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時期著名書法家富弼兩幅傳世經典書法作品賞析

聽月工作室 發佈 2024-02-28T00:26:58.180751+00:00

北宋時期著名書法家富弼兩幅傳世經典書法作品賞析琴棋書畫,古代被稱作文房四藝,是文人墨客頗為稱許的娛樂活動,古人認為,撫琴、弈棋、寫字、作畫,或者只是聽琴、觀棋、賞字、閱畫,領會詩情畫意,能賞心悅目,陶冶情操,有益於健康和長壽。

北宋時期著名書法家富弼兩幅傳世經典書法作品賞析


琴棋書畫,古代被稱作文房四藝,是文人墨客頗為稱許的娛樂活動,古人認為,撫琴、弈棋、寫字、作畫,或者只是聽琴、觀棋、賞字、閱畫,領會詩情畫意,能賞心悅目,陶冶情操,有益於健康和長壽。北宋時期出現的那些生活用品、山川河流,真實地反映了當時人們的生活方式和科技水平,結合字畫年代背景的記載,賞字更是別有一番趣味。

——題記

宋朝歷史從960年宋太祖趙匡胤黃袍加身、建立宋朝開始,一直到1279年趙昺跳海殉國為止。共計將近320年。

宋於1126年-1127年發生靖康之難,徽、欽二帝皆被金人擄去,宋室被迫南遷臨安(今浙江杭州),與入侵的金國以淮水、大散關為界,史稱南宋,此前建都汴梁時期的宋稱作北宋。1276年,都城臨安陷落,南宋亡於蒙古可汗忽必烈建立的元帝國的征服。

北宋統一以後,宋太祖對書法並未給以重視,更沒有像唐代那樣採取各種措施。因此,一些士大夫也就漠然對待。歐陽修曾這樣感慨:"書之盛莫盛於唐,書之廢莫廢於今。" 儘管如此,宋代書法在延續前人的基礎上,形成了鮮明的時代特點:一是突破唐人重法的束縛,而以自己為主,以意代法。努力追求能表現自我的意志情趣,形成"尚意"書風。蘇軾的"我書意造本無法",黃庭堅的"凡書畫當觀韻",強調"韻勝",皆是此意。其二是有意將書法同其他文學藝術形式結合起來。宋代書法大家同時又是文學家、畫家。蘇軾說:"詩不能盡,溢而為書,變而為畫。","退筆如山未足珍,讀書萬卷始通神",不僅認為書畫和詩一樣,是表現自我的手段,而且強調文學修養對提高書法藝術的作用。

北宋草書在前代草書發展的基礎上,並沒有簡單的對唐代草書進行全面繼承,也沒有盲目地對魏晉草書盲目崇尚。北宋書家通過自己的努力,用草書這一書體展示出代表宋代書法的鮮明特徵,草書也成為了這些書家書寫性情的最好載體。北宋草書家大致分為兩派,一派是偏重於對草書傳統的繼承,另一派是創新型書家。

法帖是指匯刻名家書法墨跡在石、木版上並拓印成可供人們學習的墨本。此前,南唐已有《升元帖》、《澄心堂帖》等法帖。宋代最早的法帖是《淳化閣帖》。此後刻帖的風氣漸盛,又有了潘師旦摹刻的《絳帖》、細白和尚摹刻的《潭帖》,由蔡京負責摹刻的《大觀帖》等。《寶晉齋法帖》等宋代法帖。

下面我們一起分享北宋宰相文學家富弼書法作品。

富弼(1004年2月13日—1083年8月8日)河南(今河南省洛陽市)人。字彥國。仁宗天聖八年舉茂才異等。慶曆二年為知制誥,使契丹,力拒其割地之挾索,然許增歲幣。三年,遷樞密使,與范仲淹等推行「慶曆新政」。至和二年,拜中書門下平章事,務守成,號賢相。神宗問邊事,曰「願二十年口不言兵」。次年拜相。與王安石政見不合,出判亳州,復以抵制青苗法被劾降官。以韓國公致仕。卒諡文忠。北宋名相、文學家。

富弼少年篤於教,提筆能文,胸有年夜度。弼為政渾廉,好擅嫉惡,歷仕實、仁、英、神宗四晨,民居宰相;又性格至孝,恭儉好建,取人行必盡敬,雖微民及平民謁睹,皆取之有禮。

宋仁宗正在位時,宋、遼閉系又趨松張,遼國屯兵北境,請求遣使道判,劃天取遼。事先北宋代臣高低果敵情叵測,無人敢擔青鳥使之任。里對於主憂臣寵,富弼自告奮勇,兩度出使遼國。正在道判中,他從各圓里報告了單圓的利弊閉系,沒有亢沒有卑,仁而有威,以致遼興宗自知理盈,遂停戰寧事。使北北之平易近數十年沒有睹戰事,世界稱擅。但他早年力抵變法,又勸神宗「願二十年心沒有行兵」,也被人以為是果循保守、鈍氣盡消耗的體現。

富弼是受文學家晏殊的賞識成,後來為了晏殊的女婿,范仲淹也稱富弼有「王佐之才」。富弼一生為官清廉,克己奉公,比起同為宰相的蔡京名聲好多了。

北宋名相文學家富弼主要書法作品有:《溫柑帖》《兒子帖》等。

北宋名相文學家富弼《溫柑帖》賞析

北宋名相文學家富弼《行書溫柑帖》又名《建修帖》此幅行書尺牘,凡14行,共142字。行書,紙本,縱26.5cm,橫49.2cm。台北故宮博物院藏。富弼雖是一代書法大家,但留下來的書法作品很少,所以在書法史上也只有寥寥幾筆。此貼是他的精品。從此貼可以看出富弼書法從二王出,但卻不拘於一家,用筆輕鬆自在,有自己清風撲面的獨特風格。

細細品來,《溫柑帖》字體乖張,圓中帶稜角,偏扁且寬。書寫十分隨意,略帶幾分瀟灑率性的用筆特點。雖不拘慣常法度,但書寫習慣又從法度而來,因此十分精妙,耐人回味。結體比較緊湊,從單個字看,布局勻稱,雖沒有黃庭堅法書的長撇大捺,但每個字的結體疏朗,用筆大膽暢快,透露出收斂與外顯的衝突美感。

在轉折的部分比較顯圓潤,沒有蘇軾筆畫中遒勁挺拔的硬氣,但也圓中有方。對轉折的處理顯示出書家在力度上追求適度的態度,既不偏頗也不過分,恰到好處,顯示出中庸美學的特點。寫出了自己不同於其他書法家的個性。書家力求寫好每一個字,在此基礎上連成一氣,形成較為統一的行間關係。在書寫習慣上,注重用墨和用筆的輕重濃淡,所以呈現出來的字層次鮮明,富有節奏感和韻律美感。

釋文:弼修建墳院,得額已久,先人神刻,理當崇立;今天下文章,惟君謨與永叔主之,又生平最相知者,永叔,方執政欲於請獨,有意於

釋文:君謨久矣,但為編次文字未就,故且遷延,昨因示諭,輒敢預聞下執?即非發於偶然,惟

釋文:故人倫察,少安下情也;皇恐皇恐!院榜候得請,別上聞,次圓覺偈,亦如教刊模也!哀感何勝?弼又上。

釋文:溫柑絕新好,盡薦於几筵,悲感悲感!弼又啟。

宋仁宗嘉祐六年(1061)三月,58歲的富弼突然中止了宰相之職,因為他母親去世了,他得守孝三年。喪葬瑣事自有專人安排。他需要請人來為母親撰寫墓誌。那麼請誰呢?正當老宰相身著孝服謀劃此事時,有人送上門來了。誰?「宋四家」之一的蔡襄(1012-1067),他送來了吊念以及溫柑以示慰問。蔡襄有詩名,有書名,有官名,他現在的權職是皇帝秘書兼財政部長,由他來寫非常合適。富弼仔細考慮之後,給蔡襄寫了封信:

弼修建墳院,得額已久,先人神刻,理當崇立,今天下文章,惟君謨與永叔主之,又生平最相知者。永叔方執政,不欲干請,獨有意於君謨久矣。但為編次文字未就,故且遷延。昨因示諭,輒敢預聞下執,即非發於偶然,惟故人倫察,少安下情也。皇恐,皇恐。院榜候得請,別上聞,次《圓覺偈》亦如教刊模也。哀感何勝,哀感何勝!弼又上,溫柑絕新好,盡薦於几筵,悲感,悲感。弼又啟。

這封信的大意是說:我正在修建墓院,碑額早就準備好了,但還沒想好請哪位高人來寫。我覺得當今天下就屬你和歐陽修的文章最好,又跟我最交心。但歐陽修剛任參知政事,應該很忙,不便打擾,所以想請你來寫。另外,還想請你抄一份《圓覺經》的偈文,一起刻石。文章最後,對蔡襄送的溫柑誇讚了一番。這封信就是富弼的傳世書帖《溫柑帖》,又名《建修帖》,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老宰相這封信可以說寫得是無可挑剔了。我們先看措辭,他對比自己小8歲的蔡襄自稱「弼」,然後說出了想請他來辦此事的三點原因,一是先人神刻是家族大事,要找有水平的人來寫;二是我富弼認為天下最有水平的人就是歐陽修和蔡君謨你了;三是你們倆是我最知心的朋友。這話說得像個罈子,三面都封死了,只有一個口開著,就等蔡襄入瓮了。

再看行文格式。在富弼的這件手札里,每行錯錯落落,時長時短,這不是隨意為之,也不是為了好看,而是禮節需要。信中凡提到名字或稱呼的,如「先人」「故人」「永叔」「君謨」「下執」,要麼是提行寫,要麼是空一格再寫,說明他很謙遜。

在信的末尾,老宰相認真誇讚了蔡襄送的溫柑。正是由於這一細心回應,此帖被後代人取名《溫柑帖》,也常有好事者將其拉入書法家的美食帖。

前前後後一看,既是蔡襄有「示諭」,老宰相又那麼謙恭,無論如何,蔡襄是要寫的了。可是為什麼富家墓群里沒有見到蔡襄的書法刻石?

在自己年少的時候,富弼就非常熱愛學習,琴棋書畫無所不精,尤其是擅長寫文章,也讓當時的大文學家范仲淹非常倚重。在機緣巧合的情況之下,范仲淹也將富弼引薦給了晏殊(北宋宰相),晏殊看到富弼的作品之後,立刻感覺到富弼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

經過幾年的相處之後,晏殊最終決定,將自己的女兒嫁給富弼,在之後的時間裡面,富弼也曾經獲得了諸多功名,不免讓人感嘆晏殊真是太有眼光了。在日常生活當中,富弼也非常謙卑,與人交往的時候,從不仗勢欺人,即使是平常百姓,富弼也會以禮相待,讓人讚嘆不已。

富弼年少便聰明睿智,為人謙虛大度,有一日走在大路上,有人走過來說:「某某在背後罵你!」富弼說:「大概是罵別人吧。」那人又說:「人家指名道姓在罵你呢!」富弼想了想說:「怕是在罵別人吧,估計是有人跟我同名同姓。」罵他的人「聞之大慚」,趕緊向富弼道歉。

北宋名相文學家富弼《君謨帖溫柑帖》賞析

北宋名相文學家富弼《君謨帖溫柑帖》 御刻三希堂石渠寶笈法帖。乾隆15年 (1750)刻石。拓片尺寸縱26厘米橫50厘米。

宣紙原色原大仿真。此帖開始筆法工穩,屬於行書,後意氣飛揚,則變為行草,最後又歸於草書。全帖富於變化,於跌宕起伏之間,別有韻味。可見作者之筆墨是隨著性情而變得。

北宋名相文學家富弼《兒子帖》賞析

北宋名相文學家富弼《楷書兒子帖》

釋文:兒子賦性魯鈍,加之絕不更事。京師老夫絕少相知者,頻令請見,凡百望一一指教,幸甚幸甚。此亦乞丙去。弼再上。

作為宰相的富弼一心為國,是顯忠尚德的名相,而作為一位舐犢情深的父親,富弼卻希望的兒子人生道路能夠走得更加順暢,於是寫信給身居京師開封的一位老友,拜託他關照自已在開封做事的兒子。大意為:我兒子本性愚笨遲鈍,加上他很少經歷社會磨練。在京師我很少知心朋友,所以讓他常常去拜見您,希望諸事對他多加指教,感激不盡。這信也請閱後燒掉。

這幅《兒子帖》,說白了其實就是「走後門」便條。

富弼是希望某官員能對其兒子加以照顧與提攜的,因為這個畢竟不是什麼光彩之事,所以雖然只是僅僅四十餘字的便條,富弼還是專門寫上「這信也請閱後燒掉。」富弼雖為官清廉,但看來畢竟還是舐犢情深。

北宋宰相 富弼《兒子帖》局部

這應是富弼應晚年的作品,人書俱老,已達爐火純青之境。也許是老友感嘆富弼書法之精妙,最終未按照富弼的要求將紙條燒掉,並把富弼這張「走後門」的條子保留了下來,因而使這張精緻而又含拳拳父愛的尺牘作品——《兒子帖》流傳至今。這張富弼希望看後燒掉的條子,最終沒有燒掉,不知是該官員是出於對富弼書法的仰慕還是其他啥原因,總之富弼的這個「走後門」的條子被該官員保留了下來。

這件《兒子帖》和其他四件北宋書札原為著名書畫鑑定家張珩藏品,後售與張文魁。張文魁在50年代移居南美,書札亦隨之漂流海外。1996年使墨寶榮歸故里。1997年為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令人奇怪的是:時隔8年,已被北京故宮博物院購藏的珍貴文物又出現在北京翰海拍賣會上,並且以高出當年3倍多的價格售出!購買者是誰?北京故宮博物院為何要出售這些文物?誰也不明白啥意思。

富弼墓誌蓋於2008年6月在一座大型石槨室穹隆頂磚室壁畫墓被發掘,墓誌1.4米見方、厚35厘米。全文7000多字,由資政殿學士、通儀大夫韓維撰文,端明殿學士兼翰林孫永書丹。墓誌蓋撰文者為宋代名相司馬光。這是中原地區迄今出土的一方尺寸最大、志文最多的墓誌。

北宋草書的發展是處在由唐向元明清發展的一個過渡時期,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在草書書法發展史上來看,北宋草書仍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個環節。從整體上是積蓄力量將北宋草書的影響逐漸擴大,宋太宗、王著正是其中的核心人物。黃庭堅代表了北宋草書的巔峰,狂草的創新極大豐富了後世對草書章法以及筆法的認識,後世更將黃庭堅淋漓盡致的草書風格推向極致。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