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壯族三月三傳統習俗#

問題尛奮鬥女 發佈 2024-03-04T04:29:22.068299+00:00

農曆三月初三,俗稱「三月三」,是壯族人民舉行歌圩的日子。因此,又叫歌婆節(歌舞節)。一、廣西壯族「三月三」的經典傳說「如今廣西成歌海,都是三姐親口傳」,相傳附近有個財主莫懷仁想強搶劉三姐與他成親,劉三姐誓死不從,莫懷仁叫人把劉三姐拋入河中。

農曆三月初三,俗稱「三月三」,是壯族人民舉行歌圩的日子。因此,又叫歌婆節(歌舞節)。

一、廣西壯族「三月三」的經典傳說

「如今廣西成歌海,都是三姐親口傳」,相傳附近有個財主莫懷仁想強搶劉三姐與他成親,劉三姐誓死不從,莫懷仁叫人把劉三姐拋入河中。劉三姐順水漂流到柳州,幸被搭救,生活在魚峰山下。鄉親們聞訊,紛紛趕來學歌。後來她與一青年獵人結為夫婦,就一直在這裡傳歌。莫懷仁得知後,又勾結官府,把劉三姐夫婦拋入魚峰山下小龍潭。半夜,月明星稀,當鄉親們把他們兩個打撈上來時,忽然一陣清風,只見劉三姐和青年獵人騎在一條魚背上,一邊唱歌一邊騰空而去。自此,人們都說劉三姐成仙去了,便把劉三姐稱為歌仙。後世的人為了紀念這位歌仙,便在每年農曆三月三,劉三姐「成仙」的日子,唱山歌三天三夜,歌圩就此形成。

二、廣西壯族「三月三」的文化習俗

1.祭祖

有些地方的三月三主要是以祭祀為主,他們會所有人出動帶上祭祀用品去祭拜祖墳,其儀式主要有:除草添土,修整墓地,燒香上墳,供上祭品,跪拜敬酒,焚燒錢物,插標掛錢,燃放鞭炮,祈求祖先保佑家人幸福安康。祭拜完了大家會聚在一起吃飯,這種聚餐的方式很融洽,能夠增加彼此之間的認同感和家族感。

2.五色糯米飯

「三月三」節慶開始前,家家戶戶都會選出優質的糯米,用不同草藥的汁液浸泡糯米,使之染色後蒸熟,即為五色糯米飯。五色糯米飯除了象徵著五穀豐登、幸福吉祥外,因為五種顏色代表著陰陽五行、東西南北中五個方位,用於祭祀祖先,可祈求一年家人平安、莊稼豐收。此外,每年的三四月份正是人體寒氣最重的時候,而五色糯米飯有驅寒避邪的功效,不管大人還是小孩,適當進食一些五色糯米飯,有利於驅趕身體內的寒意。

3.撞彩蛋

在節慶期間,各家各戶精選出雞蛋,煮熟之後用各種顏料上色,其中大部分以紅色為主,因為紅色代表著紅紅火火的好兆頭。小孩們會將彩蛋掛在身上,在外出遊玩時,碰見相同掛彩蛋的夥伴,便可以玩起「撞彩蛋」的遊戲,將兩隻雞蛋對碰,沒有裂痕的一方則為勝者,在民間,成功撞破彩蛋的人寓意著撞到好彩頭。

4.繡球傳情

歌圩的繡球是姑娘們在節前趕製的工藝品,製作工藝都很精巧,個個都是絲織工藝品:十二花瓣連結成一個圓球形,每一片花瓣代表著一年中的某個月份,上面繡有當月的花卉。有些繡球做成方形、多角形等。繡球內裝豆粟或棉籽。球上連著一條綢帶,下墜絲穗和裝飾的珠子,象徵著純潔的愛情。

5.跳竹竿舞

兩根大竹竿平擺在地上,在兩根大竹竿外面,兩人一對,面對面持小竹竿,沿著大竹竿來回滑動碰擊,舞者在兩竿滑動相撞的空隙中跳動。舞蹈動作為模仿螞蟻、斑鳩、豹子、畫眉等動物形態起跳,活潑歡快。而竹竿舞一般分山間偶遇、搭橋過河、相戀、抬新娘回家四個環節組成,各個環節都流露出苗族青年男女真摯的情感與飽含著許多原生態的審美元素,古樸自然。

6.對歌談情

三月三歌圩是男女青年進行交際的好時機。每逢歌圩,方圓數十里內的男女青年聚集在歌圩點進行對唱。通常是男青年先主動唱「遊覽歌」,觀察物色對手,遇到合適的對象,便唱起見面歌、邀請歌。女方若有意就答應。男青年再唱詢問歌,彼此有了情誼,唱愛慕歌、交情歌。歌詞皆即興發揮,脫口而出。若姑娘覺得眼前的小伙子人才、歌才都滿意,便趁旁人不注意,悄悄將懷中的繡球贈與意中人,「他」則報之以手帕、毛巾之類的物品,然後歌聲更加甜蜜,遂訂秦晉之好。

優秀傳統文化經歷了歲月的考驗和提煉,留下來很多精華,閃耀著民族智慧與民族精神的燦爛光芒。因此,我們要把中國傳統文化習俗傳承下去。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