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城臥龍岡就是靠吸附襄陽而發展壯大的!

衝氣和 發佈 2024-05-04T17:47:51.831165+00:00

自元代蒙古人首次發明了宛城「臥龍岡躬耕地」以來,這個「臥龍岡躬耕地」就開啟吸附襄陽,吸收襄陽營養發展壯大的歷程。

我們都知道,在元代以前沒有所謂「躬耕之爭」,從三國時代開始,所有關於躬耕地具體地點的記載都是襄陽城西、漢江南岸,東漢歸屬南陽郡管轄的隆中!

自元代蒙古人首次發明了宛城「臥龍岡躬耕地」以來,這個「臥龍岡躬耕地」就開啟吸附襄陽,吸收襄陽營養發展壯大的歷程。

一、《元一統志》篡改史料,搶奪襄陽古蹟創造了臥龍岡躬耕地。

《元一統志》記載「臥龍岡,在南陽縣界內。諸葛孔明躬耕之地。又荊州記云:南陽縣西七里有獨樂山,諸葛孔明嘗登此山作梁甫吟......」

而實際上,不論是元以前還是元以後,關於荊州記中「諸葛亮作梁父吟的獨樂山」記載都是在襄陽的「鄧城西七里」。

可見,《元一統志》是靠篡改史料才證明了它創造的臥龍岡是躬耕地!這是吸了襄陽的古蹟。

二、「臥龍岡」之名來自襄陽

臥龍岡原本是宛城一條沒有史料記載的山岡。元代當地土人為了傍諸葛亮這個名人,才將其「號曰」為「臥龍岡」。

  • 對此南陽人李賢編撰的《明一統志》有明確的記載:「時人以孔明為臥龍,因其岡。」

原來臥龍岡也是「號曰」出來的!而孔明臥龍之名正是襄陽人起的。

  • 正史《三國志•龐統傳》記載:「襄陽記曰:諸葛孔明為臥龍、龐士元為鳳雛、司馬德操為水鏡皆龐德公語也。德公襄陽人......」

臥龍之名是襄陽龐德公所起,被一不知名小山岡吸走成就了臥龍岡!可見「臥龍岡」的智慧財產權本就屬於襄陽!


三、臥龍岡仿造隆中諸葛井

最早關於諸葛井的記載出自南北朝時的《荊州記》和《南雍州記》。

  • 南雍州記曰:隆中諸葛亮故宅有舊井一,今涸無水。盛弘之記云:宅西有三間屋,基跡極髙,雲是孔明避水台。先有人姓董居之,滅門後無復敢有住者。齊建武中,有人修井,得一石枕,髙一尺二寸,長九寸,獻晉安王。習鑿齒又為宅銘,今宅院見在。

可見諸葛井本就是所謂習鑿齒號曰「隆中」的標誌性建築。而臥龍岡自誕生以來,就仿造了隆中諸葛井。那怕「臥龍岡躬耕地」從元代南陽城正西五里,搬到南陽城西南七里的八里岡,仍在八里岡新躬耕仿造了一個新諸葛井。可見宛城臥龍岡對襄陽的吸附之深。


四、臥龍岡搶奪「南陽隆中」之名

襄陽城西二十里的南陽隆中之名,自三國時期首見於《水經》,此後被各種史料記載。特別是東晉習鑿齒《漢晉春秋》曰:「先主見諸葛亮於隆中,亮家於南陽之鄧縣,在襄陽城西二十里,號曰隆中。」從此隆中之名兩次記入正史。

而臥龍岡雖然在元代,通過篡改史料把自已打造成「躬耕地」,但在元以前沒有任何記載,存在一千多年的史料空白。所以臥龍岡又開始打起了「隆中」的主意。

本來隆中之名從三國《水經》首次記載以來,就是只指漢江邊、襄陽城西的東漢南陽隆中。不論是先屬南陽,後劃歸襄陽,其含義都是一致的。

由於南陽鄧縣隆中在許多古籍引用時被簡稱為「南陽隆中」, 有的直接稱為「隆中」,有的古籍引用《漢晉春伙》作注釋,有的沒有注釋,這就給小人作祟提供了可乘之機。

自明代開始,臥龍岡就把那些沒有注釋的「南陽隆中」或「隆中」都劃到自己名下,把自己包裝成「亦隆中」,從而人為製造出兩個隆中,推動了躬耕之爭。

然而歷史的真相也不是那麼容易掩蓋的。

明嘉靖皇帝下旨同意臥龍岡武侯祠,援引朝廷祭祀隆中武侯祠的慣例進行春秋祭祀時,在臥龍岡武侯祠立了一塊《勅賜忠武侯廟規祭文祭品檄文碑》,該碑記載:

「臥龍岡此亦隆中地,蓋秦以襄陽隆中為南陽郡也。」

這段文字告訴我們,臥龍岡就是在赤裸裸的搶隆中之名。誰讓你襄陽隆中曾屬南陽郡呢?誰讓你曾是「南陽隆中」呢?不搶你搶誰?不吸你吸誰?


五、抄襲隆中十景的景名

  • 明成化年間當時的荊南道觀察使吳綬在維修隆中武侯祠後,又修建了隆中「十景」,並每景作詩一首一共十首。包括三顧堂、六角井、古栢亭、躬耕田、梁甫岩、抱膝石、老龍洞、小虹橋、半月溪、野雲庵。
  • 此後成化犁庭的大功臣,將軍王越被貶安陸。他到隆中遊覽十景後,也每景作詩一首。
  • 明萬曆天啟年間文學家袁中道,也到過隆中遊覽,並在《珂雪齋集》中記載。「隆中即今襄陽伏龍山........有所謂三顧堂、六角井、古柏亭、躬耕田、梁甫崕、抱膝石、老龍洞、小虹橋、半月溪、野雲庵也,訊所云草廬處已為王家幽宮矣。」
  • 公元1592年,明萬曆二十年中憲大夫、督察員協院事左僉都御史李禎重修隆中武侯祠,作《重修隆中諸葛武侯先生祠堂記》,並立紀事碑於隆中。該碑今天還在隆中明碑亭中。碑文最後記載:「山之故跡:曰草廬、曰三顧堂、曰老龍洞、曰躬耕田、曰古柏亭、曰半月溪、曰六角井、曰小虹橋、曰梁甫岩、曰抱膝石、曰野雲庵。」

由此可見,明萬曆年間不僅有隆中「十景」,還增加草廬,形成隆中「十一景」。

而所謂臥龍岡「十景」,最早出現於康熙五十一年。南陽知府羅景重修臥龍岡武侯祠時,修建了臥龍岡「十景」,包括「草廬、老龍洞、躬耕田、古柏亭、半月溪、諸葛井、小虹橋、梁甫崕、抱膝石、野雲庵」,不久之後又增修了三顧堂。

你說巧不巧臥龍岡「十景」景名,與隆中「十景」幾乎一模一樣,更巧的是,所謂「十景」都其實是「十一景」。

這顯然不是巧合,必有一方在抄襲。

不會有人認為明代的隆中「十景」是抄襲清代的臥龍岡「十景」吧!

隆中「十景」最早出現的年代為明朝成化年間,而臥龍岡「十景」能確定的具體建造年代是康熙五十一年,比隆中整整晚了兩百多年。難道是隆中人穿越到200百年後抄襲的臥龍岡十景嗎?

事實很清楚,臥龍岡就是在抄襲隆中。


六、搶奪襄陽名人

諸葛亮躬耕十年,在宛城周邊沒有任何人際關係的記載。對於這個漏洞,臥龍岡又打起了襄陽主意。

先給諸葛亮岳父黃承彥搬家。據正史《三國志》記載:「襄陽記曰:黃承彥,高爽開朗,為沔南名士。謂孔明曰:聞君擇婦,身有醜女,黃頭黑面,才堪相配。孔明許。即載送之。時人以為咲樂,鄉里為之諺曰:莫作孔明擇婦,正得阿承醜女。」

臥龍岡把黃承彥從史書記載的「沔南名士」篡改為「沔陽名士」,在宛城黃龍廟安了一個家。把《襄陽記》中諸葛亮娶妻的故事編成了《宛城記》

又給鳳雛龐統在宛城安家。在紫山造了個鳳雛台,包裝成龐統的故居,說諸葛亮經常在此與龐統下棋。

真是搞笑,號稱「真躬耕地」的堂堂臥龍岡,沒有了襄陽人還是底氣不足啊!


自元代創造出臥龍岡躬耕地以來,臥龍岡就不斷吸血襄陽。吸襄陽古蹟、吸襄陽歷史記載、吸襄陽地名、吸襄陽景名、吸襄陽名人,吸了七百多年現在翅膀硬了,反倒污衊襄陽造假,對此行為只有用諸葛亮的經典名言才能形容。

不過有良心的人還是有的,宛縣人的先祖編撰的《光緒南陽縣誌》就如實記載:「然漢荊州八郡南陽居首襄陽(隆中)四(實)為鄧縣實隸南陽,故侯自表謂『躬耕南陽』。漢晉春秋亦謂亮家南陽之鄧縣在襄陽城西二十里,以此推之,南陽祀侯固宜歷代,迄今築居以像之,與隆中並稱,於以見侯德感人之深,而民之好之。

臥龍岡是「築居以像」隆中這就是永遠無法篡改的真相!@會溺海水的魚@古詩詞中英雙譯欣賞@南陽方正@白曜華@奔流到海不停留@蓑衣寒江雪@提醒辣語@世創說@斷鷹攀崖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