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今450年!奉化發現一處明代烽火台

長三角文旅 發佈 2024-03-01T12:31:48.779235+00:00

日前,在松岙南山山頂,85歲的卓信康意外發現一疑似明代烽火台遺址。據研究志書60餘年的卓信康介紹:「這應該跟之前在松岙發現的其他烽火台遺址一樣,屬於明嘉靖33年修建,距今已有450多年歷史。這一發現對研究浙東海防歷史具有重要意義。

日前,在松岙南山山頂,85歲的卓信康意外發現一疑似明代烽火台遺址。

據研究志書60餘年的卓信康介紹:「這應該跟之前在松岙發現的其他烽火台遺址一樣,屬於明嘉靖33年修建,距今已有450多年歷史。這一發現對研究浙東海防歷史具有重要意義。」

近日,記者在卓信康的帶領下,從松岙鎮小沙灣啞口山腳出發,穿過柴山,攀爬30多分鐘,來到南山山項。在最高處,老當益壯的卓信康停下腳步,拿起柴刀將烽火台遺址上幾棵雜樹一一清理,一座保存尚完好的烽火台便展現在眾人眼前。

眼前這座正方梯形烽火台,長約8米,高約3米,地上還散落著保存完好的磚頭。這一發現,對研究這一區域歷史具有重要意義。

浙東是魚米之鄉、富庶之地,而烽火台北邊山腳的湖頭渡村,緊扼象山港咽喉,是奉化的海上門戶、「鄞奉象之口」,曾作為軍事戰略要地和海防據點,也是商旅南來北往的海上交通要道。據志書記載,明嘉靖三十三年,蕭萬斛縣令選擇湖頭渡作為防禦倭寇的重要據點,他在此增設防禦工事,駐弓兵百名,有效阻擋了倭寇入侵,大大打擊了倭寇囂張氣焰。

想當年湖頭渡口,戰旗獵獵,兵戈閃爍,戌卒迎風鶴立,岸邊號角響徹海天,一有倭情,便見烽火。象山港內哨船往來如梭,落日餘暉,水鳥翩翩,好一派古寨要地的景觀。

松岙鎮相關工作人員表示,正計劃為這一烽火台遺址申報文保點,將其打造成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讓更多青少年了解歷史、樹立愛國主義情懷。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