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握百萬大軍,卻敗逃台灣,蔣介石是怎樣將一手好牌打爛的?

文史風雲 發佈 2024-03-02T21:16:19.217000+00:00

唯有他去世的4月5日那天,他忽然清醒了一些,叫來兒子蔣經國說了些家常話,還讓護士給他念了念詩集。卻不料,當天晚上,蔣介石的心臟忽然停止了跳動。

1975年,88歲的蔣介石已經快要走到人生的盡頭,糟糕的身體狀況,讓他長時間處於神志不清的狀態。

唯有他去世的4月5日那天,他忽然清醒了一些,叫來兒子蔣經國說了些家常話,還讓護士給他念了念詩集。

當時,醫護人員還覺得蔣介石精神狀態不錯。

卻不料,當天晚上,蔣介石的心臟忽然停止了跳動。

弊病叢生

雖然醫護對他進行了急救,但最終沒能搶救過來。

隨後,台灣向民眾通報了這條消息。

但老百姓顯然不買帳,蔣介石去世的消息傳開之後,台灣街頭巷尾,不少老百姓暗暗說:「要死就初一十五,要埋就颳風下雨。」

蔣介石死的那天晚上確實下了暴雨,所以許多台灣百姓認為,這是因為蔣介石生前壞事做盡,所以死了之後也不消停。

這大概也是許多人對於蔣介石的看法,因為他這一生,實在沒有值得稱道的地方。

他的所作所為,給中國帶來了深重的災難。

多年以來,對於蔣介石的研究從未停止。他曾經擁有過一手好牌,位高權重,手握百萬大軍,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他的確就是中國的最高統治者。

然而,他的失敗來的也非常快。1945年,隨著日本的戰敗,蔣介石的權力已經達到了頂峰,然而,四年之後,蔣介石的百萬大軍所剩無幾,他本人則狼狽逃往台灣。

後半生,他雖然一直心心念念要反攻大陸,但那終歸只是笑話。

人們想要弄明白蔣介石失敗的原因。因為,從某些角度看,他占據了絕對的優勢,國民黨強大,而共產黨弱小,但最後,事情的發展並不是蔣介石所期望的那樣。

其實,背後的原因,一句話就可以解釋:得民心者得天下。

而蔣介石統治期間,將人命視如草芥,只顧貪財攬權,外事內政一塌糊塗,政府機關昏潰無能,從上到下貪腐成風,軍規軍紀蕩然無存。

作為統治者,蔣介石是完全不合格的,所以,他的失敗是一種必然。

對於自己在統治方面的問題,蔣介石並非看不到。

1936年的時候,蔣介石還曾痛心疾首的對下屬說:「如果我們不清除當前機構的腐敗、受賄、敷衍塞責和無知,而代之以建立廉潔、有效的行政,有朝一日革命會很快起來反對我們,像我們過去反對滿清一樣。」

但說出這話的蔣介石並不是在反思,因為,以上的種種問題,他自己正是始作俑者。

他說幾句好聽話,為的是招攬人心,平息民憤。而說完這些話之後,他不會去解決任何問題,只會放任問題的發展,對於提出意見的民眾,他則採取血腥鎮壓的方式。

而軍隊正是矛盾最深的地方,蔣介石在治軍方面的手段只能說一句慘無人道。

人間煉獄

蔣介石年輕的時候,帶兵打過勝仗,可那並不意味著他是一個好的將領。在蔣介石的眼中,士兵不過是手中的棋子,他們的性命並不值錢。

而在成為掌權者之後,蔣介石自私自利的一面就暴露的更加明顯。

蔣介石先是利用黃埔軍校校長這個身份,為自己招攬人才。

隨後,他再借用黃埔軍校這一派系,去控制手下的軍隊。如果說,對於黃埔軍校出身的將領,蔣介石還有幾分忌憚的話,那對於下層士兵,蔣介石是毫不留情的。

國民黨雖然有百萬大軍,可是,這百萬大軍卻是來路不正的。

因為,蔣介石並沒有什么正規的招兵手段。他前期軍隊的壯大,一方面靠國民革命軍的積累,一方面,靠收編各地軍閥,這樣一支軍隊是肉眼可見的不團結,派系林立、矛盾叢生。

蔣介石則對這種情況放任不管,因為,以蔣介石的政治理念,他認為軍隊是危險的,軍隊之間存在分裂,反而更利於他的統治。

蔣介石在玩陰謀詭計這方面,也是專家。

在蔣介石上位之前,中國曾經有過很多軍閥,但後來這些人大部分敗在蔣介石的手下,蔣介石所依靠的,正是政治陰謀。

他在軍閥之間大搞對立分裂,一步步的蠶食他們的勢力,最後讓軍閥變為自己的傀儡。

而在這些軍閥消失之後,蔣介石成為了中國最大的軍閥,成為了帝國主義、買辦階級的代言人。

當時的中國十分落後,所以,擁有龐大軍隊和強悍政治資源的蔣介石脫穎而出,一時之間,無人與之抗衡。

然而,蔣介石的強大是表面上的,因為軍隊的問題不解決,就會愈發嚴重,乃至於影響到政治。

在蔣介石的縱容之下,國民黨軍隊成為了人間煉獄。

在軍官之間,貪污不再是一個秘密,而是人們認可的規則。

蔣介石自己帶頭貪污軍費,國民政府每年巨額的軍費支出,其實大半都進入了以蔣介石為首的四大家族的口袋。蔣介石用這些錢在世界各地購置豪宅,過著窮奢極欲的生活。

但是,錢都被拿走了,軍隊該靠什麼生存呢?

他明知軍隊生存艱難,也明知問題發生的根源,可他依舊選擇縱容。而且,由於軍隊自身不爭氣,他還曾痛心疾首地批評過軍隊好幾次,儼然是一副憂國憂民的模樣。

可這只是惺惺作態,要知道,四大家族一天的花銷,已經足夠養活數以萬計的軍隊。

可是,他們不願意出讓自己分毫的利益。

這種情況下,軍隊就勢必被逼上另一條道路。

他們的任務從保家衛國,變成了燒殺搶掠。因為,在亂世之中,遭到上級嚴酷剝削的軍隊,只能反過來調轉槍口,去欺壓比自己更弱小的百姓。

於是,國民黨軍隊所過之處,寸草不生,百姓望風而逃。所謂百萬大軍,無非是一群比土匪更加可怕的存在。

視而不見

隨著事態逐漸嚴重,軍隊和老百姓之間,也產生了不可調和的矛盾。

百姓對於國民黨軍隊恨之入骨,對當時的中國老百姓來說,國民黨軍隊和日本侵略者已經沒有什麼區別,都是殺人放火,敲骨吸髓。

這又產生了另外一個問題,國民黨軍隊的名聲越來越臭。而且,財政支出日漸緊張,下層士兵別說領軍餉了,連飯都吃不飽,所以,願意當兵的人越來越少。

在舊社會,一個人想要當兵,無非為了兩種目的,要麼想要救國救民,要麼就是為了養家餬口。

如果為了前一個目的,那顯然是不能投靠國民黨,而是應該去投靠共產黨。

如果是為了後一個目的,那就更不會投靠國民黨。因為,在國民黨當兵,別說掙到養家餬口的錢,自己的財產能在軍隊裡保住,就已經是萬幸了。

然而,在這種民眾極其牴觸成為國民黨士兵的情況下,蔣介石在解放戰爭期間,竟然還是奇蹟般地湊足了百萬大軍。只不過,手段就有些駭人聽聞了。

蔣介石征命的辦法,就是人們深惡痛絕的抓壯丁。

國民黨《兵役法》規定:「平時徵集20到25歲男子,經體檢合格後即入營服役。服役期為3年,期滿退役後服正役,為期6年,平時在鄉接受訓練,戰時應招回營;正役期滿則為續役,最高至40歲為止。」

聽起來倒還合理,但實際執行的時候,就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兒了。

首先,為了滿足徵兵的名額,各地政府層層攤派,最後分攤到每家每戶必須出一個青壯年。

在戰爭年代,青壯年勞力是最珍貴的資源,一旦進了國民黨,軍隊只怕就別想活著回來了。所以,各家都拼命的躲避兵役。

地主豪強是完全不愁這些事的,因為,他們只需要稍作賄賂,就能夠把自家的名額再次扔到窮苦百姓的頭上。

雖說名義上是規定了一戶出一人,但實際上,國民黨軍隊一進村,往往就是整家整戶的抓人。凡是還能動彈的男子,上到白髮老人,下到黃口小兒,都在抓壯丁的受害者之列。

而且,他們還將抓壯丁演變成了一門生意。抓了壯丁之後,他們並不急著將人帶走,反而明碼標價,要人來贖,而贖金往往能讓窮苦人家傾家蕩產。

即便這樣,有些官員竟然還坐地起價,如果有人出不起這麼多錢,而軍隊的人數又夠用的話,那這些壯丁則會被賣到更為偏遠的地方做勞力。

說白了,此時國民黨做的完全就是土匪的勾當,綁票隨之敲詐勒索,倘若有民眾不服,那麼,撕票這種事情也是屢見不鮮的。

而且,士兵的死亡率出奇的高。很多記錄顯示,某些國民黨軍隊前一個月剛剛抓了上百壯丁,下一個月,這些人便死亡殆盡。

這是因為,軍隊高層將這些壯丁當做牲畜一般使用,不給飯吃,又要上戰場當炮灰。更有甚者,有些軍官做走私生意,直接把壯丁帶去給自己賣命當苦力。

所以,百姓一聽「抓壯丁」這三個字,就膽戰心驚。

有些青壯年為了躲避兵役,竟然狠心砍去自己的手指,或者弄瘸自己的雙腿。因為,相比於去國民黨當兵,落得殘疾已經算是不幸中的萬幸了。

對於這些情況,蔣介石還是一清二楚。

在西安的軍事會議上,蔣介石就直白的說:「比方我們的部隊駐老河口要派官長到四川去接兵……等到行抵駐地老河口附近,為要歸隊復命起見,就拼命在其附近捉拉民眾充數。以致發生張冠李戴,冒名頂替之事亦是不少,更有新兵既系臨時牽拉而來,為要防其逃走,乃用繩索患縛,視同罪囚,這種現象到處沿途可以看到。」

民心向背

可冠冕堂皇的話是最沒用的,到後期,由於軍隊內嚴重的貪腐已經隱隱威脅到了蔣介石自身的統治,蔣介石才裝模作樣地派了一些專職人,前去軍隊進行清查。

可是,查來查去,軍隊的現狀沒有改變,專職人員的口袋反而被黃金珠寶塞滿了。

蔣介石所做的,無非是說幾句漂亮話,偶爾還大表決心,說自己要徹查貪腐。

可是他這些話說的多了,老百姓再也不信了。

蔣介石的行動停留在口頭上,可他給老百姓帶來的苦難卻是實打實的。

蔣介石看不起底層民眾,他認為,只要大權在握,就可以一次又一次的靠著血腥鎮壓來捂住老百姓的嘴,可是,老百姓也會做出自己的選擇。

甚至,不只是底層百姓,就連蔣介石所依賴的商人階層以及知識分子,也都漸漸的對蔣介石失去了信心。

因為蔣介石心中,完全沒有家國天下的概念。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在為自己謀私利,為了眼前的一點點好處,他可以出賣人民,出賣國家。

蔣介石自以為這些醜事老百姓看不見,也無法反抗,可是,全國各地燃起的革命之火,就已經證明,民心向背,正是成敗的決定因素。

直到站在台灣的土地上,蔣介石依然想不通,自己為什麼會失敗。

在台灣,他做的是同樣的事情,強征入伍,大搞白色恐怖,實行大清洗和愚民政策,繼續縱容官員貪污腐敗,特務機構延伸到了台灣的方方面面。

他的一系列行為,將台灣搞得烏煙瘴氣,人心惶惶,他走到哪裡,就把苦難帶到哪裡。

所以,在他死後,民眾並不會懷念他。

人們只會慶幸,幸好,他是歷史的失敗者。

參考資料:

黃仁宇《從大歷史的角度讀蔣介石日記》

費正清、費維愷《劍橋中華民國史:1912-1949年》

孫萍《論抗日戰爭初期正面戰場失利的原因》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