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戰略錯誤和兩個錯誤戰略:關羽、孫權、曹丕為何都沒沉住氣?

半壺老酒半支菸 發佈 2024-03-03T02:48:28.883297+00:00

諸葛亮的《隆中對》絕大多數人都會背:「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諸葛亮的《隆中對》絕大多數人都會背:「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這計劃很好,但是裡面也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劉備成就霸業與漢室復興之間是否有矛盾?

劉備成就霸業,那就是要當漢朝的齊桓公、晉文公,而把漢獻帝當成式微的周天子,劉備就是劉卓、劉操。如果諸葛亮的戰略構想變成現實,在劉協看來,一切也還是換湯不換藥,劉備興而漢室衰。

諸葛亮願意幫助劉備成就霸業,這也是跟春秋策士學的,商鞅三見秦孝公的故事,大家想必還記得:第一次講帝道,秦孝公睡著了;第二次講王道,秦孝公興致索然;第三次講霸道,秦孝公聽得入迷,不知不覺間湊近商鞅,一連聊了好幾天。

如果諸葛亮跟第一次見秦孝公的商鞅一樣大講如何終於漢室,估計劉備也能睡著,《三國志》中劉備的「三顧」,是前兩次沒見著,還是見了面沒說到一塊兒,史學家還有爭議,易中天先生提出了這樣一個觀點:「可能去了多次,去了一次就談一次,越談越攏,越談越投機,越談越契合,越談感情越好,了解越深,劉備拍板,這就是我要找的人,諸葛亮也拍板,這就是我要找的人。」

諸葛亮要幫劉備成就霸業,具體方略是跨有 荊、益,保其岩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在練好內功的同時,東和孫權北拒曹操,在適當時機從荊州益州兩路出兵,分進合擊,一鼓而定天下。

後來發生的事情表明,諸葛亮的隆中對忽略了一點,那就是只有永遠的利益而沒有永遠的盟友,你想跟孫權「和」,孫權就一定跟你「和」嗎?

孫權背刺關羽襲取荊州,讓諸葛亮的隆中對成了空中樓閣,失去了荊州這個戰略支撐點和北伐出發地,「興復漢室」也只能盡人事聽天命了。

諸葛亮未出茅廬先定三分天下,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到章武二年(公元222年)發生的三件大事,徹底破壞了諸葛亮的隆中對構想,現在看來,關羽、孫權、曹丕好像都犯了戰略性錯誤,我們也可以說是一個戰略錯誤誘發了兩個錯誤戰略,並改變了漢末三國歷史進程。

一、關羽攻襄樊,小鼎鍋想燉大牛頭

雖然《三國演義》把劉備集團描繪得文智武勇,但有一點我們不得不承認,在魏蜀吳三國之中,蜀是最弱的一個,曹魏謀士們曾有過很客觀的評價:「蜀,小國耳,名將唯羽……劉備,人傑也,有度而遲,得蜀日淺,蜀人未恃也。」

關羽發動襄樊之戰,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頓兵樊城之下久攻不克,曹操派張遼徐晃星夜馳援,孫權派呂蒙陸遜白衣渡江,整個戰役期間,劉備都沒有給予關羽一兵一卒一粒米一捆草,這也許是劉備「見事遲」,也許是劉備心有餘而力不足。

我們細看三國史料,就會發現襄樊之戰和漢中之戰在時間上有交叉,關羽前期打得順風順水,而劉備在漢中則一直是苦苦支撐,坐鎮成都的諸葛亮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最後「男子當戰、女子當運」,掏空了家底才熬走了曹操。

劉備占據漢中,得其地而不得其民,曹操撤退的時候刮地三尺,席捲了全部百姓和資源,這場大戰,劉備只有消耗沒有補充,新地盤又需要大將帶重兵防守,讓他抽調兵力支援關羽,除非諸葛亮有撒豆成兵的本事。

得不到西川和漢中支援的關羽,在俘獲于禁七軍三萬人送往將領整訓之後,就發生了糧食危機:「魏使于禁救樊,羽盡禽禁等,人馬數萬,託以糧乏,擅取湘關米。權聞之,遂行,先遣蒙在前。」

關羽拿下于禁的三萬大軍後,並沒有撤回南郡休整,而是向樊城發起了總攻。

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荊州軍連續作戰,已經相當疲憊,糧草不濟,封賞不到,士氣低落是顯而易見的——曹仁能在大水即將泡塌城牆的情況下,以數千守軍頂住關羽猛攻,一方面是曹仁勇氣可嘉,另一方面也是關羽已成強弩之末。

小說中關羽打于禁輕鬆愉快,史料中的襄樊之戰卻十分激烈、兇險,關羽也被龐德一箭射中腦門,說明戰鬥已經白熱化,關羽中箭,對荊州軍的士氣也是一個沉重打擊:「(龐德)親與羽交戰,射羽中額。時德常乘白馬,羽軍謂之白馬將軍,皆憚之。

曹營有名將曹仁悍將龐德,另兩位名將張遼徐晃也正在趕來,關羽這時候應該發現自己發動襄樊戰役有些草率了:曹操兵多地廣,戰略儲備豐足,以荊州之力對抗曹操全軍,顯然是小鼎鍋想燉大牛頭——胃口太大。

關羽即使拿下襄樊,也擋不住曹操的全力攻擊,所以發動襄樊之戰很短視:曹操依然強大,劉備捉襟見肘,持久戰有利於魏而不利於蜀,當時還沒有出現諸葛亮預期的「天下有變」,劉備一時半會兒也不能親率益州之眾以出秦川,關羽獨木難支,崩潰只是個時間問題。

實力不如曹操,卻要發起主動進攻,即使沒有孫權背刺,關羽之敗也只是個時間問題,呂蒙和陸遜不過是壓垮駱駝的一根稻草而已。

二、孫權偷荊州,火中取栗燒了爪子

如果沒有呂蒙白衣渡江,關羽能不能撤回南郡也是個問題,徐晃那廝貪功心切,在連破關羽營寨之後,還展開了不依不饒的追擊。

孫權偷荊州,可謂豬八戒照鏡子兩面不是人:劉備固然恨他入骨,曹操曹丕父子也很鄙視他。

所謂「劉備借荊州」只是東吳一方面的說法,漢末亂世,有槍就是草頭王,荊州既不姓劉也不姓孫,在建安二十年,荊州這筆糊塗帳已經算清了:「孫權遣呂蒙襲奪長沙、零陵、桂陽三郡。先主引兵五萬下公安,令關羽入益陽。是歲,曹公定漢中,張魯遁走巴西。先主聞之,與權連和,分荊州,江夏、長沙、桂陽東屬,南郡、零陵、武陵西屬。」

荊州三分,除了曹操占據的襄陽、樊城,剩下的已被劉備孫權以協議的形式瓜分,既然已經劃定邊界,就應該在各自的地盤上收稅、屯糧、募兵,解決了赤壁歷史遺留問題的郎舅二人,終於可以攜起手來對付曹操了。

如果孫劉聯盟不破裂,曹操就不敢全力進攻任何一家,但是孫權偏要在曹劉之爭中火中取栗:「權內憚羽,外欲以為己功,箋與曹公,乞以討羽自效。曹公且欲使羽與權相持以斗之,驛傳權書,使曹仁以弩射示羽。」

孫權那點兒歪心眼,曹操一眼就看穿了:「勸我稱帝,這小子是想把我架在火上烤呀!」

孫權就像一個葛朗台,總想把別人丟在井邊的木桶提回家去,孫權對荊州也是如此:明明是三萬吳兵和兩萬劉備軍合力抗曹,孫權認為整個荊州全是他的,莫非是想讓劉備扎個木筏子飄在長江上?

劉備背刺關羽偷取荊州,孫劉聯盟就此破裂,雖然後來在孫權的請求下,正拉肚子的劉備答應恢復聯盟,但是斬將奪地之仇已經不可化解,即使劉備薨逝諸葛亮掌權,這個聯盟也是貌合神離同床異夢,誰也不敢傾盡全力對抗曹操。

孫權就像後來的老蔣,曹操就像鬼子,劉備從曹操手裡搶來的地盤,孫權偏說是自己的,他搶不過曹操卻去搶妹夫劉備,這種做法,讓當時的智識之士很是不齒,曹魏三公聯名上書曹丕:「權為犬羊之姿,橫被虎豹之文,邪辟之態,巧言如流,不思靖力致死之節,以報無量不世之恩。權所犯罪釁明白,非仁恩所養,宇宙所容。臣請免權官,鴻臚削爵土,捕治罪。敢有不從,移兵進討,以明國典好惡之常,以靜三州元元之苦。」

孫權背盟,失信於天下,得了荊州後睡覺都得睜著兩隻眼睛:一隻眼睛盯著曹魏,一隻眼睛盯著西蜀,最後鬧得精神也不太正常了。

魯肅活著的時候,建議將半個南郡借給劉備,就是想讓劉備頂在抗曹前線,給東吳休養生息的機會,等到曹劉兩家打得兩敗俱傷,東吳再出來坐收漁人之利。

孫權放著漁人之利不收,偏要猴急地火中取栗,最後真的被燒了貓爪子:「曹真等圍江陵,破孫盛;王凌與張遼等至廣陵討孫權,吳將呂范等船漂至北岸,凌與諸將逆擊,捕斬首虜,獲舟船,船人覆溺,死者數千;夏侯尚率諸軍與曹真共圍江陵,權將諸葛瑾與尚軍對江,尚夜多持油船,將步騎萬餘人,於下流潛渡,攻瑾諸軍,夾江燒其舟船,水陸並攻,破之。」

我們細看三國史料就會發現,在三國中期,曹魏一直揪著孫權猛揍,對蜀漢則採取守勢,諸葛亮不出祁山挑釁,就沒人搭理他——如果諸葛亮沉穩一些,等曹魏和東吳打得誰都撤不出來,那時候再東進或北伐,可能就會輕鬆許多。

諸葛亮以攻為守可能是迫不得已,曹丕在夷陵之戰剛結束,劉備在白帝城積蓄力量準備二次伐吳的時候,曹丕也沒能沉住氣:「命曹休、張遼、臧霸出洞口,曹仁出濡須,曹真、夏侯尚、張郃、徐晃圍南郡。」

三、曹丕征東吳,心急吃不了熱豆腐

劉備兵敗夷陵,是被擊潰而非圍殲,潰散人馬陸續歸隊,江州都督趙雲也率領一支生力軍趕來,孫權也感到了危機:「孫權聞先主住白帝,甚懼,遣使請和。」

孫權在跟劉備講和的同時,還給曹丕跪了:「權卑辭上書,求自改厲:『若罪在難除,必不見置,當奉還土地民人,乞寄命交州,以終餘年。』」

孫權主動求和,劉備答應了孫權的求和請求,都是因為曹丕出來攪局。讀者諸君可以試想一下:如果曹丕此時還在隔岸觀火,孫權豈能不宜將剩勇追窮寇?被逼到牆角的劉備,怎能不傾盡全力反擊?

曹丕要是有他父親的一半老辣,就該像曹操當初對付關羽和孫權那樣,兩頭拱火,對孫劉兩家都做出承諾:你們放心地好好打,我絕不抄後路!

孫權就是怕被曹丕抄後路,這才在獲勝後主動求和,給了劉備一個不得不下的台階。曹丕這個三十多歲的新皇帝還是沒沉住氣,心急火燎地要吃孫權這塊熱豆腐,結果是孫權燒了爪子、曹丕也燙了滿嘴大泡。

四、如果關羽、孫權、曹丕不犯錯,誰能一統三國?

關羽發動襄樊戰役時機不對,孫權偷取荊州大節有虧,曹丕錯失卞莊刺虎之功,如果他們反其道而行之,三國的歷史就完全可能改寫。

關羽是名將,但未必是梟雄,他沒有等完全穩定益州和漢中局面,就倉促向襄樊發動進攻,雖然俘獲了三萬曹軍,但是襄陽和樊城一個都沒拿下來(小說里拿下了襄陽),那三萬俘虜,孫權肯定也會連于禁一併交還。

襄樊之戰,是劉備集團由盛轉衰的關鍵節點,如果關羽等上三五年,積聚足夠的糧草,劉備把益州門閥收後再開戰,結果可能就會大不相同。

時光不能倒流,但歷史可以假設,讀者諸君如果生在漢末三國,肯定會給劉備、關羽、孫權、曹丕一些明智的建議:在您看來,關羽何時發動襄樊戰役時機最佳?如果呂蒙不夜襲公安、南郡,關羽能否頂住徐晃和張遼的夾攻?如果曹丕晚幾個月向東吳進軍,劉備和孫權之間會不會發生第二次決戰?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