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媒體看陝西:在漢中,讀懂傳承的意義

西部網 發佈 2024-02-26T20:31:46.860295+00:00

西部網訊(記者 王佳禎)4月3日,「同根祭初祖 同心築夢圓」媒體團到漢中市,來自中國日報社、中國新聞社、《台灣導報》、台灣網等18家媒體編輯記者先後參觀了阜川鎮小河廟茶山、張騫紀念館、蔡倫墓,尋訪秀美茶山,了解張騫出使西域的故事,並體驗古法造紙工藝,編輯記者在「尋根之旅」中深

西部網訊(記者 王佳禎)4月3日,「同根祭初祖 同心築夢圓」媒體團到漢中市,來自中國日報社、中國新聞社、《台灣導報》、台灣網等18家媒體編輯記者先後參觀了阜川鎮小河廟茶山、張騫紀念館、蔡倫墓,尋訪秀美茶山,了解張騫出使西域的故事,並體驗古法造紙工藝,編輯記者在「尋根之旅」中深刻感受傳承的意義。

瞿軍在炒茶。

味蕾的傳承:「我這雙手不怕燙!」

漢中勉縣的制茶人,早早將鄉鄰們採摘的茶葉收集起來,將鍋燒熱至200攝氏度左右,便倒入新鮮的茶葉,徒手翻炒、揉搓,利用高溫將茶葉的香氣濃縮在蜷曲的干茶葉中,之後再經過多次晾曬和翻炒,最終製成漢中有名的「漢中仙毫」。

「我們家裡世世代代都是制茶的,我是第四代了。」茶農瞿軍說,他從1998年就開始制茶,至今已有20多年。

被問及「炒茶燙嗎」,瞿軍說「我這雙手不怕燙,這些年都習慣了。」他的手上覆蓋著一層硬質的繭,是在每一次翻炒中讓他遊刃有餘的「武器」。

談起炒茶,瞿軍很是驕傲,炒茶的講究手法和技巧,每炒一次都要揉,揉捻可以讓茶葉的細胞壁破裂,裡面的物質溢出,對茶葉的口感影響很大。這些年,他炒制茶葉帶了不少徒弟,目前他的侄子正跟隨他學習炒制茶葉,他笑著說:「我自己的孩子還小,等他們畢業了再考慮要不要教他們。」

在茶產業的帶動下,鄉民們的收入高起來了,茶農們的收入穩定了,茶葉和茶製品遠銷全國各地。目前,勉縣已有茶園20萬畝,其中投產茶園13.8萬畝,產茶村60個,茶農1.2萬戶;年加工能力200噸以上加工廠15個,茶葉初制廠120餘家,清潔化茶葉生產線20餘條;縣域內從事茶葉生產、經營的公司20餘家,合作社40餘個,註冊「武侯、漢唐、瓊熙、沔水春」等茶葉商標30餘個。

在鄉村振興戰略的引領下,如今的勉縣茶產業,融入了多種創新產品,完善了各類產業鏈條,形成了有力的茶產業集群,推動「漢中仙毫」得到持續健康的發展。

而在一代一代的傳承中,這份味蕾上的清香也讓鄉民在茶產業的帶動下逐漸增收致富,把日子過得更加紅火。

媒體團在張騫墓前聽講解。

精神的傳承:「張騫的開拓者精神深深地影響著我們」

在漢中市城固縣的張騫紀念館,媒體團遇到了張騫的後人張利軍。

「我從小就是聽著張騫的故事長大,和村裡的孩子們一樣,張騫的開拓者精神深深地影響著我們。」張利軍說,張騫兩次出使西域,開闢絲綢之路,其最重要的意義是促進了東西方文明的交流互鑒。

城固自公元前312年設縣制,距今已2335年,是陝西省首批命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同時,城固縣也是絲綢之路開拓者、放眼看世界第一人——張騫的故里,在這裡,以張騫墓為基礎的張騫紀念館是陝南三市著名的文化地標。

張利軍向記者講解張騫的開拓者精神。

海峽衛視記者牛旭東在參觀過張騫墓後說:「我是從福建過來的,福建泉州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張騫是世界上有名的漢學家,之前只在書本中讀到過他的英雄事跡,這一次親身來到漢中,祭拜了他的陵墓,看到了當年的文物,更體會到了歷史的真實感和當時使團遇到的艱險。希望有更多關於絲綢之路的活動在陝西漢中和福建泉州聯動起來,大家一起學習他的開拓者精神。」

媒體團觀看古法造紙工藝流程。

非遺的傳承:記者現場體驗古法造紙工藝

在蔡倫祠中的蔡侯紙博物館,有這樣一方院落,至今還存有古法造紙工藝,傳承人馬永旗在這裡展示著中國四大發明之一的造紙術的非遺古法技藝。

馬師傅介紹,當年,蔡倫的徒弟來到了北張村,將造紙技術教給了村民,從此,村里世世代代造紙,與其他流派一同將這一技藝發揚光大。

《台灣導報》記者蔡淑娟在現場認真地體驗舂搗過程,向馬師傅詢問諸多問題。馬師傅也熱情高漲,為媒體團的記者們展示將紙漿攪和均勻後用竹屜抄紙的過程,「紙漿的厚度要靠工匠的眼力來把握。」馬師傅說著,手上熟練地從紙漿中取出一張張半成品紙。

而在一面中空,內部燒著柴火的熱牆上,一張張半成品紙在這裡得到烘乾,「大家都來試一試!」馬師傅吆喝著,邀請媒體團的記者們體驗將濕的紙貼在牆上和撕下已烘乾的紙的過程,東森新媒體的記者蔡儀潔也在這裡拍下了Vlog,希望為更多觀眾呈現古法造紙的步驟。

雖然現代的人們已經用工業化的方式方便地得到了更多更白的紙張,但馬師傅十分驕傲地表示,「我這個紙非常適合毛筆字書寫,拿回去寫小楷你就知道了,特別舒服。」

台灣網記者薛超在參觀體驗後表示:「這裡很特別的一點是體驗過程,很多人知道蔡倫發明的造紙,但是不知道具體是怎麼操作的,在這裡是把造紙的介紹和親身體驗相融合,對於我們更進一步了解古代紙的製造,和蔡倫對我們文化的貢獻更有幫助,太值得推廣了!」

此次兩岸媒體團還將到訪秦嶺四寶園,了解秦嶺生態保護工作,並在黃帝陵參加清明公祭軒轅黃帝典禮,共同祭拜人文初祖,繼續探尋傳承的意義。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