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府詩在日本的譯介與傳播

中國社會科學網 發佈 2024-03-02T06:12:24.759708+00:00

樂府詩是我國古典詩歌的重要形式,在中國詩歌史上占據著重要地位,有「一切詩體皆從樂府出」之說。樂府詩具有敘事性,反映了我國歷史文化、社會風俗等方方面面,是勞動人民生活的真實寫照和智慧結晶。

  樂府詩是我國古典詩歌的重要形式,在中國詩歌史上占據著重要地位,有「一切詩體皆從樂府出」之說。樂府詩具有敘事性,反映了我國歷史文化、社會風俗等方方面面,是勞動人民生活的真實寫照和智慧結晶。樂府詩自秦發端以後,留下眾多的傳世名篇,有被稱為樂府雙璧的《木蘭詩》和《孔雀東南飛》、堪稱「漢末實錄」的《蒿里行》、反映勞動人民疾苦的《賣炭翁》等。宋代郭茂倩綜合前人樂府精華輯成《樂府詩集》,被譽為樂府詩集大成之作。樂府詩東傳日本以後,給日本漢詩等多種文學形式以深刻影響,也被譯成日語廣泛傳播。迄今已出版樂府詩日譯本及相關出版物30餘部,受到廣大讀者的喜愛和學術界的關注。

  樂府詩譯介的發端

  樂府詩在西方世界的譯介始於19世紀末,最早見於1898年英國漢學家翟理斯的英譯本《古今詩選》。樂府詩在日本的譯介則更早,首部譯本為日本漢學家田中江南的《六朝詩選俗訓》,於江戶時代安永三年(1774)刊行。田中江南從我國六朝樂府中選出近三百首,譯成日本江戶時代流行的歌謠形式。採用當時的俗語口語,易於傳頌。原詩中標註返點、訓點以及斷句;詩的左邊用片假名書寫譯詩,詩後加注釋。原本現由貝塚茂樹收藏,其影印本收入汲古書院《和刻本漢詩集成》,藏於日本國立國會圖書館。該本將樂府詩譯成當時大眾喜聞樂見的通俗歌謠,給江戶時代以後的樂府詩譯介以啟迪,至今仍極具影響力。2000年,日本平凡社出版了《六朝詩選俗訓》的校注本,並將之收入《東洋文庫》系列叢書,江戶漢學家的樂府詩譯本在現代依然煥發著勃勃生機。

  漢學家服部南郭的《唐詩選國字解》進一步促進了樂府詩在日本的傳播。該本為服部南郭門人在其對明代李攀龍《唐詩選》講釋內容的基礎上整理輯成。服部南郭擅長樂府詩創作,曾作擬古樂府101首。《唐詩選國字解》對其中的樂府詩部分極為注重,對詩題的闡釋和內容的解讀頗為詳細,反映了服部南郭及其門人的文學主張。該本於寬政三年(1791)由嵩山房書肆刊行,此後不斷再版,對樂府詩在江戶後期以降的傳播以及日本的樂府詩創作產生積極影響。

  樂府詩譯介的發展

  明治以後至20世紀60年代為樂府詩在日譯介的發展階段,這一時期的譯介主要依託我國漢學典籍,選用《新樂府》《玉台新詠》《古詩源》等公認的詩學經典為底本,譯成同名譯詩集,促進了樂府詩在日本的傳播。

  《新樂府》包含唐代詩人白居易「用新題、寫時事」創作的50首樂府詩,對日本漢文學具有重要影響。1926年,漢學家鈴木虎雄譯本《白樂天詩解》中的《新樂府》和《秦中吟》由東京弘文堂出版。該本以清康熙年間編選《白香山詩集》的新樂府部分為底本,由加訓點返點的原詩、題意、現代語譯文以及注釋四部分構成。該本出版後受到廣大讀者的歡迎,之後的28年間再版了5次。此後,鈴木虎雄又將匯集兩漢魏晉南北朝眾多樂府詩精華的《玉台新詠》譯成《玉台新詠集》,由岩波書店於1953年至1956年分三冊出版。除此之外,鈴木虎雄還著有多部漢詩譯本,其全譯《杜少陵詩集》至今仍為日本最完備的杜詩譯本。他被譽為「日本近代中國文學研究第一人」,對我國古典詩歌在日本的譯介與傳播作出了重要貢獻。

  《古詩源》由清代沈德潛編選,收錄先秦至隋古詩代表作,其中包含大量樂府敘事詩,為近代流行的古詩讀本。這一階段《古詩源》日譯本的出版刊行較為集中。有明治時期漢詩人高野竹隱的《古詩源講義》;1924年有朋堂書店出版的塚本哲三譯《古詩源》;1935年立命館出版部出版的加藤盛一、高倉克己《古詩源註解》。而收錄最全、注釋最為詳盡的為內田泉之助與星川清孝合譯的《古詩源》十四卷全譯本,由集英社於1964年至1965年出版。該譯本在譯文末尾註明詩的主旨、詩句出典、句法以及修辭,便於讀者追溯詞源,把握詩意,彌補跨文化理解上的缺失。

  樂府詩譯介的繁榮

  20世紀60年代後半葉開始,樂府詩在日本的譯介趨於繁榮,到20世紀末的30餘年內,相繼出版了日譯本13部。該時期的譯本呈現出三個顯著特點。首先,譯者在詩的編選上更為主動,傾向於根據需要從多部樂府典籍中選取內容適宜、數量適當的詩作,輯成個性化的樂府詩選集。其次,譯本不再拘泥於傳統譯本的固定結構,形式和用途趨於多樣化。最後,譯本之間具有更加緊密的借鑑與傳承關係。

  1968年,大修館書店出版了漢文資料編集會議編譯的《樂府詩》。該本為大學漢文講讀、練習而編寫,以《樂府詩集》為底本,選錄《木蘭詩》《上山采蘼蕪》《陌上桑》《十五從軍征》《胡笳十八拍》等漢魏六朝古樂府經典名篇19首。這一版本的《樂府詩》無日語譯文,其特點為比起「譯」,更傾向於「介」。它以原詩加返點的形式表明詩句的朗讀方法,詩尾輔以簡單注釋。該本自出版後19年間再版了4次,是頗受歡迎的漢文講習教材。

  作為《中國古典新書》100卷系列叢書之一,漢學家澤口剛雄譯《樂府》於1969年由明德出版社出版。其底本以《樂府詩集》為主,輔以黃節箋釋《漢魏樂府風箋》,選取《孔雀東南飛》(又名《焦仲卿妻》)、《陌上桑》《滿歌行》《胡笳十八拍》等漢魏樂府50首。該本在詩作的編選上與大修館《樂府詩》存在較高的相似度。

  此後的10餘年間為樂府詩日譯本出版最為密集的時期,幾乎每年都有譯本問世。這些譯本既有選詩數百的普及性興趣讀本,也有精選十餘首且注釋詳盡的專業性譯著,滿足了不同讀者的多樣化需求。

  1983年,築摩書房出版了《中國詩文選》系列叢書第22卷——田中謙二譯《樂府散曲》。該本以澤口剛雄譯《樂府》、堀內公平譯《古樂府》以及小尾郊一和岡村貞雄譯《古樂府》為參照本,取前人之所長,但不落窠臼,嘗試了新鮮的譯詩形式。選取《孔雀東南飛》《孤兒行》《陌上桑》《有所思》等人們耳熟能詳的樂府詩22首,並按主題內容將之分為七個大類。每種類型中如講述故事般介紹詩的背景、內容,對詩的要點進行解釋和評述,進而引出原詩和譯詩,帶領讀者在故事的閱讀中了解詩中所描繪的時代和社會,領會詩的思想內涵。

  作為樂府詩譯介的繁榮期,這一階段譯本選詩的個性化和形式的多樣化進一步擴大了樂府詩的讀者層,促進了樂府詩在日本的廣泛傳播。

  樂府詩譯介新趨勢

  進入21世紀,以系列論文的形式在學術期刊上進行連載成為樂府詩譯作發表的主流。這些譯作多是由譯者個人歷時多年完成,或是由多位同仁在一定組織下通力協作完成。說明新世紀日本學界對於樂府詩譯介研究的重視以及日本學者從事樂府詩譯介活動的熱情。

  《六朝樂府譯註》是廣島大學教授小川恆男歷經20年的心血之作。2002年至2022年,在《中國中世文學研究》上連載27篇,共計譯詩138首,贏得了不俗反響。底本選用1979年中華書局出版的《樂府詩集》,正文由原詩、訓讀譯文、現代日語譯文、校勘、作者介紹等部分構成。詩中詞語均詳細註明出典,是樂府詞語源流研究的重要參考資料。

  1999年,福本雅一教授在早稻田大學中國文學研究課上講授了明末清初詩人尤侗的《明史樂府》。受此啟發,川浩二、松野敏之等組成尤侗研究會,開始著手《明史樂府》的譯註。2002年至2014年,在《中國詩文論叢》上連載12篇共50首,歷時13年之久。譯註稿以光緒十一年(1885)宋澤元校刊本《明史樂府》為底本,每首譯詩由解題、尤珍(尤侗長子)注、相關史料、原詩、訓讀譯文、注釋、現代日語譯文構成,對原詩相關歷史背景進行詳細的介紹,列出正史、野史等史實出典,完美詮釋出《明史樂府》以史實為題材、以典故為中心的特點。

  長谷部剛、佐竹保子等譯《〈舊唐書〉音樂志譯註稿》6篇,2014年至2020年在《關西大學中國文學會紀要》上連載。該譯本由關西大學隋唐樂府文學研究班十位同仁通力協作完成。此外,中純子自1999年至2001年完成的《段安節〈樂府雜錄〉譯註稿》3篇、謙田出等2001年至2022年間完成的《〈玉台新詠〉譯註》6篇也是新世紀以來樂府詩譯介的力作。

  目前,日本的學術期刊論文普遍收錄在CiNii日本綜合學術信息資料庫網站中,大部分可在世界各地免費登錄下載。期刊連載的形式大大提高了譯作的傳播速度和廣度,給譯者以更多展示的機會,方便世界各地的讀者更加便捷地閱讀到樂府典籍的翻譯作品。

  樂府詩上承秦漢,下至明清,「感於哀樂,緣事而發」。可以說,樂府詩是一篇篇娓娓道來的「中國故事」,記載了兩千年來中國人民質樸的心聲。在日本,樂府詩是被翻譯最多的中國文學作品之一,多被收錄在中國古典文學系列叢書中,並多次再版,充分說明了樂府詩在日本受到的歡迎和重視程度。樂府詩的譯介為日本讀者和研究者了解我國歷史文化和生活風俗打開了一扇窗,促進了我國古典文學作品在日本的傳播。

  (本文系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基金「李賀詩在日本的譯介研究」(2018SJA1772)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常州大學外國語學院)

作者:張悅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