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兼具兩種「身份」的它來了

恩施發佈 發佈 2024-02-26T17:02:30.941384+00:00

作為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五個節氣,《曆書》中曾有一段對「清明」由來的描述:「春分後十五日,斗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

清潔而明淨

萬物生長此時

清明時節,櫻花爛漫。(全媒體記者 譚發馨 攝)

北京時間4月5日9時13分,將迎來二十四節氣中唯一兼具「節氣」和「節日」兩種「身份」的清明。

作為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五個節氣,《曆書》中曾有一段對「清明」由來的描述:「春分後十五日,斗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

清明分為三候:「初候桐始華;二候田鼠化為鵪;三候虹始見」。意思是說在這個時節,先是白桐樹開花,接著喜陰的田鼠不見了,田野中可以見到鵪鶉等喜陽的鳥類,說明天地之間,陽進陰退,隨之雨後的天空可以見到彩虹了。

清明時節天氣逐漸溫和。《黃帝內經·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中寫道:「寒氣生濁,熱氣生清」。從立春到清明的60天時間裡,經歷雨水、驚蟄、春分多個節氣,大地漸暖,雨量增多,陽氣上升,此時對植物的生長發育影響很大,對人體亦然。

飲食宜溫忌寒涼

食甘溫陽保安康

中醫認為人應四時, 春季萬物生長,機體亦是如此。立春之後,體內陽氣隨著春日漸深而愈盛,在清明之際達到最旺。故在清明時節,凡是耗損或阻礙陽氣的情況都應注意避免。陽氣升發則脾胃的運化能力增強,因而人在春季的食慾通常比較好,此時要注意飲食適度,保護脾胃的正常功能。

清明時節

清明時節飲食宜溫,可多進食時令蔬菜和水果。例如,在清明時節,可以多吃山藥、大棗。山藥味甘性平、健脾益氣,經常食用可提高機體的免疫力,還能有效預防胃炎、胃潰瘍等胃腸道疾病復發,煮粥、炒菜均可;大棗不僅對脾臟有益處,還能補氣養血,尤其適合女性,可以煮粥食用或者是切碎泡茶喝。

另外,清明時期還適合進食地瓜、白菜、蘿蔔、芋頭等食品溫胃祛濕。也可多吃些護肝養肺的食物,例如薺菜、菠菜,都對身體有益。

起居宜早勿久臥

戶外鍛鍊活氣血

調整作息早點起床

很多人在此時會有「春困」的感覺,似乎從早到晚都想睡覺,這其實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主要是由於我們的機體一時不能適應季節的改變,機體還處於「冬藏」的狀態。

此時,解決「春困」的辦法並不是久睡。中醫認為「久臥傷氣」,而人的一切活動全靠「氣」來維持。久臥之後,不僅不能養足精神,反而會感覺更加昏昏欲睡,無精打采。因此,清明時節人們應有意識地順時而為調整作息,早點起床。

7時至9時是辰時,此時屬胃經最旺,足陽明胃經為氣血最充盛的經脈,如不早起,會導致陽氣欲發而不能發,從而化為內火上擾心肺及腦,引起心燥、喉干、頭昏、目濁等不適。

加強戶外活動和體育鍛鍊

早起後應當積極進行戶外活動和體育鍛鍊,打打太極,去公園散散步,不僅能舒筋活絡、暢通氣血,還能暢達心胸、怡情養性、增強抗病能力。

清明疾病易復發

外出遊玩防過敏

清明時節,對應臟腑為肝臟。肝屬木,木生火,火為心。如果肝氣過旺,在此節氣中心火會過於旺盛。所以,這一階段也是高血壓易發期,要予以重視。

生活工作中如果受到不良刺激,或者長時間精神緊張、焦慮和煩躁等情緒波動,都容易引發或加重高血壓病的症狀。因此,要注意調攝情緒,保持心情舒暢,儘量減輕和消除異常情緒反應。

清明時節亦是慢性疾病易復發時節,如有關節炎等慢性病的朋友在飲食上要忌食「發物」,如海魚、海蝦、海蟹、鹹菜、竹筍、毛筍、羊肉、公雞等。

絕壁油菜花海。全媒體記者 譚發馨 攝

清明時節繁花盛開,是花粉、昆蟲等引發過敏的高峰期,踏青郊遊應當注意戴好口罩,防止過敏導致鼻炎、哮喘等發作。

踏青掃墓寄哀思

日月至陽來疏肝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清明也是中國重要的傳統節日。每年此日,祭祖掃墓已成為民間通行的風俗。在這段特殊的日子裡,人們懷念仙逝的故人,難免悲傷、憂思過度。其實,春季本身就是一個容易引起肝火亢盛的時節,故有《靈樞·口問》曰:「心者,五臟六腑之主也......故悲哀愁憂則心動」。《素問·陰陽應象大論篇》亦記載:「思傷脾,憂傷肺」。所以,在清明時節應當儘量避免哀思過度,情志不暢。

溫灸日月穴、至陽穴疏肝理氣

日月是膽的募穴,足太陰脾經、足少陽膽經的交會穴。日即太陽,為陽,指膽;月即月亮,為陰,指肝。本穴屬足少陽膽經,為治肝膽的要穴,具有補充膽經氣血的作用。常灸此穴可以生發陽氣,補充人體的氣血,同時也能舒肝利膽,化除體內的濕氣。

至陽穴屬督脈,別名肺底。在背部,當後正中線上,第7胸椎棘突下凹陷中。當督脈的氣血運行至此處,可以達到疏肝理氣、溫陽通絡的作用,幫助舒緩因哀思過度在體內滯留的憂傷之氣。

清明養生食譜

清明時節,吃什麼養生呢?

小編給大家推薦幾個清明養生食譜:

一、麥門冬粥

原料:

麥門冬20克,粳米50克,白糖適量,紅棗5枚。

製作方法:

麥門冬去心,用溫水浸泡片刻後與粳米、紅棗同入砂鍋內,加水500毫升;以文火煮至麥門冬爛熟,粳米開花時,放入白糖,攪勻後稍煮片刻即可。每日早、晚溫熱服食。

功效:

養陰潤肺、益胃清心。肺、胃、心陰液虧虛所致的燥咳無痰、乾咳咯血、心煩不眠、咽干口燥、胃脘熱隱痛、納少乾嘔、飢而不欲食等適宜服食。

二、枇杷銀耳湯

原料:

新鮮枇杷100克,銀耳20克,白糖三匙。

製作方法:

將銀耳清洗乾淨,放入碗內加少量水,上籠蒸至銀耳粘滑熟透。將新鮮枇杷剝去皮,挖去籽待用。洗淨鍋,放清水燒開,先下蒸好的銀耳,燒滾後再放入枇杷片和白糖,盛入大湯碗中即可。

功效:

此方可治療肺熱傷陰,肺燥咳嗽,咯痰不爽,肺結核等病症。

三、菊花茶

原料:

取菊花3-5朵,金銀花6g。

製作方法:

將菊花和金銀花放入杯中,以200ml沸水沖泡,5-10分鐘後即可飲用。

功效:

清肝明目,疏風散熱。

恩施州民族醫院(恩施州中心醫院)名醫堂名譽主任、湖北省知名青年中醫、湖北省知名中醫鄧紅玲工作室主持人鄧紅玲提醒:

飲食宜溫忌寒涼,食甘溫陽保安康;

起居宜早勿久臥,戶外鍛鍊活氣血;

清明疾病易復發,外出遊玩防過敏;

踏青掃墓寄哀思,日月至陽來疏肝。

全媒體記者譚發馨 通訊員 梁歡 楊名

編輯|黎袁媛

審核|張曉玲

簽發|鄒 瑜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