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行星上發現核糖核酸鹼基,難道人類真是天外來客?

時空通訊 發佈 2024-03-04T04:36:41.687715+00:00

一直以來,有關地球生命起源問題都存在爭議。科學的起源說大致分為兩種觀點,一種觀點認為生命是地球上土生土長的,從無到有,演化進化而來;另一種觀點則認為生命的種子是從宇宙中掉下來的,屬於天外來客。土生土長說認為,地球生命是地球無機物在長期複雜的化學過程中逐步演化出來的。

一直以來,有關地球生命起源問題都存在爭議。科學的起源說大致分為兩種觀點,一種觀點認為生命是地球上土生土長的,從無到有,演化進化而來;另一種觀點則認為生命的種子是從宇宙中掉下來的,屬於天外來客。

土生土長說認為,地球生命是地球無機物在長期複雜的化學過程中逐步演化出來的。地球在45億年前誕生時並無生命,只有無機物,後來經歷長期風雨雷電火山爆發等激盪,無機物漸漸演變出有機物,小分子漸漸演化出有機大分子,大分子再逐漸聚合成蛋白質和核糖核酸,再演化出原始生命。

天外來客說認為,宇宙中本身存在著生命的種子,如細菌孢子、動植物的種子等,這些生命種子很可能是具有生命的星球,因宇宙事件毀滅而殘存飄蕩在宇宙中的,通過隕石和宇宙塵埃飄落到地球,從此生根發芽結果,演化進化到現在的樣子。

迄今為止,這兩種觀點誰能勝出尚無定論。不過,近年來宇宙探索的一些重大發現,似乎對生命來自宇宙有了更多的支持。雖然到現在人們並沒有發現宇宙中任何生命存在跡象,但卻發現了許多的有機物甚至大分子,這說明在地球上至少在無機演化為有機這個環節,很可能更多地受到天外來客的影響。

而最近日本科學界發布的消息稱,通過分析「雛鳥2號」太空飛行器從小行星收集帶回的樣本,發現了RNA主要鹼基,無疑給天外來客說增添了砝碼。

這項研究由日本北海道大學大場康弘和日本海洋研究開發機構的高野淑識領銜,採用新研發的小尺度分析技術,分析了小行星「龍宮」上兩處位置採集的樣本,檢測到了尿嘧啶、煙酸(VB3)和一些其他有機分子,並進行了提取,得到了它們在「龍宮」土壤中的濃度和分布狀況。

除了尿嘧啶,研究團隊還檢測到了其他的四種鹼基,分別為腺嘌呤、鳥嘌呤、胞嘧啶、胸腺嘧啶,前三者加上尿嘧啶是組成RNA最主要的四種鹼基,其中的尿嘧啶取代了DNA中的胸腺嘧啶。

而RNA正是在機體內負責引導蛋白質合成的核糖核酸,蛋白質則是合成生命的最重要基礎,沒有蛋白質就沒有生命。

因此,從「龍宮」小行星取得的樣品分析證明,宇宙中遍布著最靠近生命合成的有機大分子,這樣至少說明,地球誕生後,完全無須經歷漫長的無機物到有機物演化過程,而是從誕生早期的隕石大轟炸時期,就已經得到了足夠的有機大分子,從而大大縮短了演化出生命的進程。

那麼,有沒有可能連有機大分子過渡到生命這一環節也省略,生命的種子本來就是直接從天上掉下來的呢?我想有可能,但起碼目前還缺乏證據。

生命是從天上掉下來的邏輯推理是:如果地球有一天被巨大的天體事件摧毀了,破碎成渣滓了,即使地球上的生命全部被毀滅了,但這些動植物乃至微生物的屍體殘渣,或遺傳信息和細菌孢子將會被凍結在寒冷的宇宙空間。

這些生命信息漂流到某個行星系統附近,就有可能以隕石或塵埃的方式掉落到行星上。如果這個行星是一個宜居星球,這些生命的種子就有可能在那裡重煥生機。

這種說法或許能夠解釋地球生命的起源,但並不能解釋最早最原始的那個生命從何而來,從宇宙大爆炸後到恆星行星的出現,最早總沒有「地球破碎」此類事件的吧,因此,最早的生命起源依然要回歸到從無到有的化學演化起源說。

因此,生命起源的研究依然漫長而燒腦。你說呢?歡迎討論。

【延伸閱讀:「隼鳥號」和「隼鳥2號」太空飛行器簡介】

這兩艘太空飛行器都是日本航天局發射的小行星探測器。

「隼鳥號」的任務是前往一顆編號為25143,暱稱為「系川」的小行星進行考察取樣,並將樣本送回地球。「隼鳥號」於2003年5月9日發射升空,於2005年7月到達「系川」附近並捕捉到這顆小行星,11月降落在「系川」考察取樣,期間幾經失聯,發生了一系列故障,幸好最終完成取樣任務,於2007年4月25日開始返程。

前後經歷了七年,行程近六十億公里,從距離地球2.9億公里的「系川」小行星取樣返回地球,於2010年6月13日到達澳大利亞上空,將裝有樣本的隔熱膠囊拋出降落到澳大利亞大陸後,以主體在大氣層燒毀的火花終結了這次使命。

「隼鳥2號」是「隼鳥」的後續姊妹探測器,大小差不多,但汲取了「隼鳥號」的一些經驗教訓,做了一些改進:如會在取樣前先發射一個金屬彈製造彈坑和粉塵,更便於取樣;增加了一個反作用輪,以避免「隼鳥號」發生過的故障等。

「隼鳥2號」的目標任務是接近編號為1999 JU3,暱稱「龍宮」的小行星,考察並降落到其表面取樣後,將樣品帶回地球。「隼鳥2號」於2014年12月3日發射升空,2018年6月抵達「龍宮」,2019年2月在「龍宮」著陸並收集了部分樣本;2019年4月,「隼鳥2號」向「龍宮」表面發射了一枚金屬彈,造成了一個約10米寬的撞擊坑,隨後探測器收集了被彈丸激起的物質。

2019年11月13日,「隼鳥2號」完成對龍宮的探測取樣任務,開始返回地球。2020年12月5日,在太空孤獨執行任務六年,行程約五十億公里的「隼鳥2號」回到地球家園上空,將裝有「龍宮」樣本的回收艙與本體分離,降落在澳大利亞沙漠中。

與「隼鳥號」命運不同的是,「隼鳥2號」沒有以壯烈犧牲的火花結束自己的使命,而是利用殘存剩餘燃料,改變飛行軌道,向編號為1998 KY26的小行星飛去,將於2031年抵達那裡,為人類探索事業奉獻最後的力氣。

這兩艘探測器取得了巨大成功。「隼鳥號」是人類第一次從小行星上取樣回來的探測器;「隼鳥2號」則是人類第一次從小行星帶回的沙子樣本中,發現了生命之源~胺基酸,首次確認了胺基酸在地球之外的宇宙中存在證據。

科學家們還從這兩艘探測器的探測經歷和帶回的樣本中,取得了許多世界首創的研究成果,這些成果發表在《科學》等世界頂級科學雜誌上,為人類對宇宙空間以及小行星和生命的研究起到了重大積極的作用。

時空通訊原創文章,請尊重作者版權,感謝理解支持。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