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為何願意「交還」香港?新中國如何一步步讓「日不落」低了頭

歷史微鑑 發佈 2024-03-01T07:40:32.520906+00:00

她準備借著中國與西方的蜜月期,向中國人再次確認英國在鴉片戰爭後對香港島與九龍的所謂「主權」然而一天後,從談判場所走出來的柴契爾夫人不僅神氣全無,還在門口的台階上狠狠地摔了一跤。

1982年9月,挾馬島得勝餘威的英國首相柴契爾趾高氣昂地走進人民大會堂

她準備借著中國與西方的蜜月期,向中國人再次確認英國在鴉片戰爭後對香港島與九龍的所謂「主權」

然而一天後,從談判場所走出來的柴契爾夫人不僅神氣全無,還在門口的台階上狠狠地摔了一跤

鐵娘子為何喪氣至此?這是因為英國這一次踢到了鐵板上

對英態度強硬的新中國

清末,英國通過三個不平等條約,竊居香港。其中,《南京條約》和《北京條約》分別規定將香港島和九龍半島「割讓」給英國。

《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則約定英國「租借新界」,租期為99年。正是這「租借」二字,引來了百年後的一場交鋒。

不同於簽訂不平等條約的軟弱清廷,共產黨人在對待中英關係問題上,自始就表現得格外強硬。

1949年渡江戰役期間,英國人按照國民政府的「許可」派遣軍艦在長江江面上巡遊,而這些軍艦名為掩護僑民,實則妨礙了我軍渡江作戰

在警告無效之後,為了渡江作戰的順利進行,解放軍果斷開炮驅離了這些英國船隻

這次炮擊後來被稱為「紫石英號事件」,自鴉片戰爭以來一百多年間裡,在中國橫行霸道的英國人從未想過會有被中國軍隊主動攻擊的一天

然而解放軍的強大讓英國人冷靜了下來,雖然前首相邱吉爾曾一度揚言要對中共實行「武力報復」,可是剛在二戰中劫後餘生的英國陸軍根本不想在萬里之外打一場沒有前途的戰爭

這次事件實際上已經意味著一個多世紀以來英國「炮艦外交」政策的徹底終結,不過英國人依然對中國人的決心心存幻想

這份幻想,最終支撐著柴契爾夫人昂首挺胸地走進人民大會堂,準備在談判桌上與鄧小平「一爭高下」

中英雙方的談判準備

不過香港問題倒不是中國人率先發難,英國人自己的「做賊心虛」,才是讓中國人不得不在80年代就開始著手解決香港問題的根本原因

雖然在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已經宣布不承認一切不平等條約,可是面對新中國的聲明,曾經在中國張牙舞爪的外國勢力紛紛選擇對此避而不談

他們的心理活動很簡單,當初這些地方都是我們用武力打下來的,你中國想收回去,也得用軍隊再打一回

為了國內的經濟發展,在建國初期的很長一段時間內,中國都沒有武力收復曾經失地的明確計劃

然而雖然「失地」暫時無法收復,可「租借」期總會到來,七十年代末,租借香港新界99年的英國人率先坐不住了

1979年3月,時任香港總督麥里浩親自前往北京探聽中國人的口風,他拐彎抹角地向鄧小平提了一個問題:「香港的投資者能不能在投資新界這個問題上跨越97年這個限制?

已經把《南京條約》、《北京條約》當做默認事實的英國人,此時從未想過要把香港島與九龍交還中國,提出這個問題的目的是想看看中國人能不能承認英國在97年之後依然可以擁有對新界的控制權

然而鄧小平的回答讓麥里浩膽戰心驚,鄧小平對麥里浩的來意一清二楚,他當即否定了麥里浩的意見並表示:「香港是中國的一部分,這個問題不能討論

麥里浩完全沒有想到,自己本來只是來談新界問題,怎麼突然就變成了整個香港的「去留」?在收到麥里浩的報告之後,英國政府要求駐華大使柯利達趕緊給香港問題找一條退路

1979年7月,柯利達思前想後,準備在法律上給中國人挖坑,以突破「香港主權免談」這一問題,他表示按照英國法律,香港新界的土地契約只能夠批准到1997年6月

為了對投資香港的各國投資者負責,希望能通過中英雙方修改土地契約,讓新界的土地契約可以突破1997年的限制

柯利達這一要求,實際上就是以私人名義嘗試突破中國政府對香港問題的底線,對此洞若觀火的鄧小平指示外交部回絕掉這個要求,他明白英國人已經將目光完全轉移到了香港這裡,便立即做出指示

「香港問題已擺上日程,我們應該有一個明確方針」

英國人的慌張終於成功吸引到了中國人的注意力,香港問題終於到了不解決不行的時候了

與「日不落帝國」的交鋒

1982年9月22日,英國首相柴契爾率領英國代表團出訪北京,正式拉開香港問題的談判序幕

在外界看來,剛剛贏下馬島戰爭的柴契爾夫人「挾著馬島勝利的餘威」,然而只有柴契爾自己知道,她並沒有與中國人談判的底氣

這是為何?因為早在半年前,中國人就已經再一次重申了底線。1982年4月,英國前首相希思訪華,對於即將到來的香港問題,中國已明確表示

割讓香港島與九龍、租借新界這三件事,都是過去不平等條約的規定;我們現在要談的問題,實際上就是廢除條約的問題,現在是考慮解決香港問題的時候了。如果可能,我們願意通過談判來解決這一問題

老謀深算的柴契爾夫人當然能明白中國人的意思,比起談判,中國人這次「請」她來北京更像是一次通知,再次通知她早在新中國建立之初,與香港有關的三個不平等條約就已作廢,而中國沒有武力收復香港,完全是出於對英國的「尊重」

如今,到了英國「尊重」中國的時候了

對於柴契爾夫人來說,如果沒有軍隊的支持,這次談判對她而言就是必敗之仗,果不其然,在兩天的談判後,柴契爾使出渾身解數也沒能讓中國方面有任何動搖,特別是在她提出「中國宣布收回香港,將會在未來十五年的英國統治期內給香港帶來災難性的影響」這一威脅時,我方直接回應「那中國政府將被迫不得不對收回的時間和方式另做考慮

柴契爾夫人明白這種態度實際上就是軍事威脅,然而剛剛在馬島得勝的她對於英軍能否戰勝中國這件事一清二楚

抗美援朝時期英國皇家來復槍團在朝鮮全軍覆沒的事情她還歷歷在目,有美國人的幫助英國尚且如此,想靠英國自己在遠東挑起同新中國的戰事,其後果可想而知

正是因為徹底意識到中國人的實力與決心,才會讓柴契爾夫人在走出人民大會堂時身心俱疲、神情落寞,最終結結實實地摔了一大跤

而已在談判桌上占儘先機的我方也沒有對摔跤事件借題發揮,給了這位「敗軍之將」應有的尊重

1982年之後,徹底明白中國決心的英國政府終於開始試著接受「將會徹底喪失香港主權」這件事,而柴契爾夫人依然嘗試在香港的「治權」這一問題上垂死掙扎

面對英國的糾纏不休,中國私下提醒英國「不要把路走絕了」,這句話再次讓英國從「日不落」的大夢中醒過來,1984年9月18日,22輪談判之後中英雙方終於就全部問題達成了協議

這份協議名為《中英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他的前兩條便是:中國決定於1997年1月1日恢復行使主權;而英國將於同日將香港交還給中國

這兩句話實際上是充分照顧英國面子的結果,因為對於不承認中英之間不平等條約的新中國而言,英國確實是把香港交還給中國

但對於之前曾三令五申「中英之間條約長期有效」的英國人而言,這一決定實際上意味著僅僅新界是到期歸還,香港島與九龍在英國人自己的理論中,就是割讓給了中國

自馬戛爾尼訪華以來二百多年,英國終於在對華問題上結結實實地摔了一跤,低下了他們一貫高傲的頭顱

這一變化的根本原因既有英國軍事實力的下降,也體現出新中國的特有氣質「全國人民都願意為維護國家利益而奮鬥的決心」

英國終於用自己為例子,向全世界展現出了中國人無比堅定的的決心,所以某種角度上講,或許我們還是要感謝一下柴契爾夫人的吧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