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應對工業企業盈利大降

中國經濟時報 發佈 2024-02-29T21:30:33.458364+00:00

國家統計局3月27日公布數據顯示,1-2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8872.1億元,同比下降22.9%;

本報記者 周子勛

國家統計局3月27日公布數據顯示,1-2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8872.1億元,同比下降22.9%;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19.30萬億元,同比下降1.3%。

多方面因素導致工業利潤下降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二級巡視員、研究員張俊偉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時認為,1-2月份工業企業利潤大幅下滑,首要因素是疫情蔓延。由於去年12月份防疫政策調整,全國絕大部分人群在短短一個多月時間內感染一遍,給生產和生活帶來極大干擾。這是一次性衝擊,不具有可比性。其次,今年經濟運行仍然面臨三重壓力,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也是導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下降的原因。

「工業企業利潤下降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產業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工業經濟室副主任徐建偉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時說,一是當前國內外需求尚未完全恢復,部分產品消費進入瓶頸期;二是企業庫存增加等因素導致生產經營成本上升;三是部分領域市場競爭激烈,產品價格下降明顯;四是市場需求和原材料價格波動變化對企業穩定經營造成不利影響。

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長、植信投資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院院長連平告訴中國經濟時報記者,1-2月份,工業企業利潤和營收同時出現下降,除了需求恢復慢於供給和營收降幅大於成本降幅之外,去年同期較高基數也起到了一定的制約作用。開年以來,儘管內需出現回暖,但主要是回補性需求作為支撐,以消化此前的庫存為主,節奏上落後於正常的生產進度。產品賣得不好使得收入降低,加上前期生產成本較高,導致企業毛利下降,下拉工業企業利潤18.6個百分點。同時,去年一季度增速是年內高點,將基數拉得較高,對今年增速形成了一定製約。

推動工業企業利潤逐步回升

「要幫助工業企業擺脫困難,還是要聚焦常態性因素的制約,著力擴大內需,在維持供需總量平衡和經濟增長上下功夫。」張俊偉表示。

在徐建偉看來,推動工業企業利潤回升關鍵是要提高經濟的暢通循環水平,著重提高協作效率、提升產品品質、增強發展彈性,消除市場需求、原材料價格等波動變化帶來的影響,提高產業鏈供應鏈協作水平,深化供需產銷有效銜接,引導建立良好的市場預期和競爭秩序。

連平建議,一是繼續做好工業企業在疫情後期的紓困工作。對於遭受疫情衝擊較為嚴重的企業,除了繼續做好減稅降費工作之外,可考慮出台臨時性的員工工資補貼政策,將部分財政資源適當用於企業員工薪酬保持方面。二是多措並舉保障就業和增加收入,鼓勵靈活就業並提供社會保障。穩步提升居民可支配收入。進一步挖掘消費需求。三是持續推進保價工作,保障成本端價格穩定。四是強調擴大外貿支持政策,優化貿易方式和產業結構,推進多元化國際經貿合作。同時,通過減稅降費等方式減輕外貿企業負擔。

進一步做強制造業

在日前舉行的先進位造業發展座談會上,國務院總理李強指出,隨著國內外形勢發生複雜深刻變化,我國製造業發展面臨一個重要關口,我們堅守製造業的決心不能動搖,做強制造業的力度必須加大。

徐建偉表示,要積極應對全球產業鏈調整重構,深化國內產業鏈供應鏈暢通協作,增強基礎關鍵領域自主可控能力,提高產業間和產業內融合發展水平。

張俊偉認為,要做強制造業,一是要穩增長,著力穩定總需求,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二是要加快構建新型舉國體制,在全社會形成合力,解決技術「卡脖子」問題,推動科技自立自強;三是要鼓勵「專精特新」企業發展,充分發揮中小企業在研發、創新方面的積極作用。

「中國應從自身已具備的優勢和條件出發,充分依託『內部大循環』,從多個方面做大做強制造業。」連平說,首先是加快產業結構進行調整和升級,從中低端製造業向中高端製造業轉型。其次是由大而全向強而精轉型。再次是在「人口紅利」優勢減弱的趨勢下,挖掘和利用「人才紅利」是下一步製造業獲取競爭力的關鍵。最後是由更多依託外需向更多依託內需轉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