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央媒接連翻車的背後,才是「孔乙己脫不下的長衫」

貓叔聊熱點 發佈 2024-03-04T09:18:51.347849+00:00

如果魯迅先生還在,他絕對想不到,100多年後的今天,他最喜歡的作品人物會以這樣的方式走紅網絡。他說,學歷不但是敲門磚,也是我下不來的高台,更是孔乙己脫不下的長衫。

01

如果魯迅先生還在,他絕對想不到,100多年後的今天,他最喜歡的作品人物會以這樣的方式走紅網絡。

最近,不少受過高等教育的年輕人,被「失意書生」的獨白擊中了。

他說,學歷不但是敲門磚,也是我下不來的高台,更是孔乙己脫不下的長衫。

他們說,如果我沒有上過大學,那我一定心安理得地去打螺絲。可是沒有如果。

他們說,讀書讓我不滿足於現狀,但又無力改變現狀……

那些在上學時曾嘲笑過孔乙己的孩子們,長大後才發現,現在的自己像極了孔乙己:

考不上秀才又脫不下長衫,想要文化人的尊嚴又時常被現實打敗。

於是,那些受過高等教育的年輕人,在卷又卷不動,躺又躺不平後,和語文課本上的孔乙己深深共情了。

他是魯迅先生1919年4月,發表在《新青年》第六卷短篇小說《孔乙己》裡的主人翁。

在先生的筆下,孔乙己是咸亨酒店裡,唯一一個穿著長衫還站著喝酒的人。

他讀過一些書卻沒能考上功名,他沒有好的家世,又沒有足夠能養活自己的本領,卻還偏偏放不下讀書人的架子,頂著自以為是的清高,喝著最便宜的酒。

酒店裡的長衫先生嘲笑他,孩子們嘲笑他,夥計們嘲笑他,就連干苦力的短衣工人也瞧不起他。

他知道自己落魄,卻又不願承認。

他本可以努力努力做個教書先生,卻又差點火候,只能憑著抄書寫信的本事維持生活。

可他心比天高,又好吃懶做,不願腳踏實地,最後連唯一的本事都荒廢了。

關於他的結局,先生沒有明說,只是用掌柜和「一個喝酒人」的對話,講了出來:

孔乙己長久沒有來了。還欠十九個錢呢!

他怎麼會來?他打折了腿了。

他總仍舊是偷。這一回,是自己發昏,竟偷到丁舉人家裡去了。他家的東西,偷得的麼?

後來怎麼樣?

怎麼樣?先寫服辯,後來是打,打了大半夜,再打折了腿。

後來呢?

後來打折了腿了。

打折了怎樣呢?

怎樣?……誰曉得?許是死了。

在先生筆下,孔乙己就是那個時代微不足道的小人物,甚至連他的「死」都沒人關心。

怪不得在時代的潮流下,即便已過了100多年,依然有人感嘆:

初讀不懂其中意,再讀已是書中人。

當年,孔乙己脫不下的長衫,就是當代大學生最後的尊嚴。

02

起初,「孔乙己文學」在網絡上一夜走紅,只是高學歷年輕人對現狀的自嘲和哀嘆。

但幾大官媒親自下場談起「孔乙己」,卻徹底把這把火燒旺了。

只是,他們的觀點引起了群嘲。

央視說:

孔乙己之所以陷入生活的困境,不是因為讀過書,而是放不下讀書人的架子,不願靠勞動改變自身的處境。

長衫是衣服,更是心頭枷鎖。呼籲當代有志年輕人們,絕不要被長衫困住。

央視的觀點很直白,孔乙己的悲劇,是他自己不願努力造成的,如果年輕人能放下面子,腳踏實地,不怕髒不怕累,那就不會出現「孔乙己」的焦慮。

接著,共青團中央也下場評「孔乙己」,依然把他的悲劇,歸結為「好吃懶做」、「總是偷」。

還說,所謂的「孔乙己文學」,是對安分守己寒窗苦讀年輕人莫須有的侮辱,並不是每個受過高等教育的年輕內心都住著一個自甘墮落的孔乙己。

對不起,恕我才疏學淺,我確實沒看明白兩大國字號官媒對「孔乙己」人物的解讀。

難道100多年前,先生筆下孔乙己的悲劇是他咎由自取?

按兩大官媒的意思,如果當時孔乙己能放下身段,能起早貪黑,能像那些短衣工人一樣出賣勞力,那他就不會以悲劇收場了?

顯然,他們連先生寫這個人物的初衷都沒能理解。

如果孔乙己能居尊,那為何還有這麼多近代民族義士要出國讀書?為何先生又要棄醫從文?為何還有新文化運動……

所以,先生寫孔乙己,並不是想抨擊孔乙己。

因為先生知道,孔乙己式的悲劇,並不是因為他好吃懶做、不上進、不願脫長衫造成的,而是這個時代,是這個時代對落魄讀書人的態度。

魯迅學生孫伏園曾問他,最喜歡自己的哪一篇小說?

先生不假思索地說,《孔乙己》,並給出了理由,被孫伏園記了下來:

《孔乙己》作者的主要用意,是在描寫一般社會對於苦人的涼薄。

你看,先生知道孔乙己是個「苦人」,但他的苦並不是自身造成的,他不願脫下長衫並沒有錯,錯的是當時的社會,是「一般社會」對他的「涼薄」。

換到今日,一樣適用。

北大教授錢理群,曾評價《孔乙己》時說:

魯迅所關注的不僅是孔乙己橫遭迫害的不幸,他更為重視的是人們對孔乙己的不幸的態度和反應。

可央視卻把這一切,歸為年輕人的心態問題。

共青團中央,把這一切,形容成墮落。

真是「文章寫盡太平事,不肯俯首見蒼生」,也難怪評論區會頻頻翻車。

因為,真正的文學從不站在政治和道德高度去審判,而是站在人性和普世的角度去理解。

而這背後,恰好就是「孔乙己脫不下的長衫」。

03

100多年前,孔乙己不脫長衫有錯嗎?

當然沒有。

十年寒窗,誰不為了金榜題名?

即便他沒能如願,但也成了穿長衫的讀書人。

長衫是那個時代對讀書人的象徵,承載了他的理想與報復。

他不願和短衫人為伍,不願丟掉讀書人的清高,不願屈尊降貴向現實妥協。

因為長衫雖破,但卻是他最後的尊嚴。

再來看100多年後,今天的大學生們,何嘗又不是這樣呢?

一個100多年前先生筆下的虛擬人物,卻成了100多年後現實生活中的我們。

到底是我們不願脫下長衫,還是這個時代容不下我們穿著長衫?

無論是脫下也好,還是穿著也好。

長衫對於我們大學生的意義,特別是貧苦大學生的意義,早就超脫了現實,上升為了理想和信仰。

要知道,有多少大學生為了穿著這身長衫,前仆後繼地去考公務員,考事業編,考國企……考各種證……

難道他們是不努力嗎?難道他們是好吃懶做嗎?難道他們是當代孔乙己嗎?

都不是。

長衫對於他們來說,只是對自己寒窗苦讀的一種見證。

這身長衫,對於他們來說,就是不能脫。

因為裡面寄託了父母的希望,自己兒時的夢想,就像出家人的袈裟一樣,是近乎信仰的追求和矢志不渝的精神。

但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有一部分人他們脫下了長衫。

就像央視在文末寫的那個中傳女碩士去火鍋店做保潔,畢業5年,存款5000 元。

難道這樣的選擇,真如文章里寫的那樣「她們並不是沒有機會取得別人眼中的成功,而是輾轉之後,選擇理想與現實二者之間的平衡」嗎?

當然不是。

她說,自己原本的夢想是成為一名編劇,然而書本用十幾年教會她理想,現實卻只用了短短一瞬,就教會她頭破血流,一朝夢碎。

所以,她只能微笑著說:

當我接受自己的失敗之後,其實也真的沒那麼可怕。

如果這是她的「理想」,那又何來「失敗」呢?.

當然,像她這樣的年輕大學生還有很多很多,不少人還畢業於985、211,甚至雙一流大學。

在現實中,她們放棄了理想,脫掉了長衫,去送外賣、賣豬肉、做保姆……

我們無法評論他們。

因為無論穿著長衫也好,脫下長衫也罷,這只是個人的選擇。

但我們的官媒卻站在了制高點上,何不食肉糜。

文章的最後,我想用一個網友的話作為結尾:

為了收割教育,他們在你讀書時,告訴你,一定要好好讀書,立志成才,長大後才能實現夢想。

為了收割勞力,他們又在你畢業時,告訴你,一定要脫掉長衫,認清現實,去工廠打螺絲沒什麼不好。

十幾年寒窗苦讀的汗水,沒人在乎,十幾年親恩供養的辛苦,沒人理會。嘴巴一張一合就是爹味十足的建議,手指一上一下就是指點人生的激昂,建議提了很多,就是沒有一個人為你的人生負責。

長衫脫掉容易,再穿上卻很難。

原創不易,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你的點讚、轉發與留言,是貓叔最大的動力!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