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凝「六口茶」

河北日報 發佈 2024-02-28T18:46:44.981027+00:00

河北日報客戶端 中國是茶樹的原產地,種茶制茶飲茶,最早見於雲貴高原。相傳神農氏最早品嘗茶葉,並發現其有解毒的功能,陸羽的《茶經》中就有「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的記載。

河北日報客戶端

中國是茶樹的原產地,種茶制茶飲茶,最早見於雲貴高原。相傳神農氏最早品嘗茶葉,並發現其有解毒的功能,陸羽的《茶經》中就有「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的記載。拜上天所賜,茶樹倔強地生長在硬岩中、山坳里,不管土質肥沃還是瘠薄,時而經歷艷陽高照,時而遭遇驟雨滂沱,真是奪天地之造化、取日月之精華。

茶中極品甚多。民間流傳甚廣的「口唇茶」,相傳是由少女以口唇採集新鮮的芽葉,然後通過體溫進行「初烘」,茗香即是「女人香」。也有人說這是信陽毛尖「九仙女採茶」的神話傳說,真實性已無從考證。在武夷山景區九龍窠半壁懸崖上,有幾株大紅袍母樹,所採摘的茶葉極其珍貴,僅僅二十克,就曾拍出了二十多萬元的天價。

茶,孕育了茶文化。古今中外,無論對於達官顯貴,還是販夫走卒,茶都備受青睞。除了茶王陸羽之外,就連治國一地雞毛、最後客死五國城的宋徽宗,對茶也是情有獨鍾,並著有《大觀茶論》,在業界名氣不亞於其「瘦金體」。歷代文人雅士在品茗過程中,創作了很多詩詞。僅在《全唐詩》中,就有百餘位詩人的四百餘首。民間則有「蘿蔔就熱茶,閒得大夫腿發麻」之類的順口溜。

16世紀以降,茶葉歷經絲綢之路,從中國傳到歐洲,起初只是作為一種飲品。英國人發現茶葉對一些疾病具有良好的療效,就將其視為一種萬能藥,茶葉漸成奢侈品,風靡於上層階級。特別是東方香茗碰上西方貴族,哺育了英國小說家奧斯汀的《傲慢與偏見》、法國小仲馬的《茶花女》等不朽名篇。

有人說,選擇喝茶的人,不僅選擇了一種高品質的生活方式,還選擇了一份愜意的生活心態。這是一種由身入心的滿足,有時還那麼酣暢淋漓。唐代盧仝在《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中寫道:「一碗喉吻潤,兩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

喝茶的高境界當屬品茶,品的是氣定神閒、幽思遐想,品的是茶之情趣、心之萬仞。忙裡偷閒泡上一壺香茗,可細啜慢飲、自斟自飲,從而滌煩益思、明心見性;或邀三五好友,園林山水之中、亭台樓閣之內擺起龍門陣,在詩情畫意之中心與心對撞,迸發出心靈的電光星火,使人情趣盎然,逸興遄飛,其喜洋洋者矣!萬丈紅塵三杯酒,千秋大業一壺茶,人生夫復何求?

有趣的是,品茶還能品味愛情。有名士曾這樣形容:談戀愛和喝茶一樣,對愛情的渴望如同剛倒入開水的茶,香氣四溢令人陶醉,口渴的人很想喝上一口,卻因太熱而碰不得。初戀如同第一泡茶,味道不錯,卻可能有點苦澀,不小心還會被燙著;婚後的愛情,如同第二泡茶,滿口清香,回味無窮,甚至渾身舒暢,可謂苦盡甘來。

以茶為媒,茗香滋潤愛情。湖南桑植民歌《郎從門前過》就是這樣的意境和感覺:郎從那門前過喲,妹兒在家中坐喲,我泡碗香茶給郎喝喲。娘在那屋裡問喲,你泡茶給哪個喲,我慌裡慌張打破了碗,燙到腳喲……

小小一盞香茗,寄託著姑娘的幾許深情和期待,還有那淡淡的羞澀;那充滿茶香的木屋,油燈明明滅滅,雖然簡陋,卻很溫馨,是情郎心靈的棲息地。

去恩施大峽谷,只見溝壑幽長、奇峰林立、飛瀑流泉,自然是美不勝收。一路上不絕如縷的《六口茶》歌聲,更讓人如醉如痴。「喝你一口茶呀,問你一句話,你的那個爹娘噻在家不在家?你喝茶就喝茶呀,哪來這多話,我的那個爹娘噻已經八十八……喝你六口茶呀,問你六句話,眼前這個妹子噻今年有多大?你喝茶就喝茶呀,哪來這多話,眼前這個妹子噻今年一十八!」土家青年男女,以茶為媒,喝上六口香茶,一口一問,一問一答,香遠益清,弦歌繞樑,千般柔美,萬種風情。喝完六口茶,唇齒留香,心曠神怡;聽完《六口茶》,歌聲纏綿,回味的是愛的味道。小伙子看似漫不經心、不著邊際,實則步步為營、逐層遞進,不達目的誓不罷休。土家姑娘雖然芳心暗許,但仍欲說還休、心旌搖盪。這樣的愛情有的是山重水複、峰迴路轉、悱惻纏綿,少了些房子、票子、車子等世俗的直白。流火的熱情和羞赧的芳心,釅釅的、烈烈的,讓愛情甘洌如酒,讓年輕的心奔突蕩漾。

看來,喝茶喝「六口」,便勝卻世間無數了。(曹福軍)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