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述(東山村、曹操墓、定窯)

辛瓜地考古論史 發佈 2024-03-04T11:39:59.567399+00:00

2009年是中國考古學對外宣傳一個劃時代的年代,原因只有一個發現——安陽西高穴墓,也就是傳說中的曹操墓。

2009年是中國考古學對外宣傳一個劃時代的年代,原因只有一個發現——安陽西高穴墓,也就是傳說中的曹操墓。其原因,就是在沒完全實現統一認識,鐵板釘釘的 證據的情況下,下了定論,出現了在公眾宣傳和學術研究認識上的巨大歧義。特別是,業界兩個特別大的 大佬對這個事情認識完全不同,再加上二人之前的恩怨,可謂當年被傳的沸沸揚揚。而這個遺址的領隊,也被媒體電話打爆,而社會上的爭論如今數十年過去了,依然沒有平息。

言歸正傳,除了曹操墓,那2009年度十大考古發現還有哪幾處呢?

史前時期

河南新密李家溝舊石器

安徽固鎮垓下大汶口文化城址

江蘇張家港東山村遺址

三代時期

內蒙古赤峰二道井子夏家店下層文化聚落遺址

山東高青陳莊西周遺址

秦漢時期

陝西富縣秦直道遺址

陝西西漢帝陵考古調查及發掘

河南安陽西高穴曹操高陵

唐宋時期

河北曲陽澗磁村定窯遺址

江西高安華林造紙作坊遺址

評述:

2009年李家溝遺址發掘發現了舊石器晚期至新石器時代早期多個地層的堆積,絕對年代測定距今10300-8600之間。這是繼2011年老奶奶廟遺址後有一處舊石器晚期向新石器時代過渡的遺址。這對於始終缺少華北地區兩個時代交替資料的學術界而言,這個發現期待已久。。遺址舊石器時代晚期地層出土的石器具有華北舊石器晚期技術和類型組合的典型特徵,但同時出土較多不便攜帶的大型石器和就地取材的大石塊,又意味著居民生活的流動性降低,開始出現新的生計內容。遺址上的新石器早期遺存是全新的發現,陶器特徵很難同任何已知資料進行對比聯繫,石器群中仍保留著部分細石器,但和舊石器晚期相比,製作技術以及整個石器群構成都發生了變化,綜合對動物遺存等資料的初步分析,也表明當時人們的生計活動內容有了明顯變化。

垓下遺址相傳為秦末楚漢戰爭的垓下之戰所在地,遺址主體地貌為一台地。城牆內圈面積約15萬平方米。安徽固鎮垓下發現大汶口文化城址,這在淮河流域是第一次。同屬淮河流域與此距離並不很遠的龍山文化城址,已經發現了許多座,大致都位於北緯34°前後豫東南、淮北和蘇北的東西延長線上。不同的是,這個城址的年代比已經發現的龍山文化城址都早。從垓下出土的陶器判斷,它應該屬於淮北地區的大汶口晚期文化尉遲寺類型。由於該類型的文化多位於自西北向東南流去的淮河諸支流的兩岸,大致又處於中原與海岱兩個文化區的交匯和碰撞地帶,所以文化面貌雖更多表現為大汶口文化的特點,又帶有淮河中上游中原腹地文化的顯著特點。

東山村遺址崧澤文化早中期高等級大墓,與一般小墓實行分區埋葬。這種分區埋葬現象,在長江下游甚至在全國都是首次發現。東山村遺址讓我們對長江下游地區新石器時代的文化發展水平有了更深刻的認識。該遺址主要的遺存是崧澤文化時期的,遺址面積大,墓葬有等級差別,小墓、大墓分屬不同的區域。27座小墓總共才隨葬140多件器物,而有的大墓一個墓就隨葬56件器物。從埋葬方式和頭向分析,雖然年代有早晚之剮,但墓葬主人顯然屬於一個群體。隨葬品雖有多寡之分,但大小墓的主人顯然也應該屬於一個群體。不僅如此,從葬式、墓向和墓葬之間少見打破關係等特點判斷,該遺址馬家浜文化與崧澤文化居民之間也可能是連續發展的某種共同體,這不僅說明東山村居民曾在此長期定居,也說明其社會分化程度在崧澤文化時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文鍾鎮的二道井子遺址位於老哈河西側,占地3萬平方米,經內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2009年的發掘,了解到這是一處外圍建有土壕和夯土城牆的夏家店下層文化坡崗型遺址。已揭示出100多座地面起建的房址,許多房址三兩成組,圍蔽於院落中。尚有灰坑和埋葬遺蹟,並出土了陶、石、骨、蚌、鋼等各類遺物。在已發掘的夏家店下層文化遺址中,這是保存最為完好的一處。如此之多的土質遺蹟被逐一清理出來,這在國內同時期的遺址中也是少見的。通過這批彌足珍貴的田野考古資料,可清楚地了解當時建築技藝所達到的水準,更可通過道路和院落等遺蹟確認相關遺存的共時性,乃至探索整個遺址的布局結構,對當時的社會亦可做出一定的解讀。同時,在老哈河以西的區域,以往所見規模較大的夏家店下層文化坡崗型遺址往往被夏家店上層文化遺存疊壓和破壞,而二道井子遺址則無此類現象,這一『例外』當反映了該遺址在夏家店上層文化先民心目中的某種特殊性。總之,二道井子遺址的發掘為深入研究燕山南北地區的古文化提供了新的認識起點。

高青縣陳莊遺址目前已發掘面積達近9000平方米,發現西周早中期城址、西周貴族墓葬、祭壇、馬坑、車馬坑等重要遺蹟,出土大量陶器及較多的骨器、銅器、玉器等珍貴文物,在許多方面填補了山東周代考古的空白。西周城址是這次發掘的重要收穫,時代屬西周早中期,是目前山東地區所確認的最早的西周城址,也是魯北地區目前所發現的第一座西周城址。另一重要發現是位於城內中部偏南的夯土台基。由其結構和所處位置,初步判斷其與祭祀有關,或為「祭壇」,此為山東周代考古的首次發現,在全國這一時期也十分罕見,為研究周代的祭祀禮儀提供了寶貴的資料。這次發現的一批大中型墓葬,由其墓葬規模和隨葬品的情況來看應屬於西周時期的貴族墓葬。其中兩座帶墓道的「甲」字形大墓屬於西周時期高規格的貴族墓,對解讀該城址的地位與屬性可能具有重大意義。墓葬出土銅器上的銘文內容也表明其與齊國有直接的關係,尤其是銘文中的「齊公」字樣,為金文資料中首次發現,對研究早期齊國的歷史具有重要價值。此外,此次發掘還發現了山東地區首例西周刻辭卜甲。

秦直道是中國古代唯一沿山脊和高地選線的國家級交通大道,始於今陝西淳化,止於內蒙古包頭,目前全程已發現道路遺蹟約750公里。陝西境內已發現秦直道遺蹟498公里,其中富縣段長125公里,是直道全程中路段最長、遺存最典型的地區。樺溝口段直道位於陝甘交界處,呈西北~東南走向。在發掘區內還發現了與直道平行、且規格很高的夯土護坡,以及5條上山的之字形盤山道。對盤山道勘探發掘印證了直道道路的三要素:路土(包括車轍)、夯土護坡和排水溝。

關於漢代帝陵考古,西安和洛陽是兩處重地,關於洛陽東漢帝陵考古調查與發掘前已有提及。西漢帝陵考古工作是2006年9月開始實施的大遺址考古項目。4年多來,陝西省考古研究院漢陵考古隊採取「全方位調查、大面積普探、重點地區詳探、關鍵部位試掘、高精度測繪及資料數據化」的工作思路,田野工作與資料整理齊頭並進,取得了較大成果。截至目前,已先後完成漢武帝茂陵、「周陵」、漢平帝康陵、漢元帝渭陵的考古調查與勘探,以及茂陵2號建築遺址的(部分)發掘工作。漢惠帝安陵、漢哀帝義陵的考古調查與勘探進入尾聲,茂陵帝陵南側外藏坑的發掘工作正在進行。西漢帝陵田野考古工作的新成果,為西漢帝陵乃至中國古代帝王陵墓制度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礎。

西高穴大墓位於河南省安陽市西北。 結合墓葬的形制、規模、出土文物、出土銘牌銘文的內容、字體、出土墓主人骨骼的鑑定.並結合魯潛墓誌和西門豹祠等的相互位置,以及歷史文獻記載的魏武帝陵位置,最終判斷此墓的墓主人是魏武帝曹操,此墓系魏武帝曹操的高陵。特別是那些帶有「魏武王」銘文的文物出土,為確定墓主人為魏武帝曹操提供了重要證據。此墓葬墓主人曹操去世和入葬的年月清楚,紀年明確,為東漢、魏晉時期墓葬的斷代起到了標誌性作用。曹操所開創的魏晉南北朝薄葬制度是從兩漢到隋唐喪葬制度的過渡階段,在中國喪葬制度演化的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對我們全面了解中國喪葬制度的演化過程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僅憑藉一個魏武王的牌子就斷定這是曹操的墓葬,似乎證據不足,雖然很有可能但是還是欠嚴謹。而之後的揚州曹莊隋煬帝後墓南昌西漢海昏侯劉賀墓顯然吸取了曹操墓的教訓,在定性方面更加謹慎。

定窯是明清時期所謂的宋代五大名窯之一,與汝、官、哥、鈞諸窯齊名於世。定窯以其精湛的印花白瓷和首創的覆燒工藝,在中國陶瓷發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定窯遺址位於河北省曲陽縣澗磁村、北鎮村及野北村、燕川村一帶,其中澗磁、北鎮窯區保存最好、規模最大。本次發掘取得了一批全新而豐富的實物資料,是近年來陶瓷考古的又一重大發現。 其一,發現的遺蹟豐富,窯爐保存完整。這次清理的11座窯爐中有保存較好的五代窯爐2座、宋代窯爐1座和金代窯爐3座。均具有通風道長、火膛較深、煙囪寬大等特徵,是深入探討定窯窯爐結構和燒成工藝的重要材料;其二,地層堆積豐富,有助於確定燒制年代。這次清理的文化層不僅分屬於過去已知的五代、北宋和金代,還出土了一批中晚唐和元代遺物,尤其是地層中出土的一些紀年材料,為確定定窯的始燒和衰落年代提供了依據; 其三,出土的帶款器物,展現了定窯貢御史。這次出土的瓷器標本達數千件,有不少屬於貢御的定窯精品。五代、宋初地層中的「官」字款白瓷,與河南鞏義宋太宗元德李後陵隨葬的同類器物完全相同。北宋地層中的「尚食局」、「尚藥局」款和龍紋裝飾瓷器,顯然是貢御之物,為史料中「瓷器庫在建隆坊,掌受明、越、饒州、定州、青州白瓷器及漆器,以京朝官三班內侍二人監庫」的定州白瓷器找到了產地。

華林造紙作坊遺址位於江西省高安市華林風景名勝區管委會東溪行政村的周嶺自然村。2007年9~10月對其進行了第一期考古發掘,揭露出大批與造紙工藝有關的遺蹟。經專家論證,一致認為該遺址是我國首次經過科學發掘的造紙遺存,也是目前我國發現的時代最早的一處造紙作坊遺址,對探討我國四大發明之一的造紙術的發展史有著重要價值。

如果您喜歡我的分析,可以點讚或關注我,繼續看我關於文物考古的分享。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