徑寸之木 刻出大千世界 餘杭「00後」匠人童思遠的核雕世界

餘杭時報 發佈 2024-03-01T09:38:19.633864+00:00

提起核雕,你會想到什麼?是老態龍鐘的手藝人,或是年歲漸長的文玩圈?是長輩把玩的稀奇玩意,或是頗難理解的造型藝術?在中泰街道楓嶺村,一位出生於2001年的小伙,用他的熱愛與堅守將傳統核雕藝術「年輕化」,被業界讚譽為「天賦異稟的核雕藝人」。

提起核雕,你會想到什麼?是老態龍鐘的手藝人,或是年歲漸長的文玩圈?是長輩把玩的稀奇玩意,或是頗難理解的造型藝術?

在中泰街道楓嶺村,一位出生於2001年的小伙,用他的熱愛與堅守將傳統核雕藝術「年輕化」,被業界讚譽為「天賦異稟的核雕藝人」。這位剛滿二十歲的年輕人為何在活潑的年紀選擇這門沉穩的藝術,他的作品裡又蘊藏了哪些內容?請跟隨記者,一起走進核雕匠人童思遠的微觀世界。

方寸之地 載大千世界

5厘米的小物件上,能雕刻什麼?

那麼,0.5厘米呢?

在童思遠的桃核上,幾厘米至幾毫米的空間,都能裝下世間萬物與芸芸眾生。

核雕是中國傳統民間微型雕刻工藝,以桃核、杏核、橄欖核等果核雕刻成工藝品,已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記者見到童思遠時,正是他的新作《西遊記之三打白骨精》收工之際。

相核、構思、繪圖、雕刻、修整……經過無數次心血打磨,八個人物加上一匹馬,這齣《西遊記》裡的經典一話,活靈活現地呈現在這枚小小的、紋理縱橫的桃核之上。

如果說,初中課本上的《核舟記》給了我們舟棹如畫的核雕初印象,那麼,眼前的這枚作品便給了觀賞者最直觀、最震撼的藝術體驗。

在一枚桃核上刻出大千世界,難度可以想像。放大鏡下,從金箍棒上的雲紋到白骨精的雙眼皮,每一處細節都刻畫得栩栩如生。「這件作品我花了一個半月的時間創作,雖然這枚桃核很小,但幾十枚桃核中才選中了這一枚,我不能辜負它。」童思遠放下手中的刻刀,將木屑一點點清理乾淨。

當問及「為什麼會從事核雕這門老手藝」時,童思遠的雙眼閃爍著真摯的朝氣,他的回答堅定有力:「因為熱愛。」

小小桃核 承無限熱愛

10歲時,童思遠曾以一組惟妙惟肖的「十二生肖」泥人,在村社和學校里小有名氣。

「14歲的時候,我在網上看到一顆花生米,上面雕刻了一個羅漢頭,當時我就在想,這是怎麼做到的。」轉眼間,距離童思遠第一次見到核雕已經過去近十年,談起那一瞬間,記者仍能從他的話語中感受到當時的震撼。

僅此一眼,對核雕的喜愛就深種在了童思遠的心裡。此後的每一年,童思遠都會利用寒暑假飛往全國各地,在前輩們的身邊閉關學習核雕技藝。

身為初學者,童思遠雕刻的第一個系列作品「四大天王」就得到了業內的交口稱讚,此後該系列幾乎成為了童思遠的代表作,到現在已經雕刻了五組有餘。「每一組《四大天王》都不會完全相同,因為每一個桃核的紋路都是獨一無二的,在雕刻時要考慮避紋進而加以設計,所以每一件核雕作品都是孤品,這也是核雕的精彩之處。」

不同於木雕、竹雕、玉雕,在童思遠眼中,受到材質和顏色的影響,其他雕刻技藝都呈現不出核雕的細節感。為了提升雕刻水平,童思遠還在不斷地學習書法、繪畫、篆刻等技藝,博採眾長,匯集一身。

核雕是一門孤獨的藝術,童思遠常常在工作檯前一坐便是一整天,不與人交談,生怕刻錯一刀。「我會盡我所能地堅持我的熱愛,將這項孤絕的技藝傳承下去,讓後人也能看見今時今日的作品。未來,或許會有人像我當初那樣,被一瞬間的震撼打動,從而讓核雕代代相傳。」童思遠說。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