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超3300萬人遭遇飢餓!背後真正的原因,中國歷史早已揭示

歷史評談 發佈 2024-03-01T01:12:14.058378+00:00

巴西糧食安全研究網絡發布報告稱:巴西約有3310萬人生活在飢餓之中,15.5%的家庭食不果腹;同時,全國一半以上的人口,約1.25億人處於糧食無保障狀態。然而,巴西疆域高達851.49萬平方公里,南美最大的國家,居世界第五,人口為2.1億。其中,巴西擁有優質高產良田3.

巴西糧食安全研究網絡發布報告稱:巴西約有3310萬人生活在飢餓之中,15.5%的家庭食不果腹;同時,全國一半以上的人口,約1.25億人處於糧食無保障狀態。

然而,巴西疆域高達851.49萬平方公里,南美最大的國家,居世界第五,人口為2.1億。其中,巴西擁有優質高產良田3.88億公頃(1公頃等於15畝),另外還有2.2億公頃的牧場,尤為重要的是,巴西大部分地區都是熱帶氣候,很多區域可以實現一年三熟,因此巴西人經常驕傲的自稱「上帝是巴西人」。顯而易見,巴西農業條件之優,中國望塵莫及,可謂舉世罕見,怎麼看都不存在飢餓問題。

問題在於,農業條件如此之好的巴西,本不該出現如此規模的飢餓,甚至可以說是「最不可能挨餓的國家」,但為何偏偏反常的出現飢餓?原因很簡單,中國歷史已經給出了答案。

中國歷代為何「重農抑商」?

商鞅變法,首開重農抑商的先河,此後歷朝歷代都延續這一國策,時間長達2300年。問題在於,歷朝歷代真的都不懂商業作用嗎?顯然不是,畢竟儒家尊崇的管仲,就是商業高手。既然如此,為何歷朝歷代沒有改弦更張,改變「重農抑商」之策呢?

其實,中國自古就是一個大國,人口眾多、疆域遼闊,各地差異又比較大:首先,治國之策就要以穩為主,確保有飯吃是最基本的前提,否則必會風雲激盪,所以必然要「重農」(當時糧食進口不可能滿足中國所需,也沒有那個運輸條件);其次,重農不抑商或部分區域重農部分區域抑商等,以當時的統治條件,中國不可能推行如此精細化的政策,最終必然影響農業生產。

比如,明朝的「重農」政策,在江南一帶有所失控,因為江南紡織業發達,於是大量農田改種棉花,結果導致晚明江南一度出現糧荒。晚明時期,因為小冰河期的緣故,北方糧食普遍欠收,原本指望江南可以提供糧食,結果江南缺糧,這對明朝的打擊可想而知。

總之,中國古代實行「重農抑商」政策,不全是統治者短視,而是現實客觀條件決定的。在如今網絡上,有人將「重農抑商」視為笑話,只是空談而已。

至於歐洲各國的「重商」政策,與他們國家偏小、人口較少有關,即便發生饑荒,也可以在國外購買。但真正的人口與疆域大國,往往都有發達的農業,都有重視農業的政策,胡亂的「重商」必然會導致饑荒頻發。

如今,中國雖然已經成為「世界工廠」,但國家第一號文件,開年頭等之大事,依然與農業有關,這是中國歷史留下的刻骨銘心的經驗與教訓。

歷代晚期為何會爆發起義?

既然古代中國一直重視農業,實行「重農抑商」之策,為何歷朝歷代的晚期,往往都會爆發農民起義?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土地兼併嚴重,導致普通百姓缺少養活自己的土地,一旦遭遇大範圍天災時,最容易出現糧食危機,於是在多種因素疊加下,飢餓的農民就會爆發大規模的起義。

王朝初期,因為歷經朝代更迭的戰亂,人口死亡較多,空餘出大量土地,於是可以重新分配土地,大多數人都可以擁有土地。由於大量百姓擁有土地,所以王朝中前期容易出盛世,但過了一段時間後,土地越來越集中到少數人手中,導致「無地」百姓越來越多,王朝進入衰落期,最終一旦爆發嚴重的氣候災難,就會出現糧食大面積短缺,進而出現農民起義,漢朝的黃巾起義、唐朝的黃巢起義、明朝的李自成起義、清朝的太平天國起義等基本都是如此。

新中國後,實行土地改革,廢除了土地私有制,將土地收歸國有,於是就避免了土地兼併問題,且讓農民都能擁有一塊耕種的土地。

巴西遭遇饑荒的原因何在?

去年,巴西糧食主權與安全研究網絡團隊發表相關研究報告:「相對於其他國家,巴西的飢餓是本國特有的,與其它國家無關的內生性危機。嚴重的財富集中和令人髮指的國家不作為。」

首先,所謂「嚴重的財富集中」,是因為巴西農業盛行的是「大地產所有制」,70%以上的土地,集中在3%的人手中,因此絕大多數的資源都和巴西百姓毫無關係。這也導致巴西土地利用率極其低下,如今還有30%的土地處於拋荒狀態。尤為重要的是,巴西的大土地所有者是西方殖民者的代言人,他們的利益不是與巴西百姓捆綁在一起,而是與國際農業市場綁定在一起。(下圖,巴西百姓高舉寫有葡萄牙語單詞「飢餓」的牌子)

其次,所謂「令人髮指的國家不作為」,其實就是政府沒有重視這一問題。比如,巴西農業可分為兩個部分,即出口型農業與內需型農業,但因為土地集中在私人手上,其中很多屬於西方資本,他們追求的是經濟利益,生產國際市場需要的大豆、咖啡、糖和豆粕等為主,並不看重內需型農業,導致玉米、小麥、大米等糧食作物生產日益走低,而政府沒有對這一問題進行矯正。其實,這與晚明江南一樣,大量農田改種棉花之後導致江南糧荒。

然而,對於上述兩個問題,中國歷史早已給出血淋淋的教訓,無論是土地兼併,還是忽視農業,最終都會帶來極其慘重的後果。當然,對於地廣人稀、農業條件優越的國家來說,現代社會的土地兼併,可能不是最致命的,最致命的應該是國家沒有重視農業發展。

最後,關於巴西遭遇飢餓問題,還有三點值得我們思考:

首先,「歷史悠久」不是負擔,而是一種財富、底蘊,可以提供很多經驗教訓。漢字文化圈中的中日韓越,為何全都是強國?顯然與歷史文化有關。相反,南美、非洲等國為何難以強大,為何經常遇到我們看來的「低級問題」,比如農業問題?原因應與他們缺乏歷史有關。

其次,糧食是一種致命武器,國家穩定與發展的基石,基辛格曾說「誰控制了糧食,誰就控制了人類」。因此,任何時候都要重視糧食,至少確保基本的糧食安全,不能受制於人,否則必受其咎。其實,如今無論是中國,還是美國,都非常重視農業,這不是沒有緣由的。

第三,放棄「18億畝耕地紅線」,或實行土地私有制與放開「土地兼併」的行為,對中國極其危險,如此建議之人不安好心。中國沒有巴西、美國等的農業條件,一旦這麼做了,最終必然在糧食上受制於人,而且必然出現大量飢餓人口,歷史已經給出答案。

所謂「殷鑑不遠,來者可追」,數千萬身處飢餓之中的巴西百姓,他們的遭遇讓人同情,但我們更應該從中吸取教訓,時刻重視農業,堅定18億畝耕地紅線,否則遭罪的必然是老百姓。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