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西藏史(一百六十九)——赤德祖贊之死

白髮布衣的藏地讀行 發佈 2024-03-02T16:22:40.284712+00:00

喜歡聽音頻的朋友可移步喜馬拉雅,搜索《通俗西藏史》,老布充滿大碴子味兒的口音,將撲面而來!各位喜馬拉雅的小夥伴大家好,藏史德雲社的老布,又來啦!上期咱們聊了對尺帶珠丹的評價,這些都是我個人觀點,大家如果有其它的意見,可以在評論區留言,我們交流一下。

喜歡聽音頻的朋友可移步喜馬拉雅,搜索《通俗西藏史》,老布充滿大碴子味兒的口音,將撲面而來!

各位喜馬拉雅的小夥伴大家好,藏史德雲社的老布,又來啦!

上期咱們聊了對尺帶珠丹的評價,這些都是我個人觀點,大家如果有其它的意見,可以在評論區留言,我們交流一下。

最後的時候,我說到赤松德贊是因為弘佛被不斷的表揚,他可能沒有傳說中的那麼好。尺帶珠丹是不是弘佛弘得不明顯,沒被好好表揚過,導致認識不夠充分呢?

其實尺帶珠丹在位的52年裡,人家也弘佛來著,不是沒弘佛,正兒八經的弘佛來著。

因為,在尺帶珠丹去世以後,瑪祥仲巴傑和恩蘭·達札路恭發動了一次滅佛運動。

他們頒布排佛的「小法」,把佛像送到了芒域,撤毀了佛堂建築,把大昭寺改成了屠宰場。

從這些藏文史料的記載上看,這是一場規模挺大的滅佛運動。

這措施恰恰說明,尺帶珠丹的弘佛業績還挺顯著。

要知道,吐蕃佛教在松贊干布之後,陷入了一段長達幾十年的沉寂期。在祿東贊父子弄權的時代,吐蕃佛教完全沒有聲音。這可能就是教法史料不喜歡祿東贊父子的原因。

這段時間裡,確實沒有滅佛的記載,但很有可能是佛教太沒存在感,都不值得被滅一下。

等尺帶珠丹把爐子燒的差不多了,被人家澆了一盆涼水。

史料里對尺帶珠丹的弘佛舉措,其實也有相關的記載。

他曾經派兩路大臣外出取經,一路去了岡仁波齊,另一路去了唐朝。兩路大臣都取得了成效,但尺帶珠丹去世以後,全都毀於一旦。

另外,尺帶珠丹執政期間,也具備弘佛的政治基礎。

法國藏學家戴密微在《吐蕃僧諍記》裡論述了一個觀點,就是吐蕃外戚豪門沒廬氏,屬於一支親佛,又親漢的政治力量。

他們家族最有影響力的女政治家——赤瑪倫,除了親手把尺帶珠丹送上了王位,還給他娶了金城公主。這位唐朝公主本身可能就是佛教徒,她不但帶著佛經入藏,還曾請求夫婿庇護于闐逃來的僧人。

另外,最早進入政治核心的沒廬氏大臣,也能給尺帶丹珠提供幫助。

沒廬·窮桑俄兒瑪從728年的開始任大相,一直做到了748年,幾乎貫穿了尺帶珠丹執政的後半期,而這個時間段也正好是他弘佛的發力期。

綜合以上這些細碎的證據,我們有理由相信,尺帶珠丹的弘佛舉動,是一個有計劃、有步驟的舉措。

他可能受到了金城公主的某種影響,但肯定不是主要原因。

只可惜,史料的太少了,形不成完整的答案。

所以我們對他為啥突然開始弘佛,依舊弄不太清楚。

我個人對《賢者喜宴》給出的理由,說他在青浦找到了一塊銅牌,上面寫著「從松贊干布向下傳五代,名字中有『赤與德』的後裔將弘興佛教」的說法,不敢苟同。

在這兒我說一個自己的想法,縱觀尺帶珠丹執政的時期,他對吐蕃的貴族豪門充滿了忌憚。在728年的時候,他不惜以幹掉韋氏大相的方式,來打斷韋氏的權臣之路。之後終其一生,都沒有韋氏大臣走進權力中樞。

同時,他積極扶持外戚勢力(尚)來制衡貴族集團,沒廬氏和琛氏就是他最倚重的力量。這兩個家族一個是他父親赤都松贊的母族,另一個是他自己的母族,優先獲得尺帶珠丹的信任也很正常。

到等到沒廬氏大相退位以後,接任的卻並不是外戚勢力,而是一位出身於末氏的大臣。

林冠群先生認為,尺帶珠丹對沒廬氏長期把持相位產生了警惕,於是選擇了末氏大臣為相。

這樣說起來,在貴族豪門不能用,外戚又開始尾大不掉的情況下,尺帶丹珠的弘佛是不是為了扶持另一種政治平衡力量呢?

當然了,這些都是推測,確實沒有任何記載。


說完了,尺帶珠丹的弘佛業績,接下來我們來說說,他是怎麼死的。

關於這個問題,藏文史料的記載給出了兩個完全不同的方向。

在晚期的教法史料,比如《布敦佛教史》、《西藏王統記》、《賢者喜宴》、《西藏王臣記》之類的資料里,都沒有提到尺帶珠丹屬於非正常死亡,只是說王子赤松德贊未成年時,父王薨逝。至於如何薨逝、薨逝時候的情況,均未提及。

但在早期的敦煌文獻里,卻不是這麼寫的。

《大事紀年》記載,「羊年(公元七五五年)載:「以兵力捕殺謀害父王之元兇,……遷出末氏、朗氏之奴戶,驅至董索……,清點朗氏、末氏獲罪譴者之財產。是為一年。」

這其實就是在告訴我們,尺帶珠丹是被人暗害的,殺人兇手是末氏、朗氏的大臣。

在今天布達拉宮的南側,矗立著一方吐蕃時期的石碑,名叫恩蘭·達札路恭紀功碑,也稱「雪碑」。

這方石碑上有這麼一段銘文,「尺帶珠丹贊普之時,恩蘭達札路恭忠誠業績率著。時,末東查與朗聶息正任大相,生叛逆之心。

由是,父王尺帶珠丹被害賓天……斯時,路恭乃將末東查與朗聶息叛逆事實,啟奏王子贊普赤松德贊聖聰。末氏、朗氏叛亂劣跡確乎屬實,遂將彼等治罪……」。

這就說得比較清楚了,尺帶珠丹是被時任大相害死的。恩蘭·達札路恭發現了以後,向新贊普做了匯報,證據確鑿之後,對兩個末氏、朗氏實施懲罰。

但還有一個地方沒交代清楚,就是尺帶珠丹是怎麼死的,是向囊日倫贊一樣,被人下毒害的呢,還是向熱巴巾一樣,被人扭斷了脖子了?

關於這部分內容,只有藏文史料《拔協》裡有記載,說尺帶珠丹在羊卓地方(羊卓雍錯附近),從馬上掉下來摔死了。

《拔協》這本書,據說是赤松德贊時期的名臣巴塞囊所寫。他所在的時間與尺帶珠丹相去不遠,如果真是他寫的話,那確實有很高的可信度。

現在各種證據拼起來,是不是可以得到一個完整的證據鏈呢?

答案是不能!

因為這些證據裡面有些不符合邏輯的地方。

首先,雪碑的內容看上去鐵證如山,但其實屬於事後揭發,並沒有當場逮住把柄。

末東查和朗聶息是事後被認定為兇手,受到了懲罰。

其次,他倆一個是時任大相,另一個是宰相同平章事(眾相之一),為啥要殺尺帶珠丹呢?殺了他能有什麼好處?

我們剛才說了,尺帶珠丹執政的後半程,大相之位一直由沒廬氏大臣擔任。他從728年開始,一直做到了748年,之後接任大相的就是末氏大臣。

根據日本學者山口瑞鳳先生的研究,末氏和朗氏來自於蘇毗,此前並未進入過吐蕃王朝的政治核心。尺帶丹珠是因為忌憚吐蕃核心區貴族勢力做大,才任用這兩個偏遠地區的貴族。

也就是說,這兩個並非豪門得氏族,其權力基礎完全來自於尺帶珠丹的青睞。

另外,根據《賢者喜宴》的記載,末氏和朗氏都屬於崇佛的貴族勢力。可他們被拿下了以後,以瑪祥仲巴傑和恩蘭·達札路恭馬上就發動了一次滅佛運動,剛剛有點聲色的吐蕃佛教戛然而止。

看了上面這些材料,你會不會感覺,之前「鐵證如山」的證據,似乎也沒那麼鐵證如山了?

這就是如何看待史料的問題。

按道理來說,敦煌文獻被封藏了900年,期間無人擾動篡改;雪碑屬於金石銘文,想改都沒法改。

關鍵是這兩種等級最高的史料,還可以互相印證,確實屬於「鐵證如山」的級別。

但問題就在於,末氏和朗氏殺了尺帶珠丹的結論,確實存在邏輯上的瑕疵。而且之後的滅佛運動,更讓人懷疑,這是不是支持本教的大臣,接尺帶珠丹意外身亡的機會,對崇佛勢力的一種清算。


其實,在尺帶珠丹弘佛期間,就已經遭到了一些大臣的牴觸。

金城公主嫁入吐蕃後,看到了吐蕃沒有祭奠死去大臣的習慣。就對尺帶珠丹說:「我們漢地佛法宏揚,對死者有七日祭奠的習慣。吐蕃佛法不昌盛,人死後享受不到祭奠,實在可悲可憐!」

這就是「吐蕃七日祭」的由來。

之前,吐蕃的祭祀規則掌握在本教法師手裡,金城公主引進了一種佛教規則的祭奠方法,可能觸動了本教勢力的權威。

另外,《拔協》裡還記載,尺帶珠丹時期修建「存放經書的佛堂」,引起了大臣的不滿,「尚和論諸大臣因為忙於修建佛堂,而不得不停止嬉戲舞樂,很不高興,議論道:『我們這位贊普,信仰虔誠,喜敬佛法,其貌不揚,莫非是個婆羅門?』」

這些不滿在公元739年爆發,當年吐蕃本土瘟疫流行,王子姜察拉本和金城公主都染病去世。

一些大臣便以推行佛教,導致神靈震怒降下瘟疫為藉口,驅逐了來自于闐和漢地的僧人。

在這次對佛教的反擊過程中,尺帶珠丹沒什麼反應。

這種情況一方面說明,反對佛教聲浪可能比較大。說不定是貴族勢力與本教祭司的大合唱,尺帶珠丹也不好直接反對;

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兩位王室成員染病去世,坐實了神靈震怒的說法,讓尺帶珠丹也無可奈何。

不過,尺帶珠丹並沒有因暫時受挫而退縮。他在給姜察拉本王子和金城公主辦完喪事之後,又派出了兩路大臣分別去求法。

也就是說,支持佛教和反對佛教的博弈依舊在繼續,直到尺帶珠丹去世。

基於以上背景因素,林冠群先生認為末氏、朗氏大臣被治罪,有可能是一場政治陰謀,目的就是為了打擊崇佛勢力。但這個陰謀得到了吐蕃王室的信任,被記載到了大事記年之中。


這樣的話,有關尺帶珠丹之死就出現了三個完全不同的指向性。

第一、尺帶珠丹死於意外,但他的死被反佛大臣用來打擊崇佛大臣;

第二、尺帶珠丹死於崇佛大臣之手,之後被反佛大臣揭露;

第三、尺帶珠丹之死乾脆就是反佛大臣運作的,目的就是為了幹掉崇佛勢力的最大支持者。


不管哪一個方向是真的,尺帶珠丹之死都和宗教問題脫不開關係。他也是吐蕃王朝歷史上,首位死於宗教之爭的贊普。

他的死恰恰反應了吐蕃宗教問題的複雜性和危險性。在他之後,宗教的路線之爭將成為吐蕃社會激烈博弈的一部分。

如果說我們之前的講述,主要是在講政治博弈,從這一期開始,宗教鬥爭將正式登場,吐蕃國內的政教雙螺旋博弈結構正式成型。


尺帶珠丹的去世,在吐蕃引發了一場動亂。

雪碑背面的碑文記載:「王子赤松德贊政躬亦瀕危境,蕃境黔首庶政大亂。」

敦煌文獻《大事紀年》也記載道:「羊年(755年),以兵力捕殺謀害父王之元兇。」

由此可見,不管尺帶珠丹是怎麼死的,吐蕃的國內勢力都發了激烈的傾軋。這種傾軋甚至激烈到,需要調動軍隊實施鎮壓的程度了。

對此漢文史料也有相應的記載,《新唐書·西域傳》記載:「(蘇毗)王沒陵贊欲舉國內附,為吐蕃所殺,子悉諾邏率首領奔隴右,節度使哥舒翰護送闕下,玄宗厚禮之。」

《資治通鑑》也記載:(755年)春,正月,蘇毗王子悉諾邏去吐蕃來降。」唐朝封其為懷義王,賜姓名李忠信。


悉諾邏降唐事件發生在天寶十四年的正月,此事很可能與尺帶珠丹的死有密切的關聯。

跟據敦煌文獻《小邦及家臣表》的記載,蘇毗王姓末,可能與被殺的大相末東查為同族,而另一個被殺的大臣朗氏,原本就是蘇毗小邦的家臣之一。

大概就是因為這次清洗,導致一部分蘇毗勢力被迫投唐,也正是因為需要鎮壓蘇毗勢力,才有了《冊府元龜》記載的「蘇毗王族三千餘人,悉被誅夷,悉諾邏與左右苦戰獲免。」

這條記載與藏文史料中的「以兵力捕殺謀害父王之元兇」,可以相互印證。


清洗了崇佛大臣之後,滅佛運動旋即展開。

《賢者喜宴》記載:「舅臣瑪祥仲巴傑認為,『王之壽短,乃係推行佛法之故,遂不吉祥。所謂後世可獲轉生,此乃妄語。消除此時之災,當以本教行之。誰推行佛法,便將其孤身流放邊地』。並制定了小法」。

其實尺帶珠丹享年52歲,是吐蕃王朝到目前為止壽命最長的贊普,就算是整個吐蕃王朝歷代贊普年齡排序,也能排到第二,實在是算不上「壽命短」。但這種事兒,就是需要個藉口,是不是真的根本不重要。

《西藏王臣記》記載:「瑪祥等人把藏王短壽和不祥之事,都藉口說是奉佛法所遭的惡報,而下令廢除佛法。……他們將佛像埋在地下,將拉薩神變寺也改為屠宰場。」

《西藏王統記》記載:「王雖喜佛法,但以瑪祥仲巴傑及達札路恭等權臣威勢極大,莫能敵也。」

《青史》雲:「瑪祥大臣握有大權,不喜佛法,將所有出家人都逐出蕃境……把諸寺廟改作屠宰場。贊普時佛法雖有信仰而無權。」

把各種藏文史料的記載整合起來,吐蕃這次滅佛運動的舉措,大致有以下幾點:

1.拆毀尺帶珠丹所建寺院,把大昭寺改為屠宰場,並將漢地佛像運往芒域。

2.將原來在吐蕃活動的漢地僧人驅逐出境。

3.對依舊崇佛的大臣,將其孤身流放邊地。

4.宣布人死後不得舉行與法佛有關的祭祀。

5.制定禁佛的小法律。

以上這些滅佛舉措,可能並非出自赤松德贊的本意,但他繼位的時候只有十三歲,對朝政沒多少影響力,就算心裡不願意,也只能看著。所以才有了「權臣威勢極大,莫能敵也」的記載。

另外,從瑪祥仲巴傑推行滅佛小法,也可見一斑。

按照吐蕃王朝的法律,制訂法律條款,需要經過大小兩次御前會議的商討,最後再由贊普下詔命頒布。

但大論等大臣也可制定法律,稱為「小法」(或布瓊法典)。這種小法只需要召開大臣會議通過,就可以運行,繞開了贊普的否決權。

所以《賢者喜宴》裡的記載為,「奸臣集會,制定不准推行佛法之小法律。」

不過,小法可以在大臣會議上通過,可見當時的大臣中反佛的意見占據了上風。

這也反過來說明,赤松德贊形容傀儡,無力影響朝政。

於是,吐蕃歷史上首次有據可查的滅佛運動,轟轟烈烈的展開了。


參考書目:

《吐蕃史稿》_才讓;

《吐蕃政教關係史》_石碩:

《瑪祥仲巴傑與恩蘭達札路恭—吐蕃佛教法統建立前的政教紛爭》_林冠群;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