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哥窯瓷器

一個人報社 發佈 2024-03-04T06:21:57.680082+00:00

博物館瓷器自明代以來,人們對哥窯瓷器產地的認識始終未統一。哥窯瓷器產於龍泉、系章生一所燒的說法自明代嘉靖年間開始出現。至萬曆年間,又出現哥窯瓷器產於杭州鳳凰山下、所用原料和南宋官窯瓷器相同的觀點。對於傳世哥窯瓷器的產地,目前陶瓷學界仍存在爭議。

博物館瓷器

自明代以來,人們對哥窯瓷器產地的認識始終未統一。哥窯瓷器產於龍泉、系章生一所燒的說法自明代嘉靖年間開始出現。至萬曆年間,又出現哥窯瓷器產於杭州鳳凰山下、所用原料和南宋官窯瓷器相同的觀點。對於傳世哥窯瓷器的產地,目前陶瓷學界仍存在爭議。部分專家認為傳世哥窯瓷器系杭州鳳凰山老虎洞窯所燒造,老虎洞窯即南宋修內司官窯舊址。

也有專家提出「傳世哥窯」與文獻記載的「哥窯」並非同一概念,文獻描述的哥窯瓷器特徵與龍泉地區出土的黑胎青瓷相符。對於哥窯的生產年代,也有「宋代說」、「元代說」等不同觀點。這些問題的釐清,還有待於進一步的考古發現和科學研究。

這是一件南宋的哥窯膽式瓶。高14.2厘米,口徑2.2厘米,足徑5.4厘米。瓶小口,長頸,頸下漸闊,最長徑在近足部,圈足上寬下窄。

器身手拉坯成型,瓶內有多道粘結痕。器身釉面光澤內斂,釉色為灰青窯變泛黃,口部滿釉,無明顯紫口,底足有殘,露褐色胎骨。

通體施米色釉,開黑色、米色紋片,俗稱金絲鐵線,呈自右上向左的斜紋。此瓶造型秀美,器型為宋代所僅見,釉色潤澤,紋片典型。此類器傳世極少,彌足珍貴。

這件哥窯青釉魚耳爐,宋,高9cm,口徑11.8cm,足徑9.6cm。此爐造型仿商周青銅禮器簋,「S」形輪廓線上斂下豐,勾勒出端莊飽滿的體態。

腹兩側對稱置魚形耳,下承以圈足。造型古樸典雅。通體施青灰色釉,釉面密布交織如網的「金絲鐵線」開片紋,使素淨的釉面富於韻律美。外底有6個圓形支釘痕。

此件魚耳爐屬於清宮舊藏品,清代乾隆皇帝曾對其頗為賞識,摩挲把玩時曾擬詩一首,由宮廷玉作匠師楷書鐫刻於爐之外底。魚耳爐因可用來焚香且爐身兩側置魚形耳而得名,是宋代哥窯瓷器中的名品。元、明時雖有仿品傳世,但均貌似神離,無法企及原作之風韻。

故宮博物館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對傳世哥窯進行了史上最大規模的理化檢測,並取得了重要的成果,

呂純龍研究員代表故宮的整個哥窯研究團隊進行了綜述性的主題發言,提出了「典型傳世哥窯瓷器」、「哥窯型或官窯型瓷器」、「龍泉哥窯瓷器」三個不同的概念。

典型傳世哥窯瓷器主要指收藏於兩岸故宮、由歷代宮廷傳下來、以金絲鐵線為基本特徵的瓷器;哥窯型或官窯型瓷器指的是以上海任氏家族墓、南京汪興祖墓出土開片青瓷器為代表的考古出土元明時期瓷器;龍泉哥窯就是明代以來文獻記載的哥窯,基本特徵為紫口鐵足與具有淺白斷紋。


南宋 哥窯灰青釉貫耳八方扁壺



南宋 哥窯米黃釉貫耳壺



南宋 哥窯灰青釉海棠式爐



南宋 灰青釉三足尊式爐



南宋 哥窯灰青釉雙耳三足鬲式爐



南宋 哥窯灰青釉罐



南宋 哥窯米黃釉葵口碗(底刻乾隆御製詩)



南宋 哥窯青釉葵口碗



南宋 官窯青釉葵口碗



南宋 哥窯青釉葵口碗



南宋 哥窯青釉葵口碗



南宋 哥窯米黃釉大盤



南宋 哥窯米黃釉大盤



南宋 哥窯青釉大盤

哥窯瓷器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對後世產生深遠影響,明、清至今,一直被視作名瓷而進行仿燒。從傳世和考古發掘獲得的實物看,景德鎮御器(窯)廠在明代宣德年間已成功仿燒哥窯瓷器,清代雍正、乾隆時期達到興盛。



明宣德 仿哥釉碗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