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米爾、高更、委拉斯開茲……這6本高分好書背後,竟然「藏」著6幅世界名畫!

上海譯文 發佈 2024-05-01T21:23:48.125000+00:00

2023年,譯文君的朋友們在「報復性看展」。譬如最近上海博物館的《從波提切利到梵谷:英國國家美術館珍藏展》,打開朋友圈,每天都能刷到這個展覽里的世界名畫。好傢夥,都2333年了,我居然還在「雲看展」。譯文君突然想到,有哪些名著和世界名畫之間頗有淵源呢?

2023年,譯文君的朋友們在「報復性看展」

譬如最近上海博物館的《從波提切利到梵谷:英國國家美術館珍藏展》,打開朋友圈,每天都能刷到這個展覽里的世界名畫。

好傢夥,都2333年了,我居然還在「雲看展」。

譯文君突然想到,有哪些名著和世界名畫之間頗有淵源呢?

於是,就有了今天這個主題書單:細數6部名著背後的6幅世界名畫!

暫無評分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

👉 點擊購買紙質書(6折)

[美]特蕾西·薛瓦利埃 著

李佳姍 譯

上海譯文出版社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是17世紀荷蘭畫家約翰內斯·維米爾的代表作之一。

該畫描繪了一名身穿棕色衣服,佩戴黃、藍色頭巾的少女。

她側首回身,雙唇微啟,恬靜出塵,藍色包頭巾與粗布衣衫間閃爍著一枚珍珠耳環。

這位令世人情牽驚嘆至今的畫中人,唯微笑的蒙娜麗莎堪比。

她是誰?她是怎樣走進維米爾的光影色彩中的?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荷蘭]約翰內斯·維米爾 繪

美國作家特蕾西·薛瓦利埃為這幅名畫構建了一個傳奇世界,為300多年前荷蘭台夫特地區的市井風俗、藝術家個人生活重新著色:

一個比蒙娜麗莎更神秘的少女,一對畫中人無法擁有的美麗耳環,一則被世人追問與想像了幾個世紀之久的遺謎。

藝術與世俗、暗黑與屈辱、隱忍與高潔的交疊對撞中,一個美麗的故事在畫布光影間緩緩延展開來……

豆瓣9.1分

《哈姆雷特》

👉 點擊購買紙質書(6折)

[英]威廉·莎士比亞 著

方平 譯

上海譯文出版社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亞最著名的悲劇作品。

父王被惡叔殺害,王位被篡,母后卻委身於兇手,王子在復仇過程中只能裝瘋賣傻。

而奧菲利亞,既是哈姆雷特的戀人,也是王子的政敵、大臣波洛涅斯之女。

在父親和戀人的對立世界中,奧菲利亞逐漸失去了理智。

戀人厭惡她、唾棄她,父親和兄弟也不理解她、埋怨她。

最後,奧菲利亞編織了華麗花環、身著盛裝,失足溺死在溪流里。

《奧菲利亞》,[英]約翰·埃弗里特·米萊斯 繪

拉斐爾前派代表人物約翰·埃弗里特·米萊斯的《奧菲利亞》描繪了這個美麗女子人生的最後時刻。

為了忠實呈現溪流的景色,米萊斯找到一個完美的河岸,在那裡工作了整整5個月。

至於扮演奧菲利亞的模特西黛爾,畫家要求她穿上長裙,躺在放滿溫水的浴缸里,下面點著許多蠟燭來保溫。

然而,米萊斯畫得太入神,連蠟燭滅了也沒注意,西黛爾因此著涼,患上了嚴重的肺炎。

順便一提,西黛爾先是為拉斐爾前派的畫家們擔任模特,後來自己成為了拉斐爾前派的藝術家。

她是當時為數不多的女畫家之一。

豆瓣9.1分

《月亮和六便士》

👉 點擊購買譯文經典版(5折)

👉 點擊購買插圖珍藏版(6折)

[英]毛姆 著

傅惟慈 譯

上海譯文出版社

一個有穩定職業和美滿的家庭的男子,「被魔鬼附了體」一般迷戀上繪畫,突然棄家出走,到巴黎去追求繪畫的理想。

在巴黎,他忍受貧窮和飢餓的煎熬,為了尋找表現手法,精神也備受折磨。

最終,他離開文明世界,遠走大溪地島,終於找到靈魂的寧靜和適合自己藝術氣質的氛圍。

在這裡,他創作出一幅又一幅使後世震驚的傑作,逝世之前卻命令將他最後的傑作付之一炬……

天才作家毛姆通過這樣一個「怪才」,探索了藝術的本質、個性與天才、藝術家與社會之間的矛盾等等引人深思的問題。

《月亮和六便士》以情節入勝、文字深刻在文壇轟動一時,有人認為這篇小說的原型是法國印象派畫家高更,更增加了它的傳奇色彩。

《沙灘上的大溪地女人》,[法]高更 繪

而高更的名畫《沙灘上的大溪地女人》,似乎也印證了這一說法。

這幅畫描繪島上勞動婦女生活的一個場景,兩個坐在海邊沙灘的大溪地女人,給人一種平衡、莊嚴感。

在創作這幅畫時,高更採用近於古埃及壁畫的平塗手法,沒有透視遠近,充滿「原始之美」。

豆瓣9.4分

《法國大革命物語》(1-4)

👉 點擊購買紙質書(4.7折)

[日]佐藤賢一 著

王俊之 趙明哲 譯

上海譯文出版社

《法國大革命物語》乾淨利落、簡潔易懂地向讀者展示了法國大革命的因果脈絡。

從革命前夜的1788年到1794年雅各賓派倒台,6年間局勢不斷變化,各色人物你方唱罷我登場,充滿戲劇性。

作者佐藤賢一在寫作時,儘量讓自己保持對歷史事件「無法預見」的狀態,以確保作者、讀者、歷史人物都「處於同一個歷史時刻」,營造出一種強烈的臨場感。

雖然以第三人稱來寫的,但作者力求貼近人物當下的想法、心情和立場:

強硬的米拉波會有疲憊軟弱的時候,堅定的羅伯斯庇爾也曾猶豫自卑,才華橫溢的德穆蘭也羨慕過他人的果斷——他們首先是「人」,其次才是革命家。

作者翻閱了大量書信、論文、演講記錄,在史實的基礎上塑造了人物鮮明的個性。

《攻占巴士底獄》,[法]讓-皮埃爾·烏埃爾 繪

而與這套作品相對應的,是名畫《攻占巴士底獄》,記錄了這場轟轟烈烈的革命運動中最激動人心的時刻。

儘管這座臭名昭著的監獄裡被關押的犯人兩隻手都數得過來,但它仍然被視作是封建王權與腐朽制度的象徵。

部分中學歷史教材選用這幅畫作為插圖,讓它具有很高的辨識度。

豆瓣8.3分

《莎樂美》

👉 點擊購買紙質書(6折)

[英]奧斯卡·王爾德 著

吳剛 譯

上海譯文出版社

《莎樂美》是英國唯美主義作家奧斯卡·王爾德的獨幕劇,堪稱唯美主義作品中的經典。

故事取材於莎樂美為希律王跳舞換得施洗者約翰頭顱一事,這一典故被王爾德的妙手挖掘出了最黑暗也最深刻的內涵。

欲望的糾纏,畸戀的爆發,詭異的氛圍,都被他在這短短的篇幅里發展到極致。

譯文經典版《莎樂美》不僅收入了英國著名插畫大師比亞茲萊為該書創作的多幅插圖,還新增了法國象徵主義大師古斯塔夫·莫羅有關莎樂美題材的經典畫作《在希律王前舞蹈的莎樂美》。

《在希律王前舞蹈的莎樂美》,[法]古斯塔夫·莫羅 繪

古斯塔夫·莫羅的這幅作品當年剛剛展出時就大受歡迎,寶石般的璀璨的用色創造出夢幻般的情緒。

畫面里的莎樂美滿身琳琅婀娜,象徵魔法的手鐲、黑豹、絢麗宮殿上惡神的形象,營造出的神秘絢麗的氣氛,為讀者增添了一重別樣審美體驗。

豆瓣8.8分

《詞與物:人文知識的考古學

👉 點擊購買紙質書

[法]米歇爾·福柯 著

莫偉民 譯

上海三聯書店

法國哲學家福柯於1966年出版的經典著作《詞與物》,扉頁上收錄了17世紀西班牙著名畫家迭戈·委拉斯開茲的著名油畫《宮娥》。

《詞與物》的開頭就是對這幅畫的迷宮式解讀,從畫家、模特、畫布、照片、觀眾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展開,各人的視線、房間裡的鏡子乃至那塊看不見的畫布,都成了討論的關鍵。

《宮娥》,[西班牙]委拉斯開茲 繪

正是從這幅世界名畫開始,福柯展開了他那宏偉又複雜的哲學闡釋,直指現代社會裡主體的消失、主體與客體之間界限的消失。

不喜歡福柯的人會認為這是煞有介事的繞彎子,薩特就曾批判此書為「小資產階級的最後壁壘」。

喜愛福柯的人則會沉迷於他的精巧論述,一路引向對自笛卡爾、康德以來200多年西方哲學傳統的先驗意識哲學和主體主義的批判。

(完)

👇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