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大力實施水產綠色健康養殖「五大行動」,向生態漁業加速轉型

水母網 發佈 2024-02-27T17:57:10.458045+00:00

水母網訊(YMG全媒體記者 宋曉娜 通訊員 王涵)記者從3月30日召開的煙臺市現代漁業綠色高質量發展暨漁業技術推廣工作會議上獲悉,我市已基本構建起結構完整、工作高效的市、縣、鄉三級漁技推廣體系,大力實施水產綠色健康養殖「五大行動」,推動傳統水產養殖業向生態漁業轉型升級。

水母網訊(YMG全媒體記者 宋曉娜 通訊員 王涵)記者從3月30日召開的煙臺市現代漁業綠色高質量發展暨漁業技術推廣工作會議上獲悉,我市已基本構建起結構完整、工作高效的市、縣、鄉三級漁技推廣體系,大力實施水產綠色健康養殖「五大行動」,推動傳統水產養殖業向生態漁業轉型升級。

養殖一線送技術服務

漁業技術推廣體系是推動漁業振興發展、漁業轉型升級一支不可缺少的技術支撐力量,是「五大行動」順利實施、取得圓滿成效的主力軍。據悉,全市現有縣級漁業技術服務機構11處,鄉鎮漁業技術推廣站17處,從業人員達300多人,基本構建起適應新時代發展要求的多元互補、協調高效的漁業技術推廣體系。

專家、技術人員深入養殖一線,提供技術指導與服務。2022年,共舉辦全市漁業技術推廣培訓班21期,培訓漁民2423人,指導農戶4039戶,養殖從業者技術水平得以不斷提升。

水生生物疫病防控監測實驗室的建成,進一步保障了水產品質量安全和漁業生態環境。

2020年,山東省農業農村廳批覆煙臺市海洋經濟研究院承建山東省水生動物疫病防控監測區域中心(煙臺)項目。目前,該區域中心已主體完工,實驗室建設標準達到生物安全2級標準。初步建成的疫病防控實驗室面積約1000平方米,現有專用檢測儀器設備100餘台套。隨著水生動物疫病防控監控區域中心的建成投用,我市將進一步完善水生動物疫病預防控制和快速救治診斷體系,提高水生動物病害防控能力。

10家基地引領水產綠色養殖

煙臺是全國重點漁區和優勢水產品主產區,是全國擁有海洋資源最豐富的城市之一。全市海域面積1.23萬平方公里,全省第一,海岸線長1071公里,海島230個,發展現代漁業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和優勢。

農業農村部自2020年啟動實施「五大行動」,推進生態養殖模式推廣行動、養殖尾水治理模式推廣行動、水產養殖用藥減量行動、配合飼料替代幼雜魚行動和水產種業質量提升行動。如今,「五大行動」已成為漁業綠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和響亮名片。

我市積極實施水產綠色健康養殖「五大行動」。作為綠色健康養殖技術推廣的重要載體,骨幹基地在技術模式集成示範和引領帶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2022年,我市新增6家全國水產綠色養殖「五大行動」骨幹基地,總數達到10家,居全省前列,基本實現煙臺市骨幹基地全覆蓋。

在骨幹基地,積極推廣適合我市實際的生態健康養殖、工廠化綠色發展、「陸海接力」、養殖尾水達標治理等模式。目前,全市骨幹基地水體循環率達90%以上,節能20%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減少25%以上,養殖獸藥使用量同比減少5%以上,其中抗生素類獸藥使用量同比減少10%以上,飼料替代率達到70%以上。

下一步,將從政策、資金、科技和服務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將「五大行動」骨幹基地建設與漁業發展相關資金相銜接,統籌安排,協同推進,形成合力,有力地提升企業科技創新能力,進一步增強骨幹基地示範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

傳統養殖業向生態漁業轉型

2023年,我市將進一步加快構建漁業發展新格局,著力推動漁業高質量發展,為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加快海洋強市建設貢獻漁業力量。

逐步健全市、縣、鄉三級漁業技術推廣體系,鞏固原有的技術示範、漁民培訓、疫病防控等公益職能,不斷拓展工作新領域。積極開展海上養殖容量評估研究,促進傳統養殖業向生態漁業轉型升級。加強水產養殖尾水處理研究,助推漁業綠色循環發展試點項目實施。

實施水產種業振興行動。積極開展水產優良品種選育與培育工作,申報以刺參安源1號、海灣扇貝咖啡貝等為主的水產新品種。開展水產種業創新聯合技術攻關,加強與萊州明波育種中心、黃石灣海頭科創中心、黃渤海新區海水魚類活體資源庫以及黃渤海新區海洋種業資源引進中轉基地的產學研合作,科技支撐高端水產種業發展聚集區建設。

水生生物資源養護上,持續推進「放魚養水」行動,放流鰱魚、鱅魚等濾食性魚類,提高水源地水質質量。開展增殖放流物種野生馴化技術創新研究,深入推進精準放流研究,不斷提升增殖放流成效。

持續抓好水產品質量安全與疫病防控工作。深入推進農(水)產品「治違禁、控藥殘、促提升」三年行動,開展水產養殖用投入品專項整治。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