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尼古拉教堂廣場(今博物館中心廣場)的前世今生

暢賞黑龍江 發佈 2024-03-03T19:00:56.879983+00:00

然而,隨著《中俄密約》的簽訂,中東鐵路的汽笛撕裂了這裡安靜的田園生活節奏,隨著鐵路的規劃建設與發展,哈爾濱開始了從鄉村到城市的嬗變,帶著屈辱,伴著堅強,艱難地邁出了近代城市化的第一步。

聖·尼古拉教堂廣場

(今博物館中心廣場)

前世今生

每一座城市都有歷史

每一個城區都有故事

今天

南崗博物館與您繼續分享

南崗故事

百餘年前,哈爾濱還是松花江畔小小的村落,如同蚌含沙里的一顆珍珠,靜靜地依偎在潺潺東流的松花江邊。然而,隨著《中俄密約》的簽訂,中東鐵路的汽笛撕裂了這裡安靜的田園生活節奏,隨著鐵路的規劃建設與發展,哈爾濱開始了從鄉村到城市的嬗變,帶著屈辱,伴著堅強,艱難地邁出了近代城市化的第一步。


哈爾濱開始建設之時,英國人霍華德出版的《明天的花園城市》的論著,他在這本書中闡述的城市規劃理念,以及對城市模式和功能的探討,正在當時的歐洲產生著影響。因此,不能排除在哈爾濱從事城市規劃和建設的工程技術人員對霍華德的一些理念的探討和接受,並從中得到啟迪,同時將其中的一些想法融入歐洲近代城市規劃理論之中應用於哈爾濱的城市規劃建設實踐。


哈爾濱的城市化建設都是圍繞中東鐵路建設展開的,中東鐵路管理局管理機構在香坊開始建設的同時,選擇了秦家崗(南崗),作為將來管理機構的真正落腳點。這裡遠離松花江邊,地勢較高,地質條件較好。從1898年開始,這裡作為哈爾濱的新城開始了重點規劃與建設。依照慣例,工程師首先進行了城市道路網的規劃,通過路網確定城市的基本框架,也為今後建築的建設位置提供依據。路網的規劃採用了歐洲的傳統規劃手法以及表現形式,並表現出與中國傳統城市格局的不同。


我國傳統城市的建設,由於對建築朝向的要求較高,特別是南向,由此引伸出路網的形式以正南正北的方格網為主。而歐洲國家早在古羅馬時期就提出了環形放射性路網系統的設計思想,使歐洲大陸國家的道路網系統設計普遍接受了這種理論。在哈爾濱這樣一塊沒有開墾的土地上建設和設計,對工程技術人員來說沒有任何思想、理論、學術上的桎梏和束縛,可以自由發揮和展示自己的想法和意思。可以說,這裡是對各種城市規劃建設理論進行嘗試和探索並付諸實踐的「試驗場」。


新城-秦家崗(南崗)的路網採用了方格網及放射性環路形式,規劃首先確定了中軸線,在90度垂直相交的中軸線交點上規劃了中心廣場-聖·尼古拉教堂廣場(今博物館中心廣場)。由於當時在廣場上確定建設了一個教堂(聖·尼古拉教堂),成為了城市制高點上的主要景觀,這也就使位於中軸線交叉點的廣場既有了交通功能又發揮了街心花園的作用。

遠眺秦家崗,曠野上可見一處處城建施工現場。遠處是正在建設中的聖·尼古拉教堂。


位於大直街中段的聖·尼古拉教堂廣場周圍街道四射,建築精美。



按照這個規劃的道路網系統,又進行了功能區的劃分,使各類用地功能明確。在中軸線兩側布置大型公共建築,由於道路較寬,所以建設的公共建築顯得宏偉,挺拔。而且道路是一條筆直的軸線,所以沿街會給人一種應接不暇的景觀效果。一些建築物的布置還留出了臨街的空間,給建築以展示自己形體的機會,同時也為人們創造了一個恰到好處的欣賞視角。






聖·尼古拉教堂選址在中心廣場中央,在未來城市的中軸線上,從地形上看又是這一地區的制高點。由於廣場未來作為交通廣場,因此,教堂成為從各個方向都可以看到的景觀,這就對教堂立面造型設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堂採用木構架井幹式結構,平面為希臘十字形,集中對稱布局。

聖·尼古拉教堂 (1966年拆毀)

現為紅博商場陽光大廳

陽光大廳內

複製教堂微型景觀

這裡既是商業中心

也是城市地鐵樞紐



梅耶洛維奇大樓(今哈爾濱市少年宮)

R.I.別列洛茲卡婭醫院曾座落在這裡,許多著名的猶太醫生在這裡出診,「荷花」藝術學校也曾在此辦學,培養了很多藝術人才,現為哈爾濱市少年宮用房。宮名由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朱德題寫。



積別洛索高大樓(今電力部門產權用房)

該建築建於1919年,1920年義大利在此設立領事館。


西


新哈爾濱旅館(今國際飯店)

建築紋飾對稱

建築紋飾各異



西


自1900年起,位於城市中軸線上的聖·尼古拉教堂在廣場上形隻影單的孤寂了好幾年。到1906年,才有另一座精美的公共建築——莫斯科商場(今黑龍江省博物館)在教堂廣場的西側開始建設。教堂與商場隔街相望,似乎是體現了精神信仰,又表達了物質需求。

莫斯科商場呈折線對稱布局,分為三段,中段臨著廣場,另外兩段分別呈折線與兩條有角度相交的街道平行(紅軍街和滿洲里街)。兩個連接體在折線轉角處成為過渡段,把三段建築連成一個整體。

莫斯科商場(今黑龍江省博物館)

建築上層的窗體為半圓形,又由窗間牆進行了分割。外牆為米黃色裝飾,為城市色彩增添一抹柔和之美。

1962年,我國著名詩人郭沫若先生為黑龍江省博物館題寫館名。


百餘年後的今天,廣場周邊的老建築依然矗立在街道之上,如立體的歷史教科書般向人們展示著她的過往。廣場中心的教堂已不復存在,一座代表著城市特色-雪花造型和科學技術成果-無模液壓脹形鋼球(通過注入到多面殼體裡的液體在內部增壓,逐漸膨脹成球。這個技術獲得世界獎項,誕生於哈爾濱工業大學)的造型裝飾點綴著城市的中心。

雪花代表了北國城市哈爾濱的風貌與繁榮。

圓球代表了哈爾濱市經濟、文化、科技、教育的結晶,也象徵著哈爾濱在祖國的版圖上所處黑龍江省的地理位置-天鵝項下的珍珠這一美譽。

玻璃台階,象徵著哈爾濱建設蒸蒸日上。

綠色寓意著「可持續發展」的哈爾濱經濟。

鋼球與立柱構成字母「H」,是黑龍江、哈爾濱和紅博廣場首字母。


時間在變,奮鬥的步伐不變。南崗,這個哈爾濱的中心城區一如既往的發揮著她的作用,厚重著城市的歷史,繁榮著城市的經濟,推動著城市的發展。


參考文獻: 《老哈爾濱歷史檔案》

《老哈爾濱》




講述城區故事


傳承歷史文脈


增強文化自信


煥發城市風采




END


文字編輯整理:桑穎

後期設計製作:桑穎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