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的「禮儀玉器」:(3)玉圭

陳希民鑑藏 發佈 2024-03-04T16:11:53.427253+00:00

原創--陳希民(請多關注)三、玉圭:古代帝王諸侯朝聘、祭祀、喪葬時所用的玉制禮器,為瑞信之物。一般為長條形,上尖下方,也作「珪」,形制大小因爵位及用途不同而異。《說文》中稱「剡上為圭」,指的是上部尖銳、下端平直的片狀玉器。

原創--陳希民(請多關注)

三、玉圭:古代帝王諸侯朝聘、祭祀、喪葬時所用的玉制禮器,為瑞信之物。

一般為長條形,上尖下方,也作「珪」,形制大小因爵位及用途不同而異。

《說文》中稱「剡上為圭」,指的是上部尖銳、下端平直的片狀玉器。

「玉圭」是六器中最繁雜的一種重要的禮器,一般以為玉圭是由玉斧演變而來的。

因此考古界,把新石器時期至商周時期的許多玉斧及方首長條形玉器都定名為「圭」。

龍山文化玉圭,為長條形,平首帶穿孔,以素麵為多。

少數在下端飾有陰線弦紋,精美者刻有獸面紋,紋飾有明顯的刻劃痕跡。

齊家文化玉圭,基本為光素無紋,長條形,尖首,上寬下窄,帶穿孔,為嗽叭孔。

真正標準的尖首形「玉圭」始見於夏商,而盛行於春秋戰國時期。

商代的玉圭一般有兩種形制,一種平首,圭身飾雙鉤弦紋;一種尖首平端,近似後代的圭。

周代玉圭,以尖首長條形為多,圭身光素。

《周禮.春宮典瑞》有大圭、鎮圭、桓圭、信圭、躬圭、谷壁、蒲壁、四圭、裸圭之別,周代墓中常有發現。

出土的春秋時期「圭」少,戰國時期的「圭」較多,有不少為石制,圭身寬窄不一。

現今所見戰國玉圭大多均為光素,戰國以後「圭」在社會上就流行佷少。

漢代玉圭已很少出現,只有王公貴族為了顯示地位,才特別雕造少量的玉圭。

魏晉南北朝玉圭幾乎不見,唐宋以後,歷代都有不少仿製品。

明代玉圭尖首平底狀,有的器表布滿浮雕的谷紋或蒲紋,有的陰刻出四山紋,寓意安定四方。

《周禮.大宗伯》說道「王執鎮圭、公執桓圭、伯執信圭、侯執躬圭…」。

通過執不同尺寸的玉圭,顯示了周代不同的等級,不同的尺寸的圭加以不同命名。

「鎮圭尺有二寸、桓圭九寸、信圭七寸、躬圭七寸」,顯示了周代森嚴的等級制度…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