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離婚更可怕的,是過成「假夫妻」

塗磊 發佈 2024-01-30T18:03:09.406765+00:00

周國平有這樣一句話:「我們最熟悉的事物,往往是我們最不了解的。」親密關係中,也有這種情況。熟悉,但不了解,這樣的關係,就是假性親密。婚姻最大的不幸是什麼?不是離婚,而是成為「假夫妻」。假裝婚姻很好《再見愛人2》裡有一期,盧歌因蘇詩丁多次震驚和崩潰。

周國平有這樣一句話:「我們最熟悉的事物,往往是我們最不了解的。」

親密關係中,也有這種情況。熟悉,但不了解,這樣的關係,就是假性親密

婚姻最大的不幸是什麼?

不是離婚,而是成為「假夫妻」。

假裝婚姻很好

《再見愛人2》裡有一期,盧歌因蘇詩丁多次震驚和崩潰。

第一次震驚,是在看到蘇詩丁的自畫像後,他不理解,為什麼她把自己描述得那麼滄桑,那麼有歲月痕跡。

第二次震驚,是易立競問他,知不知道蘇詩丁是討好型人格。

盧歌的多次崩潰,是因為他發現,自己對前妻的認知全是錯的,相處多年,自以為了解對方,事實卻不是那樣

很多夫妻,只是扮演著對方希望看到的角色,憑藉著幻想,和對方生活著。

「婚姻讓我感覺好累,很多話和反應,不是自己真實的想法。」

「老公人很好,但我覺得就像隔著一道牆,從來不知道他的感受。」

「關心就像例行公事,兩個人就像在演戲。」

假性親密的愛人,會記住結婚紀念日和伴侶生日,會精心準備,會給到儀式感,

但所有的一切只是出於義務,只是為了盡到「作為丈夫/妻子應該做什麼」的責任。

明明一起吃飯,一起逛街,一起睡覺,卻從不吐露內心的感受。

明明是親密的愛人,卻從不交流真實的想法。

不了解愛人,也不願意讓對方了解自己。

雖然經常溝通,卻流於表面;雖然同睡一張床鋪,卻獨守內心的孤島;雖然同在一個屋檐,卻感受不到一絲愛意。

長此以往,就把關係處成了形式。

表面上在一起度過了很多時光,實際上感情的進度條,依然空白。

只是假裝婚姻很好。

不投入關係,是為了避免心碎

盧歌在節目中曾說,他想成為蘇詩丁,這樣就能知道她在想什麼。

有一個分享甜蜜消息的環節,蘇詩丁抽到了盧歌寫的紙條,上面寫的是「我在布拉格廣場上餵鴿子」。

這是她發給盧歌的消息,但她自己卻幾乎沒印象了。

後來,她才回憶起,那是他們仍在熱戀時期發的。當時盧歌到德國演出,需要排練,她會待在劇場,一看就是一下午。

期間,她抽出七天時間,一個人去歐洲旅遊,買了各種大巴票。

那時候,她覺得好孤獨,特別特別想盧歌,所以到布拉格廣場時,發了這條信息。

但即便她很想念對方,在發送消息時,卻完全沒有提及自己的感受。

蘇詩丁曾經談到過自己的原生家庭,或許是因為糟糕的成長經歷,讓她的性格色彩中帶著濃重的克制,也讓她在親密關係中,對很多感受和想法都不曾宣之於口。

在嘉賓剛出場的時候,很多觀眾都覺得蘇詩丁和盧歌兩人太甜了,他們是那麼默契、那麼自在。

然而,看似親密,卻敗在了關係的不真實。在和諧相處的背後,是陌生和疏離,是不安全感和不信任感。

多少夫妻,被假性親密拖垮了關係,把婚姻過成了空殼。

為什麼會這樣?

有些人,認為成年人的世界就該隱藏情緒、體面相處,畢竟平平淡淡才是真。

有些人,有過慘痛的經歷,坦誠相待,不但沒有得到理解,反而受到傷害,從此學會虛假。

還有些人,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習慣扮演別人期待的樣子,久而久之,也不知道怎麼為自己而活,活在了別人的眼光里。

為什麼難以在關係中袒露自己,而且越是重要的人,越是難以做到?

這些人的內心,往往住著一個巨大的焦慮:如果暴露真實的自己,那麼後果會非常可怕

這種可怕,就像要把脆弱的傷口,暴露在未知的環境當中。於是在關係里,因為想像的疼痛,而止步不前。

如果選擇「坦誠、真實與敞開」,與之相應的,就有「被拒絕、被傷害以及被拋棄」的風險。

而假性親密的安全感在於,維持表面的和平,能讓自己感到可控,也可以預測。

其實他們內心的腳本是:「如果對方發現我不是他期待的樣子,ta就會失望和離開」。

這種焦慮過於強烈,使得他們寧可放棄和對方深入關係的機會。

有些人甚至為了不讓「別人在自己心裡變得重要」,對愛人表現得毫不在意。為了防止被情所困,就率先封閉所有情感。

無法接受心碎,無法投入關係,這是一種自我保護,也是一種防禦。

假性親密,是在關係中逃避關係,是用形式上的在一起,迴避真正的在一起。

愛,是自我暴露後的接納

在《品格之路》一書中有句話:愛的基礎是人們心甘情願地表現出脆弱性

一位再婚的朋友說,她現在才知道,前一段婚姻失敗的原因。

在上一段感情中,她為家庭付出了很多,但前夫卻認為理所當然。

這讓她的怨氣越來越重,最後兩個人分道揚鑣,甚至老死不相往來。

她一直覺得是自己在包容、遷就前夫,之所以過不好,全是他的錯。

直到她遇到了現在的老公,她的想法有了轉變。

令她慶幸的是,老公從一開始就教導她坦誠以待。雖然在起初,他們有很多摩擦,但是相處越久,吵架越少。

後來她才意識到,前一段婚姻的失敗,其實自己也有責任。因為她封閉著內心,沒有好好跟伴侶表達過自己的想法。

還有一位朋友說:「我覺得好的感情不該有矛盾,所以有些事明明很介意,卻總是裝作無所謂。」

假性親密,是看似親密,卻又好像差點什麼。

這是因為在關係中,一味壓抑自己、委屈自己,並不是真正的親密。

很多人雖然渴望親密,卻害怕矛盾,擔心這會破壞關係。

問題在於,形成親密關係的道路上,避不開磕磕碰碰。

其實,我們會發現,生活中那些偶爾吵一架的夫妻,感情反而更加穩定。

矛盾並不可怕,重要的是學會,如何在磕磕碰碰中加深彼此的理解。

退一步想,如果伴侶會因為一點衝突就離開你,如此經不起考驗的感情,值得你勉強維繫下去嗎?

如果關係本就脆弱,一味拖延時間,最後傷害只會更大。

經得起考驗的感情,能夠坦誠自己,能夠交付真心。

心理學社會滲透理論認為:自我暴露是人際關係發展的核心,自我暴露的程度越高,關係間的親密水平就越高。

從未打開心扉,親密關係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不可能真實,也不可能產生深層次的交流。

一直藏著掖著,這樣的關係不可能長久。

林徽因有這樣一段話:

很多人喜歡你,或因為你漂亮,或因為你說話機靈有趣,這些喜歡都暗含著很多期望。

而有的人喜歡你,是看見你哭和狼狽,知道你辛苦和平凡,允許你不美又不乖,還想把肩膀和糖果都塞給你。

人與人之間,若靈魂不能共振,交流不能同頻,僅是淺淺的喜歡,終究會成為陌路。

真正的親密是什麼?

它是兩個人情感上的聯結,是一種深深的看見和理解,是彼此真實,是相互接納。

可以說,親密關係的基礎是真實,它不需要雙方一直展示最佳的一面,而是能夠與彼此的最低點共處。

愛一個人,其實就是愛ta本來的樣子。

只有在看清對方後,還能接納ta,並且不強求改變,才能真正觸及心與心的連接。

愛不是一個人的獨角戲,而是兩個不完美的人在一起。

— END —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