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雜談·第三期 | 美哉!秦淮河房

秦淮文化 發佈 2024-03-04T14:27:03.412250+00:00

在城南地區,秦淮河由東關頭入城,在城南蜿蜒十里,再由西關閘出城,其幹流、支流幾乎覆蓋了整個城南地區。

金陵雜談 第三期

美哉!秦淮河房

在城南地區,秦淮河由東關頭入城,在城南蜿蜒十里,再由西關閘出城,其幹流、支流幾乎覆蓋了整個城南地區。過去的秦淮河,是城內重要的交通及商業通道,明清以來,河岸兩旁民居建築比鄰而建,蜿蜒連綿,高低參差,這類沿河而造的古民居,就是秦淮河房,也叫「河廳」。秦淮河房繁華之時,真有「家家盡枕河」的盛況。

本期金陵雜談欄目,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美麗的秦淮河房吧~

第三期

美哉!秦淮河房

河房的建築之美

河房是十里秦淮兩岸一種特殊的建築,其特點是前門臨街,後窗面水,大多二進或者三進,正房對河開大窗,臨水的一進向河面挑出,凌波而立,下埋木樁石墩或石構件,上築軒、閣、亭、台,別有一番風味。吳敬梓在《儒林外史》中多處描述過河房,當年他從安徽遷來南京定居,購置的秦淮水亭就是這樣的河房。

糖坊廊及河房內的跑馬樓

河房的建築完全秉承中國傳統美學「方整劃一、主從分明、軸線貫通、層次井條」的原則,一般為兩至三進,每進三楹,屋項築馬頭封火牆,前廳臨街,有照壁、客廳,雕刻精緻,後宅瀕河。最後一進為兩層花樓,河廳(亦稱船廳)設有木圍欄,外檐「迴廊掛落花格窗」,極具秦淮河房的典型特徵。有的河房樓下還有一條石砌甬道可直抵河濱船塢,「移步便登畫舫,打槳秦淮」,這是何等之美。

張岱《陶庵夢憶》卷四《秦淮河房》,描繪了當時的盛況:

「秦淮河房,便寓、便交際、便淫冶,房值甚貴而寓之者無虛日。畫船簫鼓,去去來來,周折其間。河房之外,家有露台,朱欄綺疏,竹簾紗幔。夏月浴罷,露台雜坐,兩岸水樓中,茉莉風起動兒女香甚。女客團扇輕紈,緩鬢傾髻,軟媚著人。年年端午,京城仕女填溢,競看燈船。好事者集小篷船百什艇,篷上掛羊角燈如聯珠。船首尾相銜,有連至十餘艇者。船如燭龍火蜃,屈曲連蜷,蟠委旋折,水火激射。舟中鐓鈸星鐃,謨歌弦管,騰騰如沸。仕女憑欄轟笑,聲光凌亂,耳目不能自主。午夜,曲倦燈殘,星星自散。」

張岱的文章寫出了河房河廳之美,美在她的外貌。從盒子式的堆砌變成自由平面的展開,向水面要空間,向空間要布局,整個河房建築鱗次櫛比連成一排,「青磚小瓦馬頭牆」,猶如鋼琴上的黑白鍵,調動著人們的審美意趣,仿佛在欣賞一曲凝固的音樂,欣賞江南水鄉「小橋、流水、人家」的優雅意境。佇立秦淮河兩岸,盡可領略家家「枕河而居」的靈韻。

河房的詩意生活

明朝《南都繁會圖》中的秦淮河房

隨著秦淮河商業的繁榮,秦淮河成了南京城對外對內貿易的主要航道,且不說外省外地的大量商品源源不斷地運來南京,就是說起對內貿易也十分有趣。

民間所建河房,往往在臨河後廳的地板上裝有一塊可以開啟的木蓋板,如若需要購買魚蝦水產、青菜蘿蔔等食品,只需推開窗戶,對著秦淮河的船戶一聲吆喝,立馬就有小商船駛到你家河房下面,主人家只要從地板洞口或窗戶里放下帶有吊繩的吊籃和零錢,即可購買到你所需要的物品,尤其是傍晚時分,有竹梆聲貼著水面飄進了一家家河房,熟悉這竹梆聲的娃娃們便纏著大人,指著不遠處小船上一閃一閃的石油汽燈,鬧著要買甜酒釀和五香茶葉蛋,大人便會從窗沿下或掀起地板蓋,將零錢放入竹籃中吊下去,讓船老闆將食品裝入籃子裡拎上去,整個買賣就那麼簡單、便捷,公平交易,老少無欺。

攝影 雲中君

河房帶給市民的方便還不僅僅如此。

那些一溜排開的河房河廳,隔一段距離就有一處台階碼頭伸入水中,有的還是選用不易腐爛的跳板,搭在河中的H型架子上,這裡是秦淮河人家淘米、洗菜、漿洗被單和衣服的地方,不用提水、潑水,整個一條秦淮河就是婦女們的天然洗衣盆,一件件花花綠綠的衣服在水裡漂洗,如水上芙蓉盛開,成了又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釣魚台192號古河房,前後兩進平房,後進為河廳,臨河另有一座小亭,形式別致為其獨特之處。

信府河55號河房的下面,還用磚頭砌了隔牆,寬窄正好容得下一艘小木船,如果恰逢大風大雨,此處河房下還可容留外來船戶遮風避雨,真正成了秦淮河上的「避風港」,由此可見秦淮河房主人的善良與寬厚。

南京的一些節日向來有放河燈、划龍舟、賞月的習俗。住在秦淮河旁的人家,是最有福氣的,人坐在家中,便可一飽眼福。早在洪武五年元宵,朱皇帝就下令在秦淮河放水燈萬盞,河上漂著一叢叢荷花燈,中燃蠟燭,隨波漂流,「夜間推河窗觀之,數星明滅,忽聚忽散,殊有幽趣。」水上水面燈火輝映,上下明亮,五光十色,正如《紅樓夢》中元春所說:「荷荇鳧鷺諸燈,上下爭輝,水天煥新,真是玻璃世界,珠寶乾坤。」

攝影 雲中君

逢到端午節,南京的河幫、江幫、木牌幫常咸集於此賽龍舟,船頭上有娃兒演戲,鑼鼓助興,甚至河旁人家還向水中投擲活鴨子,讓龍舟競爭取之,「奪標」場面熱烈非凡,盛況空前。

到了中秋節,南京市民還有秦淮河賞月之習,有的人興致勃勃登上秦淮河上文德橋,要圓一圓觀文德橋半邊月之夢;有的人舉家來到文德橋畔得月台茶社,借坐河畔月露台,斜倚花崗石雕欄,靜心品茗賞月;還有人乾脆登上畫舫蕩舟漣漪,賞天上玉兔水中明月,其樂融融。

李白曾於秦淮河畔的孫楚酒樓賞月醉酒

此時秦淮兩岸人家,「憑波俯影,間以垂楊,盛暑則軒欞悉去,遍桂湘簾...水檻風欄,羅列惠蘭、茉莉、魚子蘭諸花。閨人溶罷,紈扇生綃,閒跳遊艇,謂之神仙中人可也。」民國文史專家夏仁虎在《歲華憶語》一書中,概括了秦淮河房的諸多功能,浣洗方便,出行快捷,坐在河房家裡即可觀景、納涼、購物等,讚美之情,溢於言表,簡直把秦淮河人家寫成了神仙過的日子。難怪我國著名的散文大師俞平伯、朱自清在同題散文《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裡,也那麼動情地描寫秦淮河的魅力,還有「河房裡面亮著晃晃的電燈,電燈的光射到水上,婉蜒曲折,如跳舞的仙女的臂膀......。

由於歷史上的種種原因,秦淮河房屢建屢毀,據《十里秦淮志》載,秦淮河畔有一大批建築精美的河房現已圮廢,如明虢國公俞通海的河房,中山王徐達家族的徐府河房,清代劉銘傳的劉河廳等,俱已無存。故到了民國,《首都計劃》裡曾制定出保護方案:「繼續保留原有的河房風格,其他民居都遠離河道,然後在堤岸上栽草種柳,再修一條很寬闊的馬路,將河道與建築物有效地隔開。」可惜的是,計劃的實施並未有大的進展。

1984年後,有志於保護秦淮河明清古建築這豐厚文化遺產的有識之士,便決定投入巨大的財力人力,疏浚改造秦淮河,讓沿河的樓台、河房水閣,重新恢復明清江南街市的風貌,修舊如舊,煥發光彩。

1985年,政府決定復建魁光閣,精心打造這一南京城標誌性的建築,三層六面的魁光閣,翼角高挑,雕樑畫棟。臨水的翠苑長廊,通過隔扇、漏窗與秦淮河零距離接觸。

夫子廟魁光閣與對岸河房

《老明信片·南京舊影》

今天的夫子廟魁光閣與對岸河房

1987年又在秦淮河泮池南邊建起秦淮風光帶最大的一組河房建築——秦淮人家,以及重新修葺的「李香君故居」、「秦淮水亭」、「吳敬梓故居」等等。

近年隨著城市的建設進程加大,秦淮河房的保護利用更加規範,在保護和利用秦淮河房的工程中,有不少得意之作,受到了廣大市民的歡迎。

經過修復的秦淮河風光帶,以夫子廟為中心,秦淮河為紐帶,包括瞻園、夫子廟古建築群、白鷺洲、中華門城堡,以及從桃葉渡至鎮淮橋一帶的秦淮水上遊船和沿河景觀,可謂集古蹟、園林、畫舫、市街、河房廳和民俗民風於一體的旅遊線,極富情趣和魅力。秦淮河房也像一串明珠拭去灰塵污垢,重新輝映在母親河的胸前。

流光溢彩秦淮河

END

文字來源:徐龍梅,《美哉!秦淮河房》

圖片來源於網絡

來源:南京市民俗博物館

編輯:陳琪

審核:徐成德、康燕

發布:陳琪

僅供交流分享,不涉及商業用途,版權屬於原作者,如果分享內容侵犯您的權益,或所標來源並非第一原創,請聯繫後台,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審核處理。

點分享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