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的故事發生在哪裡

作家文摘 發佈 2024-03-02T08:50:52.229781+00:00

·郭曄旻·北京恭王府內花園賈府在何處  《紅樓夢》中的賈家是小說里各種故事的主要發生地。賈家家業的開創者是賈演與賈源兩兄弟,哥哥賈演被朝廷封為寧國公,弟弟賈源則是榮國公。雖然按「長幼尊卑」秩序,賈源地位不及長房賈演,但榮國公這支要枝繁葉茂得多。

·郭曄旻·

北京恭王府內花園

賈府在何處

  《紅樓夢》中的賈家是小說里各種故事的主要發生地。賈家家業的開創者是賈演與賈源兩兄弟,哥哥賈演被朝廷封為寧國公,弟弟賈源則是榮國公。雖然按「長幼尊卑」秩序,賈源地位不及長房賈演,但榮國公這支要枝繁葉茂得多。賈源的兒子是賈代善,賈政、賈赦則是賈代善與賈母(史太君)的兒子,至於賈寶玉又是賈政的兒子。既然賈府(尤其是榮國府)在《紅樓夢》小說里的地位如此重要,有好事者不免要問,賈府究竟地處何處?按照小說里的描述,至少坐落在兩個地方。

  首先,是金陵(江蘇南京)。小說第二回借賈雨村之口對此說得很清楚,「去歲我到金陵地界,因欲遊覽六朝遺蹟,那日進了石頭城,從他老宅門前經過。街東是寧國府,街西是榮國府,二宅相連,竟將大半條街占了。大門前雖冷落無人,隔著圍牆一望,裡面廳殿樓閣,也還都崢嶸軒峻。」之所為「大門前雖冷落無人」,自然是因為賈家早已舉家搬走的緣故。

  當然,金陵的「賈府」畢竟只是老宅,至於賈寶玉等人生活的那座「賈府」坐落何處,其實是小說里沒有給出明確答案的問題。《紅樓夢》第一回就提到,作者「不過只取其事體情理罷了,又何必拘拘於朝代年紀哉」!因此,整部《紅樓夢》是「無朝代年紀可考」的。

  可以明確的是,小說里的另一座賈府,地處「京都」。林黛玉前往賈府時,就是「到了京都」,只見「其街市之繁華,人煙之阜盛,自非別處可比」。

  這個「京都」又會是真實歷史上的什麼地方?《紅樓夢》裡賈母說過「咱們都是南邊人,雖在這裡住久了,那些大規矩還是從南方禮兒」。所謂「南邊」指的自然就是老宅所在的南京。這自然很容易讓人聯想到,賈府所在的「京都」,指的其實就是明清兩朝的帝都北京。

  這種推測並非無的放矢,在小說里也可以找到一些依據。《紅樓夢》除了「京都」外,還常用「長安」一詞。比如劉姥姥說過,「終是天子腳下。這『長安』城中,遍地都是錢,只可惜沒人會去拿去罷了!」

  「長安」是西安的古稱,若以此看,豈不是賈府要到陝西去找了?其實不然,自明代起,士大夫們便有將帝都北京稱為「長安」的風雅說法。譬如晚明萬曆年間,蔣一葵寫過一本《長安客話》。但這書其實是北京及鄰近地區的地方志,無片文隻字與西安有關。

寧榮兩國府

  另一個問題,也就是賈府是何面貌的「豪宅」自然浮出了水面。嚴格來說,賈府包括寧國府與榮國府兩座宅邸,兩府都位於街的北側,坐北朝南開大門。兩府相連,中有小巷隔斷。寧國府在東,榮國府在西,大門相隔不遠,不足一箭之地,即200米左右。

  按理說,寧國府是賈家長房,但在《紅樓夢》中篇幅卻不長。雖說文字不多,心細者還是能夠從中品出賈府的氣派。比如林黛玉初見寧國府時,見到的是「三間獸頭大門」。這其實就大有講究。中國古代,住宅的規模和體量往往依禮法制度而定,彰顯著建築使用者的政治特權與社會地位。《大清律例·服舍違式》記載:「一、二品廳堂七間九架,正門三間五架,屋脊許用花樣獸吻,門飾許用獸面銅環。」以此對照,寧國府的大門正合公侯或「一、二品」宅邸大門「三間五架」的規定。

  全書中,榮國府是主,而寧國府則為賓襯。《紅樓夢》對於榮府之房舍院落,敘述得最為清楚明白,使人如歷其境。與寧國府類似,榮國府大門位於中軸線上,門開正南,是三間一啟的屋宇式大門,與主人的王公身份相匹配。大門供禮儀慶典所用,平時極少開啟。為方便日常生活,在大門兩側往往另設東西角門。

  所以林黛玉進賈府時就是「卻不進正門,只進了西邊角門」。從小說敘述看,榮國府的院落主要是四路,中間一路是榮府正院,其西路是賈母院,其東路緊鄰是王夫人院,這個院是帶有東跨院的,榮國府最東邊一路就是榮府的舊花園,目前是賈赦居住,鳳姐院在賈母院後院旁。府中主要的交通樞紐有兩個:一個是位於賈母院後院和王夫人院後院之間的「南北寬夾道」。這條夾道聯繫著《紅樓夢》中三個重要人物,賈母、王夫人、鳳姐;另一條是位於王夫人東跨院與梨香院之間的南北走向的夾道,聯繫著王夫人和薛姨媽。《紅樓夢》中眾多人物主要就是在這兩條路線上走動,到達各院的。

跡近恭王府

  大體而言,這些清代北京城裡的「高端」住宅,布局仍舊不脫四合院的窠臼。在這些清代王府中,位於北京市西城區前海西街17號的恭王府可說是目前保存最為完整且唯一向社會全面開放的清代王府古建築群。「恭王」指的是道光皇帝的第六子奕(1833-1898)。

  從建築格局來看,恭王府與曹雪芹筆下的「榮國府」似乎頗有相似之處。王府里的建築與榮國府一樣並列成左、中、右三路,共計十多個大院落。遊人盡可以想像,哪裡是賈母住的,哪間是王夫人住的,哪裡又是鳳姐住的……沿著中路的重重院落,既有「三間獸頭大門」,又有「正中」的「穿堂」,至於那中路最後一進大殿,恰似榮國府中的「榮禧堂」。而在左、右兩路的院落里,遊人又可以看到《紅樓夢》裡描寫過的「垂花門」「抄手遊廊」「穿山遊廊」「抱廈」……

  更巧的是,恭王府東側,與之一巷之隔的地方,還有一個阿拉善王府——乾隆四十七年(1782),乾隆帝冊封內蒙古阿拉善和碩特旗第三代王爺羅卜藏多爾濟為世襲親王,並准其在北京建王府。這兩座彼此相鄰的王府,正如同《紅樓夢》中「街東是寧國府,街西是榮國府」一般。加上小說第十八回中,薛寶釵還寫過一句「芳園築向帝城西」,正與恭王府地處北京內城西北方的地理位置相合。無怪乎坊間一直有種看法,認為恭王府就是《紅樓夢》中的榮國府。

華美王府宅

  另一方面,從《乾隆京城全圖》上可以看到,當時西安門外的康(禮)親王府和北溝沿的順承郡王府都是三路並列的四合院布局,而大佛寺北的誠親王府和朝內大街的怡親王府是四路並列,而太平倉的莊親王府則多至五路,這些都是曹雪芹生年就已有了的大府第。

  而在清代諸多王府里,恭王府其實只算是不折不扣的「小字輩」。清代一共封了12家「鐵帽子王」,而恭親王奕只是其中的倒數第三家。相比之下,清初所封的八位鐵帽子王——禮親王、睿親王、豫親王、肅親王、承澤親王(後改號莊親王)、鄭親王及克勤郡王、順承郡王資歷就要老得多了。

  除去開國時的八大「鐵帽子王」外,雍正繼位後,把弟弟胤祥(允祥)封為怡親王,後來為褒獎他的治績,許可其「世襲罔替」,成為鐵帽子王。結果,怡親王第六代載垣捲入了咸豐帝之後的權爭,在「辛酉政變」中被賜自盡,怡親王府也被收回,改賜道光皇帝第九子孚郡王奕譓為邸。11年後,孚郡王晉升親王,此府便改稱孚王府。

  耐人尋味的倒是這些王府的命運。晚清年間,八旗子弟失去了昔日賴以為豪的「騎射」技藝,而清廷統治集團中的王公們亦無「齊家、治國」之能,逐漸難以維持氣派豪華的宅邸。據記載,順治至嘉慶年間在京共有王公府第共89處,由於獲罪奪封、死後無嗣、因事革退等原因,府第轉賜他人,或改作別用,至光緒時僅餘50餘處。民國成立後,徹底失去政治靠山的王府更是一家家敗落。比如順承郡王府最後就被東北軍閥張作霖買下,成了他在北京的「大帥府」,而恭親王奕的孫子溥偉、溥儒也將恭王府和花園抵押給了天主教會……這番衰敗的場景倒是與《紅樓夢》裡的賈府結局如出一轍。   (摘自《國家人文歷史》2023年第3期)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