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英語比重,真的有利於農村孩子嗎?

報人劉亞東 發佈 2024-02-29T01:42:38.997398+00:00

前不久,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區第二中學校長庹慶明表示,建議將高考中外語科目的分值降至100分。理由之一,就是高考中外語分值越大對落後地區特別是農村學生越不利,降低英語分數,有利於城鄉教育公平。

防走失,電梯直達

安全島報人劉亞東A

來源:秦朔朋友圈

作者:劉遠舉

前不久,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區第二中學校長庹慶明表示,建議將高考中外語科目的分值降至100分。理由之一,就是高考中外語分值越大對落後地區特別是農村學生越不利,降低英語分數,有利於城鄉教育公平。

這個觀點,得到了很多人的贊同。憑直覺,的確是這麼回事,城市裡肯德基、麥當勞多,英語輔導班也多,店鋪都是英文名,似乎很有英語環境。其實這些看法似是而非。智慧型手機的普及,抹平了英語學習的外部條件差異,應試英語,其實是一個力氣活,比物理、化學,是有利於農村孩子的。所以,這些錯誤的觀點長期在輿論場中反覆發酵,潛移默化,最終會成為政策,但這並不利於農村孩子上大學。

僅僅憑論述,很難說服人,那麼,就來看看實際的數據。

《LDFA方法及其在項目功能差異分析中的應用研究》,這篇論文是江西師範大學的研究生學位論文,作者宋麗紅。這篇論文不算權威研究,主要看其數據。

文章中寫了數據來源:本研究數據資料由國家教育考試中心提供。採用完全隨機抽樣的方法,抽取了2500人的英語考試成績。

這個表格表明:城市和農村在高考英語成績上,沒有差別。甚至農村還高上0.45分。

《高考成績群體差異性分析》,這篇論文的作者是毛競飛、盛蘭芳和李金波,單位是浙江省教育考試院,這是比較專業與權威的研究了。

文章給出了城鄉考生在各學科上的得分率差異,包括城鄉考生各學科的平均分、標準差及平均分差異檢驗。表中顯示:城鎮考生在所有學科上均存在極顯著的差異(P<0.01)。城鎮考生在所有學科上的平均分均高於農村考生,其中在語文、數學(理科)、英語、物理、化學等學科,差異最為顯著。

那麼,英語和物理的差距,哪一個更大呢?

分析這個表格,不難發現:

A.英語平均成績,城鎮比農村多5.77分;物理成績城鎮比農村多6.02分,物理成績差異比英語的差異更大。

B.英語的滿分是150分,物理的滿分是100分。物理分值更小,而分數差異更大,證明物理有更大的區分度,對農村學生來說更難趕上城裡孩子。

C. 5.77(城鄉英語差異)/67.89(英語成績)=8.5%;6.02(城鄉物理差異)/43.07(物理成績)=14%

也就是說,物理總分值比英語更低,但差異的百分比更大。

發表在《中國高教研究》上的,作者為楊倩的論文《高考科目選擇與高等教育機會均等——兼論棄考物理能否增加大學入學機會》揭示了物理比英語更不利於農村孩子。

《中國高教研究》為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會刊,目前被學術界公認為高等教育領域最具權威性的學術期刊之一。這篇論文也是多個國家基金項目,所以文章還是有一定權威性的。

文章有以下幾個結論:

第一個結論:選考理科科目上本科院校的機會高於選考文科科目

研究者收集了山東省2020年最低錄取控制分數線等數據來計算不同選考科目的本科院校上線機會。普通類最低錄取控制分數線具體分為一段線和二段線。

也就是說,上了一段線的人,52%都選了物理。此外選化學、生物理工科上一段線的概率遠高於選政治、歷史、地理。

第二個結論:選考理科科目上重點大學的機會遠高於選考文科科目

通過收集39所「985工程」大學在山東省招生投檔分數線等數據來計算不同選考科目的重點大學上線機會。

達到投檔線的人,71.95%都選了物理。

這兩個數據證明一個結論:物理學得好的,敢於選擇物理的,更有機會考上大學。

當然,這裡有一個內生的變量,那就是,物理是最難的科目,是非常能識別聰明人的科目,所以,聰明人能學得好物理就敢於選物理,而聰明人的高考成績自然會更好。

上一代聰明,下一代也聰明,但智力存在一個回歸,聰明人的分布大致應該是相同的。農村孩子和城市孩子選物理的概率就應該是差不多的。但是,這篇論文的第三個結論顯示,並不這樣。

第三個結論:農村學生選考物理比例低於城市,城鄉入學機會不均等風險增加,受家庭背景的影響深刻

有研究表明,母親受過高等教育的學生更傾向於選擇理科課程,農村學生選擇物理的比例明顯低於城市學生。這篇文章進一步證實了這個結論。在選擇物理作為高考科目上,農村學生的選擇比例比城市學生低7.90%,父母具有初中及以下教育程度的學生選擇比例比父母具有大專及以上教育程度的學生低8.50%,基礎地位階層家庭的學生選擇比例比優勢地位階層家庭的學生低9.20%,低收入家庭的學生選擇比例比高收入家庭學生的選擇比例低7.00%。

第四個結論:

不同類型學校學生選考理科比例差異明顯,入學機會不均等風險增加,高中學校規模和層級對學生課程選擇也發揮著重要影響

國內有調查顯示,貧困縣高中的理科學生比例低於非貧困縣,普通中學理科學生比例低於重點中學。這篇論文表明,小規模學校學生選擇物理、化學的比例分別比中大規模學校學生低22.40%、14.00%。

這種現象出現的原因主要有:

首先,小規模學校通常位於偏遠地區或農村地區,師資力量、教學設施等資源薄弱,往往將學生選擇範圍控制在有限的課程組合上,或傾向於開設不需依賴實驗設備的文科課程;

其次,偏遠地區小規模學校的學生很難像大城市學校的學生那樣接受為理科進行的課程輔導,因此他們對理科的學業準備比城市大中型學校的學生要差。而正如之前所說,物理的輔導是需要學生與老師的高強度交流的,而英語沒有這個需要。

不難總結出這篇文章的結論:物理造成了城鄉區別。

《新高考改革下高中生選考的「理科萎縮」現象探究》這篇論文發表在《中國教育學刊》,作者是潘昆、劉佳辰、何章立,單位是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院、北京大學教育學院。

論文認為學生避選物理,是缺乏長期理性,這個觀點是有問題的,這恰好是學生的理性選擇。而把理工科看作更重要的學科,其實也是中國社會長期存在的一個誤區。但這篇論文提供的數據是清晰的。

文章指出:「理科萎縮」現象在不同生源群體中有所差別,最為明顯的是城鄉差別。

浙江的考生調查顯示:農村學生選擇物理的比例明顯低於城市學生。由於家庭背景、信息獲取能力等因素的差別,城市學生比農村學生更加明確自己要選考的科目,敢於承擔風險選擇較難且收益率較大的理科學科。

中國人民大學調查組2017年在雲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和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對學生文理分科的調查顯示:貧困縣高中的理科學生比例明顯低於非貧困縣,普通中學理科學生比例低於重點中學,農村學生理科生比例低於城鎮生源。而農村學生退出教育收益率較高的理科科目的競技,很可能會加大未來城鄉學生的收入差距,加劇馬太效應。

所以,多篇論文都顯示了,物理具有更大的城鄉差別。減少英語,意味著增加物理、化學、數學的權重,這必然會進一步減少農村學生上大學、上好大學的概率。所以,以城鄉公平為由,減少英語是不成立的。

著名歷史學家黃仁宇在研究明代財政時認為,明代社會治理規模太大了,但因為缺乏「數目字管理」的技術手段,明代社會不能有效治理。黃仁宇描述中的明朝,統計和控制之劣近乎荒謬,到基層州縣,政務中充滿了模糊的統計數字和含糊誇大的文字報告。

黃仁宇認為,古代中國的各種決策往往以道德準則為出發點,各種相關數據要麼沒有統計,要麼就是嚴重失實,無法做到「數目字管理」。

黃仁宇關於中國缺乏「數目字管理」的觀點在中國社會影響很大。其實,在我看來,這裡的「數目字」,並不是簡單的會計或計算方法,而是一種以數目反映真實,用真實去指導決策的態度。

萬曆十五年,是公元1587年,時間已經過去435年。世界已經進入了計算機、人工智慧、大數據、數據挖掘的時代,在英語是否歧視性地導致了城市孩子的優勢,這麼一個很嚴肅、關係到無數人的問題上,數據是清晰的,不要再用直覺性的拍腦袋來替代決策了。

當校長、專家不能用「數目字」來支持自己的觀點,而是採取直覺性判斷的時候,會進一步損害農村學生的未來。

「 圖片 | 視覺中國 」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