅地說:「我來了你就賣力氣?要是更大的官來了你怎麼辦?要是省長來了你還得跪下?」

李伯祥不敢說話了,趙佩茹語重心長地說:「以後你該怎麼說就怎麼說。我們說相聲,一定要合情合理,最起碼要盡情盡理。記住,在台上一定要說人話,不能胡說八道!」

李伯祥是垂首而立,怯生生地說:「師父,我都記住了。」

趙佩茹這才面容緩和下來了:「坐下吃包子吧。」

(全文完,感謝閱讀。碼字不易,歡迎朋友們點讚、關注@蘭石讀書習字​、轉發、留言,批評指教,謝謝。)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