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做皇帝,他是笑話;做詞人,他是神話

老謝語文堂 發佈 2024-03-04T14:36:14.371873+00:00

李煜:做皇帝,他是笑話;公元975年11月27日,北宋攻破金陵城。南唐後主李煜肉袒出降,建國39年的南唐滅亡了。

李煜:做皇帝,他是笑話;做詞人,他是神話

來源:詩詞世界(ID:shicishijie)

公元975年11月27日,北宋攻破金陵城。


南唐後主李煜肉袒出降,建國39年的南唐滅亡了。


李煜從一國之君,淪為了囚徒。


前半生,他從南唐國主的寶座上走下來;後半生,他走上了「千古詞帝」的寶座。


李煜的前半生,做皇帝,就是一個笑話。


沒有守國之志,只想做個逍遙王公


南唐一共經歷了三個國君,開國皇帝李昇、中主李璟、後主李煜。


李煜初名李從嘉,是李璟的第六個兒子。上面五個兄長,這皇帝的位子怎麼也輪不上他。


李煜本人也沒有雄心壯志,一心只想做個逍遙王公,他給自己取名鍾隱,意為隱居鐘山的意思。


後來,作為太子的大哥李弘冀鴆殺了被立為「皇太弟」的叔父,李煜為了避禍,更是閉門讀書,不問政事。


他寫下一首《秋鶯》詩:


殘鶯何事不知秋,橫過幽林尚獨游。

老舌百般傾耳聽, 深黃一點入煙流。

棲遲背世同悲魯,瀏亮如笙碎在緱。

莫更留連好歸去,露華淒冷蓼花愁。


在露華淒冷的深秋里,殘鶯最好還是南歸吧,不要在此流連,更不必再賣弄嘹亮的歌喉了!言外之意,面對複雜的時局,唯有獨善其身靜默退守,才是唯一的出路。


退守隱居,這是早年李煜的人生態度。


李煜還有兩首特別有名的《漁父》詞:


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無言一隊春。

一壺酒,一竿綸,世上如儂有幾人?


一棹春風一葉舟,一綸繭縷一輕鉤。

花滿渚,酒盈甌,萬頃波中得自由。


字裡行間可以感受到李煜對漁父自在生活的嚮往。


生在皇家,卻期待做一個隱士,說明李煜對政治沒有興趣,更沒有為國家圖謀的打算。沒有志向,政治上的一切都無從談起。


沒有守國之策,耽於遊樂


造化弄人,最不想當皇帝的李煜,最後卻成了一國之君。


959年,太子李弘冀去世,李煜的其他幾個兄長也都亡故了,於是,李煜成為了南唐國主。


李煜一即位,就給宋太祖趙匡胤上了一道《即位上宋太祖表》,在表文中,李煜直接表忠心:我只想做您的臣子,如果有異心的話,就遭天遣。


惟堅臣節,上奉天朝,若曰稍易初心,輒萌異志,豈獨不遵於祖禰,實當受譴於神明。

——《即位上宋太祖書》


南唐地處江南之地,雖然富庶安寧,其實內外交困,與周邊他國多有爭端,在他國傾軋之下,南唐的國土日益縮小,國勢日益衰敗。


當了一國之君的李煜,他的夢想依然是偏安一隅,繼續過逍遙王公的生活。


李煜早期的詩詞作品,詞風瑰麗、旖旎柔情,盡述宮闈之樂、閨房之趣。


如《木蘭花·曉妝初了明肌雪》一詞,嬪妃宮女滿宮殿、晚間歌舞魚貫列,飲酒聽歌、月夜踏馬,一派歌舞昇平,可以說是他為帝時縱情聲色的真實寫照。


對於治國方略,李煜卻並沒有多大才能,也無法接受臣子們的忠諫。


監察御史張泌上書,提出治國措施;汪煥死諫後主沉迷佛教,李煜都不採納。


國家日益削弱,廖居素慷慨直諫,希望李煜醒悟,不被採納,閉門絕食而死,臨死前手書大字「吾之死,不忍見國破也」。


潘佑數度上書討論時政,態度比較激烈,李煜怒而問罪,潘佑被迫自殺。


後來,趙宋下詔歷數李煜的罪行,有一條為「殺忠臣」,指的就是逼迫廖居素、潘佑等忠臣自裁。真是諷刺。


當上國君之後,李煜耽於遊樂,對於國家大事,他既無心,也無力,他並沒有治國方略和治國才能,對於什麼該聽,什麼該做,依然糊塗。如此國君,南唐的結局可以想見了。


錯誤判斷形勢,政治上太過天真


一直以來,李煜都是小心謹慎的侍奉宋朝。


李煜繼位後,幾乎每一年都會給宋朝納貢,宋太祖昭憲皇后去世,貢宋安葬銀一萬兩,綾、絹各萬匹。賀宋滅蜀,貢銀絹以萬計。


除此之外,他還自降身份。開寶四年(971年)十月,宋太祖滅南漢,屯兵漢陽,李煜非常恐懼,去除唐號,改稱「江南國主」,並遣其弟鄭王李從善朝貢。


李煜太過天真,以為臣服宋朝,多多納貢,就能保全南唐。可趙宋的目的,是天下一統,絕不允許江南小朝廷的存在。



974年,李煜繼位13年了。


趙匡胤下詔令李煜來開封朝見,李煜怎麼敢去開封,根本就是有去無回。


趙宋大兵壓境,李煜派堂弟李從鎰北上,進貢大量絲織品、茶葉、金銀器皿,上表乞求退兵。


可趙宋卻不理李煜的乞求,繼續進攻。李煜派徐鉉進朝,徐鉉在宋朝殿上慷慨陳詞:江南以子事父,進貢多年,李煜無罪,宋朝師出無名。


宋太祖一句話讓徐鉉啞口無言:爾謂父子者,為兩家可乎?


然後,宋太祖手持利劍,說了一句流傳很廣的名言: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呼?


975年11月27日,金陵城破,李煜與臣子共45人肉袒出降,祖孫三代建立起的基業,一朝毀滅。三千里富庶之地,歸於他人。


在國破的最後一刻,李煜還在求神拜佛,保佑趙宋軍隊不要攻破城池,其政治幼稚可見一斑。


李煜身死國滅,為天下笑。



做皇帝,他是一個笑話

做詞人,他是一個神話


清代學者郭麐嘆息李煜:做個才子真絕代,可憐薄命做君王。


清人沈謙說:李後主拙於治國,在詞中猶不失為南面王。


治國不是李煜的強項,可是,在填詞上,他是當之無愧的「王」。


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句便工。李煜最好的詞,多作於亡國之後。


不論是「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還是「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無不沉痛,字字如珠泣血。



在痛定思痛後,他由亡國之悲上升到對人生意義的拷問,使悲傷的情感具有廣義的普遍性。他直面人生的悲哀,揭示生命悲劇的本質,讀後讓人警醒。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詞至李後主,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詞而為士大夫之詞。


在李煜之前,花間詞多以艷情為主,到了李煜,他以詞傾吐家國之感,使詞擺脫詞沉於花間的傳統風格。


從此,詞不再的只有旖旎的情態,不再只是表達愛情,亦能豪邁抒懷,亦能慷慨述志,詞的內容更加豐富了。


於是,李煜成了文學史上的豐碑,他成為「詞中之帝」。


李煜被俘三年後,被宋太宗賜死。李煜一生中最經典的詞作,都作於這三年。


明代學者徐士俊感慨:天何不使後主現文士身,而必予以天子位。位不配才,殊為恨恨。


是啊,許多人感慨,如果李煜只是一個文士,人生可能就不會那麼屈辱。


還有人說,如果李煜沒有經歷從「一國之君」淪為「階下囚」的巨大人生落差,他也寫不出這些打動人心的詞作!


歷史沒有如果。


五代十國,五十四年的亂世,十五個王朝統治天下,五十多個皇帝,十幾個割據政權,已化為歷史的雲煙……只有李煜,隨著「一江春水」傳於後世,吟詠不斷。


在歷史中,他不配做一個皇帝;可是,在詞史中,他是當之無愧的「千古詞帝」。


(文章來源:詩詞世界)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