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藝術:藝術與自然最完美的結合

齊魯鑑賞 發佈 2024-02-28T17:42:44.475837+00:00

大地藝術,是一種始發於美國,在20世紀60年代末和20世紀70年代早期的一種藝術運動,其表現為大地景觀和藝術作品本身不可分割的聯繫,同時這也是一種在自然界創作的藝術形式,創作材料多直接取自自然環境。


大地藝術,是一種始發於美國,在20世紀60年代末和20世紀70年代早期的一種藝術運動,其表現為大地景觀和藝術作品本身不可分割的聯繫,同時這也是一種在自然界創作的藝術形式,創作材料多直接取自自然環境。將土地、山谷、江海、公共建築作為畫布,創作出令人驚嘆的作品,拉近人類與自然的距離,讓世人重新關注、回歸大自然。


01. 克里斯托夫婦


提起大地藝術就不得不提克里斯托夫婦,他們在長達57年的生涯中不斷重新定義裝置和大地藝術的尺度,創作出一系列突破既有門類、展現無限可能的作品。他們利用布料、條帶、塑膠袋等普通的廉價材料進行創作,通過出售創作草圖和建築模型來籌集製作經費,讓不切實際的構想成為現實。


《包圍島嶼》是他們在1980年-1983年受法國印象派畫家莫奈的油畫《睡蓮》的啟發而創作的。作品用超過60萬平方米的粉紅色布料,覆蓋佛羅里達的11座島嶼,從高空俯瞰,猶如漂浮在碧海上的11朵睡蓮,成為奇景。作品落成不到兩周,就引來數以萬計的觀光客,有120人乘坐了充氣船參觀了這件作品,成為了佛羅里達文化歷史中不可磨滅的一座地標。




橫跨塞納河、穿過西提島西端的新橋是巴黎最古老的橋,也是巴黎最具歷史意義的紀念碑之一。克里斯托夫婦想把它從建築物、從藝術家的創作靈感變成一件藝術品,於是便提出了用塑料布把整座橋體包裹起來的計劃,在巴黎最古老的地段營造出一幕奇異而虛幻不實的摩登景象。




1970年-1972年的《峽谷垂簾》是克里斯托夫婦另一件代表作,他們將重達3.6噸的橘黃色尼龍布,垂掛在美國科羅拉多來福峽谷相距1200英尺的兩個山體斜坡夾峙的U形峽谷間,巨大的橘黃色簾幕橫拉在山野峽谷之間,頗具壯麗之美。




《傘的狂想曲》這項藝術工程從洛杉磯的山谷一直綿延到東京的佐藤河谷,總長度達12英里,覆蓋面積達75平方英里,有兩千多人參與了此項目,耗資2600萬美元。一共立起了3100頂巨傘,每頂傘就有5米高,重200多公斤,其規模已經超越了人類藝術史上任何單一作品在物理空間上存在著的紀錄。


02. Gelitin

2000年,組建於1978年的維也納藝術團隊Gelitin開始構思一個有趣且有意義的藝術計劃。他們設想在山上躺著一隻巨人老婆婆編織的巨型兔,經過的人們則渺小得像一朵小雛菊,仿佛是跌入了小人國的格列佛,由此開始一段新世界的探險。他們將腦海中的兔擬了畫像,並取名Rosa Hase。(Hase德語為兔子)。

經過5年的創作、縫製和選址,這只用環保材料製作的可降解的粉色大兔終於誕生,慵懶地躺在義大利山脈一隅曬太陽。


由於體形巨大,衛星圖能拍到她的存在。在谷歌地圖輸入她的經緯度,能精確定位。創作者Gelitin亦鼓勵大家與她親密接觸,感受她的治癒力,感受周遭環境的包容性,同時感受自己的渺小。這隻粉兔瞬間成了當地熱門打卡點。世界各地的遊客慕名而來。


Gelitin團隊曾預計她將陪伴我們20年,在2025年降解完全,融入泥土。但從網上各地遊客的留言來看,這隻曾帶給我們幻想和溫暖的大兔子似乎提前回歸自然了。


03. 沃爾特·德·瑪利亞


沃爾特·德·瑪麗亞是美國藝術家、雕塑家、插畫家和作曲家,在紐約市生活和工作。沃爾特·德·瑪麗亞 的藝術實踐與1960 年代的極簡藝術、觀念藝術和大地藝術有關。1960 年代的早期雕塑受到達達主義、至上主義和建構主義的影響。這種影響導致德瑪利亞使用簡單的幾何形狀和工業製造的材料,如不鏽鋼和鋁——這些材料也是極簡藝術的特徵。


閃電原野這件作品位於新墨西哥州西部偏遠高原沙漠地區的一件大地藝術作品。是沃爾特·德·瑪利亞(Walter de Maria)的知名作品。


作品由400根不鏽鋼金屬杆組成,分布面積達數千平方公里,每根長6.27米,按杆距67.05米的標準,擺成寬列為16根,長列為25根的矩形排列。鋼杯之間的距離非常大,如果觀眾身處其間,必須竭力尋找下一根,他們也只有在一根一根的尋找跨越中,才會對作品巨大張力產生切身的體驗。



在6至9月經常有雷電的季節,這些鋼杯就會變成原野中的電極,它們在接引雷電時,它們的角色就是天地之間最佳的紐帶。但是它們這時是危險的,甚至有威脅的意味,所以觀眾必須遠遠地離開它們,才能欣賞這天地際會時的壯觀景象。但對「閃電場」的欣賞並不僅限於雷電;天氣晴朗時走進這片充滿規律而又不受約束的領域,或是在那兒看日出日落時太陽貼近金屬杆尖頭的景象也會是難忘的體驗。



這件作品名叫「鑽地球一千米」是由藝術家Walter De Maria 在1977年創造的留在德國城市卡塞爾的弗里德里希公園永久大地雕塑。


沃爾特·德·瑪利亞創作《鑽地球一千米》的作品時,搬來一部完全達到專業指標的鑽機,每天都向地球的深處鑽下去。僅僅一個不可能觀看的作品就耗資100萬馬克的這個行為無法得到公眾的寬恕。人們用各種方式向文獻展組織者抗議。《鑽地球一千米》使這屆展覽變得熱鬧非凡。作為可視的結果是在地面上留下了五厘米直徑的橫切面。



04. 麥可·海澤


麥可·海澤是一位土地藝術家,專門研究大型和特定地點的雕塑。海澤(Heizer)主要在畫廊和博物館的傳統藝術空間範圍之外工作,從大小,質量,過程方面重新定義了雕塑。他是20世紀陸地藝術或土方工程運動的先驅,他因使用土方設備製成的雕塑和環境結構而廣受認可,並於1967年開始在美國西部創作。


作為1960年代紐約的年輕藝術家,海瑟(Heizer)開始製作「置換繪畫」,即用淺色調和深色調的幾何畫布。1967年冬天,在內華達山脈上空,他挖掘了地球上的幾個裂縫,將紐約的畫作調整為三個維度。這些「非雕塑」或「反雕塑」成為了新的雕塑詞彙的基礎,因為海澤開始使用土地及其移出土地作為他的媒介。


05. 李明浩


李明浩是來自韓國的攝影師和大學攝影教授,《Tree》是他近十年來持續創作的一個攝影項目。在這個系列作品中,他大費周章,為野外的樹木搭建了一塊白色的背景,看起來就像是為樹木拍攝的肖像。


每一張看似簡潔明了的照片背後都要耗費巨大的人力物力。與大多數多產的攝影師相比,李明浩每年只創作三到四部作品。



初步的研究和探索占據了一半以上的工作量,但在照片中卻是看不到的。從選址到畫布的搭建,再到後期製作,整個過程不僅漫長,而且需要足夠的預算。



李明浩希望通過這個系列的作品來探索對自然、藝術與現實的理解。李明浩說,之所以選擇樹木作為拍攝對象,是因為大自然中隨機選擇的一棵樹不具有社會意義。



早期的人像作品,攝影師創造性地搭建影棚來實現更好的打光和獲得乾淨的背景以便照片能更多聚焦在模特上,然而李明浩的這組樹的作品似乎在多重諷刺我們的攝影史、甚至繪畫史,仿佛使得舉起相機拍照這一行為都充滿鬧劇性。



藝術家把自己的作品深深地融入到繪畫、雕塑等傳統藝術形式中。但對於李明浩來說,他更著迷於如何在不受太多干涉的情況下捕捉瞬間。


06. 李廷樂



李廷樂(Lee Jeong Lok)1971年出生於韓國光州,1996年在光州大學學習設計,1998年在弘益大學完成研究生學習。 他的創作主要圍繞人們的感知展開,他認為光可以給人一種近乎幽靈般的神秘感。



作品中寧靜的自然景觀和廣闊的戶外全景均由發光的幾何形狀、韓語文字和蝴蝶形狀點綴而成。他在向下長大沉迷於大自然的風光,所以當他成為藝術家之後,他的攝影項目全部在家鄉的稻田、湖泊、河灘、竹林山間拍攝完成的。Lee 用各種道具妝點自然中的草木河流山丘,之後用各種燈光為畫面渲染出奇幻的色彩,從而創造出一幅幅仙境般的神奇風景畫面。



藝術家李廷樂,利用靈動的微光創造出絢麗迷幻的攝影作品。用各種道具妝點自然中的草木河流山丘,之後用各種燈光為畫面渲染出奇幻的色彩。

他把注意力集中在鬱鬱蔥蔥的綠色森林和竹林,以及充滿霧的湖畔風景。他認為自己是一個虔誠的人,總是試圖在他的照片中表達理性的深厚感。


光影塗鴉通常也被人們稱為光繪畫、光塗鴉和光電塗鴉,是一種在夜晚或黑暗的房間移手持式光源或相機產生光成圖效果的攝影技術。在大多數情況下,光源並不一定要出現在作品中。依靠光線移動製造出妙不可言的形象,光電塗鴉藝術由此誕生。這項誕生於街頭的表演藝術,現在已經在世界範圍內掀起熱潮。

這些照片均在夜間拍攝,畫面里五彩繽紛的燈光形式十分引人注目,它們有的在整個畫面里翩翩起舞,有的環繞在山邊的懸崖上,有的遊蕩在海平面上方。在Lee Jeong Lok 的三個系列作品中,即《彩蝶》、《島上的生命之樹》和《解碼景觀》中,都展示了藝術家仔細和精確的創作過程,無論是在現實拍攝還是在數字處理方面都是如此。



透過自然景觀中佇立的光影文字,以閃爍變換的光圈表現出韓文複雜的元素。長曝光拍攝這些裝置藝術,使影像中的字樣環繞一圈迷濛光瀾,而亮點不停閃爍的用意,也許象徵著吐露出每一字句的同時,人們運作呼吸系統的模樣,一吸一吐使生命不停的循環維持。



自然場景搭配流動的字符攝影作品,把純樸的自然環境描繪成了充滿神秘色彩的畫面。



07. 安迪·戈德德沃斯


安迪·戈德沃斯(Andy Goldsworthy)是一位英國藝術家,以其特定地點的裝置而聞名,涉及天然材料和時間的流逝。作為雕塑家和攝影師,Goldsworthy從岩石,冰塊,樹葉或樹枝上雕刻出自己的裝置,意識到景觀會發生變化,然後通過攝影仔細記錄了與大自然的短暫合作。他解釋說:「這與藝術無關。」 「這與生活息息相關,需要了解生活中的許多事情不會持續下去。」


在與自然的合作中,安迪·戈德沃斯可以進行任何處理:樹枝,樹葉,石頭,雪和冰,蘆葦和荊棘,創建特定於場地的裝置,探索這些材料的精髓。在這個過程中,他首先必須在心理,身體和情感上適應他的環境。


08.蒂姆·諾爾斯


蒂姆·諾爾斯使用精密的儀器和費時的等待,創作出獨立於自己雙手的作品。他發明了這種有趣的實驗性的創作程序,將隨機性和不可預測性引入到他的作品中,展現了人類與自然的關係。




他將筆固定在各種樹枝的尖端,將紙放在它們下面,讓風的運動來決定作品最終的構圖。他將作品的控制權完全交給了自然。就像簽名一樣,每一幅畫都揭示了每棵樹的不同特性和品質。





這些筆的痕跡記錄了樹木的自然運動,記錄了樹木的靜止。每幅畫都展示了不同樹的枝葉在微風中搖曳時的特徵:柔軟的柳樹,雲霧一樣的漫散;鬆弛的橡木,流暢而詩意的線條;硬挺的龍雲杉,短暫的濃墨點戳;僵硬的山楂,略帶神經質的集中徘徊。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