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意里的「如意日子」

新民網 發佈 2024-03-01T21:21:55.174583+00:00

姚麗萍/文如意里,就在河南中路上,毗鄰南京路步行街。曾經,如意里日子不如意,如今,如意里名副其實。今年,上海全面開展「15分鐘生活圈」行動。15分鐘生活圈,目標指向——社區治理、街區建設帶來更高品質的公共服務、更宜居的生活環境。這個目標,如何實現?看看如意里。

姚麗萍/文

如意里,就在河南中路上,毗鄰南京路步行街。

曾經,如意里日子不如意,如今,如意里名副其實。

今年,上海全面開展「15分鐘生活圈」行動。15分鐘生活圈,目標指向——社區治理、街區建設帶來更高品質的公共服務、更宜居的生活環境。

這個目標,如何實現?看看如意里。

圖說:如意里大門口外,山北街區祥雲花園。黃軒供圖

據說,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就有了如意里。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如意里更名山北小區。過去半年,因為社區更新「零距離家園」建設,這裡發生了幾件大事,小區名字也要改回「如意里」了。

頭一件,加裝電梯。最近兩三年,上海大力推進老舊小區加裝電梯,每部成功加裝,都離不開共建、共治、共享;如意里,也不例外。

一幢樓,對面就是大型燃氣調壓房。裝電梯,調壓房要移位,一旦移動,新問題就來了——調壓房大門正對底樓居民窗戶,要多壓抑有多壓抑,嚴重影響居住品質。

電梯要裝,底樓居民生活不能受影響,怎麼辦?山北居民區黨總支牽頭向外灘街道反饋居民訴求。結果,外灘街道、黃浦區房管局、市住建委合力推動解決,幾次協調會開下來,移位後的燃氣調壓房,體積縮小到原來的三分之一,大門開在臨街方向,外觀裝飾得古色古香,非但不影響居民生活,反倒成了一處社區新景觀。難題解決了,電梯加裝,水到渠成。如意里共有13幢樓,符合加裝條件的6幢,如今已全部完成電梯加裝。

第二件,小涼亭的去留。小區里,有個小涼亭,很多年裡,老人家們習慣了在這裡納涼聊天。小區更新,老舊亭子是拆還是留?不少居民說,涼亭就像老朋友,拆了,捨不得,留下吧。居民區黨總支說,那就尊重居民意願,留下亭子,不過,加固更新,也是必須的。

然後,社區規劃師拿出更新方案。木結構的小涼亭,加固金屬支柱,頂部也新增金屬框架,夠結實。到了五月,紫藤花開,微風過處,笑語歡聲,美吧。居民都盼望著,五月趕緊來吧。

亭子的去留,看似小事,卻是對居民意願的尊重。這種尊重,並非盲目聽從,而是居民區黨總支引領引導、科學規劃,安全、品質、人心,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呵護。

第三件,樓組群成了「雲治理」高效平台。

三會制度——聽證會、協調會、評議會,二十年前發端於黃浦區五里橋街道,聞名全國。數字時代,三會制度從線下到線上,持續拓寬基層治理有序參與渠道,持續滲透覆蓋基層治理的全過程、全領域、全人群。

去年大上海保衛戰中,樓組群「雲治理」應運而生。申城眾多居民區善用、活用三會制度,以「雲治理」守護家園、共克時艱,化「陌鄰」為「睦鄰」。如今,如意里小區更新,更將「雲三會」融入「最小管理單元」,樓組群變身雲端議事廳,凡小區公共事務一樁樁一件件,都在樓組群中公開公示,收穫「零距離家園」建設的高效率、新氣象。

氣象,新在哪裡?今年春節,山北居委在如意里掛出200個小紅燈籠,從初一到初七,200個小燈籠,一個不少,喜氣洋洋;三月,小區花草園新添應季鮮花,居民志願者輪值養護,春意盎然……人們發現,一個曾經髒亂差的老小區,只要治理有道,就能過上如意日子。

山北居民區黨總支書記林維敏說,「零距離家園」黨建引領,從來都不是一句空話,那是了解居民需求、尊重居民意願、帶領居民有序參與,推動解決一個個過好日子必須解決的問題——微光成炬,如意日子的模樣,一天天照亮。

居民們說,如今就盼一件事——弄堂大門上,趕緊看見「如意里」三個大字吧!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