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德齡:慈禧的御前女官、光緒的老師,晚年移居美國不幸命喪加州

歷史人物故事會 發佈 2024-03-04T21:11:54.965632+00:00

姐姐裕德齡擔當慈禧御前一等女官、御用翻譯,同時還是光緒皇帝的英文和鋼琴老師。出身名門, 身世顯赫, 隨父旅外, 日法歷練。

清朝末年,慈禧太后有八名御前女官,裕德齡、裕容齡兩姐妹便名列其中。姐姐裕德齡擔當慈禧御前一等女官、御用翻譯,同時還是光緒皇帝的英文和鋼琴老師。後來,裕德齡隨夫赴美,成為一名美籍華人,可惜最終在加州因車禍去世。

今天我們就來看看裕德齡風光而傳奇的一生。

一、出身名門, 身世顯赫, 隨父旅外, 日法歷練

1886年陰曆五月初十,裕德齡出生於湖北武昌。她的父親裕庚當時在湖廣總督張之洞手下任職,頗得張之洞器重,主持著名通商口岸沙市的稅務,兼辦洋務、教案。裕庚的妻子路易莎·皮爾森是中法混血,他是當時為數不多迎娶外國女人的滿清官員,因此不久便被朝廷選派為外交官,先後被派往日本與法國任駐外大使。裕德齡的童年是在沙市度過的,這裡外國人眾多,德齡從小就經常與洋人接觸。

清政府在甲午戰敗與日本簽署《馬關條約》之後,1895年裕庚被清廷任命為出使日本的特命全權大使;三年任期結束回到北京,又被朝廷派往法國擔任大使四年。

從此,9歲的裕德齡跟隨父親離開湖北,開始了長達七年的國外旅居生活。期間,她不但通曉了外文和西方禮儀,還具備了開闊的視野和淵博的學識,精通各國國情,這些對其以後的人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二、奉旨入宮擔當大任:御用翻譯,教授光緒英語鋼琴

1903年裕庚被調回北京,慈禧賞他太僕寺卿銜(相當於當今的交通部部長),留京養病。

在去巴黎任職之前,裕庚花了十多萬兩銀子購買整修了一院房子,有十六幢平房,大小房間共有一百七十五間,供家人及僕人居住。可惜這些房子在1900年義和團運動時被燒毀,所以回京後他只得租用李鴻章壽終後的一處舊宅,暫時安頓下來,17歲的裕德齡也終於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這一年,慈禧太后為了避免遭受西方媒體的批評,開始注重外交事務。她頻繁地接見各國外交官夫人,希望展示國家的威嚴。然而,語言不通成了她最大的困擾,她迫切需要一位通曉外語、熟悉西方禮儀的女官——出身傳統滿清官員家庭的裕德齡完全符合這些要求。

於是裕庚夫人奉詔,帶著德齡、容齡姊妹入宮覲見慈禧。

1903年三月初二,清宮派出龐大的隊伍護送德齡、容齡姐妹及其母親三人到頤和園萬壽山謁見慈禧。謁見之後,她們三人被太后留在宮裡,裕德齡擔任慈禧的貼身翻譯。

彼時的德齡年輕氣盛,渴望將自己了解的國外先進發展理念傳遞給慈禧及光緒,幫助自己的祖國一掃頹勢。

德齡依靠自己的能力,給慈禧留下了深刻印象。

有一次,慈禧接見俄國大使的夫人渤蘭康太太,令新入宮的德齡隨行翻譯。德齡雖通曉多國語言,但偏偏不說俄語,怎麼辦呢?她想起許多俄國官員的家屬都熟諳法語,於是便靈機一動,用法語與渤蘭康太太交談起來,兩人交流很順暢。事後慈禧拉著德齡的手高興的說,以前那些外國夫人帶來的翻譯,中文都很差,從沒人像你這樣,翻譯出的內容讓我聽得清楚明白,你很招人喜歡,就留在我身邊吧,日後我定會給你找個好夫婿。

德齡不僅協助慈禧接待外國公使及家屬,還將高跟鞋、照相機、電燈、洋車、櫃式留聲機等新鮮玩意介紹給慈禧。青春靚麗又熟悉外國事物的德齡讓慈禧感到愉悅,慈禧也因此對她格外寵愛,還破格允許其為光緒皇帝教授英文和鋼琴,德齡因此成了光緒皇帝名副其實的老師。

在宮中,德齡姐妹穿衣打扮比較大膽開放,經常穿著騎馬裝或者洋禮服行走,這些都得到太后的允許。可能是受她們的影響,照相,染髮、喝咖啡、下午茶、法國化妝品、高跟鞋等西方世界的東西都慢慢在古老的皇宮裡出現。

但是,由於慈禧太后的寵愛和裕德齡的理念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她越來越感到失望和驚恐。最令德齡失望的是,她根本無法實現自己報效國家的理想,她發現慈禧太后只對西方的香水、飲食等生活中的小細節感興趣,而對於治理國家的建議則完全不接受,因為這些建議可能會動搖慈禧太后的利益。

德齡擔任光緒的英文輔導老師,起初她還試圖通過說服光緒來逐步影響慈禧,可光緒雖與她理念一致,自己卻無力改變現狀,反倒還需要藉助德齡向慈禧進言,這讓德齡大失所望。

三、兩次指婚深陷苦悶,父病侍疾脫離清宮

理想無法施展的德齡很快又碰到了更加可怕的事情。

由於慈禧寵愛德齡,所以將其賜婚給了自己的寵臣之子。外國長大素來獨立的德齡怎麼可能接受這種盲婚盲嫁?這件事對德玲來說猶如晴天霹靂,她既不想這麼早就結婚,更不願走包辦婚姻的路。她戰戰兢兢,嘗試以「不願嫁人,只想好好伺候老佛爺」 為由婉拒。

1904年中秋節,宮裡正在看戲,一名面貌醜陋的年輕高官謁見太后叩頭謝恩。這人走後,太后向德齡母女說,這名年輕人高爵厚祿,剛襲封死去父親的爵位,並繼承了許多遺產,準備將德齡許配給他。德齡母親說,這件事得問問德齡。德齡果然不喜歡這樣一個醜陋的陌生人,她哭泣著對太后說:「我願永遠跟隨太后,長住在宮中,不願出嫁。」太后聽後笑著說:「好,你再仔細想想吧,假使你不中意那位年輕男子,還有許多別的人哩。」

一個月以後,這個年輕人同另一王公的女兒定親,德齡終於鬆了口氣。可惜好景不長,慈禧為了控制德齡,又亂點鴛鴦譜。

1904年11月16日(農曆十月初十),慈禧太后舉行七十大壽慶典。在慶典上,太后與軍機大臣榮祿商議,計劃將裕德齡嫁給他的兒子巴龍。

太后認為,由於榮祿身份高貴,這場婚姻無疑是一種恩賜,而裕德齡應該會同意

德齡知悉此事後很苦悶,她受過西式教育,不滿意這樣的安排。她不想這樣草草嫁人,所以便找出各種理由,委婉拒絕——不願嫁也不敢反抗,那段時光應該是德齡兩年清宮生活中最難熬的日子。

光緒皇帝尊重德齡的感情,同情她的處境,對她施以援手。1904年冬,光緒皇帝藉口春節臨近,自己要為太后購買一些西洋稀罕年貨以盡孝心,派德齡到去天津採購,這樣暫且拖延賜婚日期,德齡得以離開紫禁城。

正當德齡一籌莫展之際,1905年3月,德齡接到父親病重的電報,便立即趕往上海伺候。12月,父親在上海病逝,德齡以守孝為由一拖再拖,始終沒有回宮,了結了這樁婚事。

從此,裕德齡終於離開紫禁城,逃脫了慈禧的控制。

四、隨夫赴美,記述宮闈;痛失愛子,夫妻離異

裕德齡在上海期間,結識了美國駐滬領事館的副領事徹迪厄斯·懷特。之後兩人便開始了戀愛,並於1907年5月21日在上海結婚。

不久,德齡跟隨丈夫去了美國,她的人生又一次發生重大轉折。

結婚後德齡與丈夫度過了一段非常甜蜜浪漫的時光,他們還有了可愛的兒子塞迪斯。德齡也如願以償,得到了施展才華的機會,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中文。

在她的家庭生活逐漸步入正軌後,光緒和慈禧也相繼離世,清廷更加風雨飄搖,盛極一時的大清朝徹底走向窮途末路。

獲悉慈禧離世的德齡,不時會想起那個雍容華貴曾給過自己不少寵愛的太后。

1911年德齡「應親友的要求和催促」,用全英文寫出了一本《清宮二年記》,其中回憶了她在宮廷內兩年生活的所見所聞。

這本書也是裕德齡的第一部回憶錄,該書一經出版便引起了西方社會各階層人士的廣泛關注,成為當年的暢銷書。

有「清末怪傑」之稱,既聰明透頂又怪誕成習的辜鴻銘,一見此書便為之拍手叫好,欣喜若狂。他按捺不住滿心的喜悅之情,當即撰文《評德齡著〈清宮二年記〉》,投寄給在上海的英文報紙《國際評論》予以發表。

辜鴻銘的大力支持和關愛,讓裕德齡受到了很大的鼓舞,並激發了她繼續寫作關於清宮題材的作品的興趣。從此,她陸續用英文出版了五六部作品,包括《清末政局回憶錄》、《御苑蘭馨記》、《瀛台泣血記》、《御香飄渺錄》等,這些作品真實反映了晚清宮廷的生活,一時間在海內外風靡開來。

因為裕德齡親歷親見的特殊身份,所以她的眾多回憶性質的作品,一定程度上保留下了清宮生活珍貴的史料,為後世的學術研究和文學創作提供了佐證和參考。

一本本暢銷佳作,讓德齡迎來了自己人生的小高潮,然而不幸也在此時悄悄降臨。

1927年,她百般疼愛的兒子塞迪斯在20歲時,被肺炎奪去了年輕的生命。悲痛傷感的德齡回到中國,在上海逗留和居住了兩年。

為了走出悲痛的陰影,德齡以慈禧太后「御前女官」的身份活躍於上海社交圈,她在人們簇擁下,身穿宮廷后妃的旗裝,腳蹬滿族貴婦的花盆底兒鞋,同戲曲大家李時敏、伍愛蓮等聯袂到蘭心大戲院,用英語演出了一場場清宮紀實大戲,轟動了整個上海灘。

同時,她還找到小德張等人,進一步回憶和收集清宮資料,以備繼續完成新作。

哪知德齡重返美國後,竟然發現當初山盟海誓的丈夫懷特背叛了她們的婚姻,愛上了別的女人。不久,貌合神離的兩個人便辦理了離婚手續。

五、堅定倔強,心繫祖國,積極貢獻,抗日救亡

在喪子和離婚雙重打擊下,德齡的整個人生頓時變得灰暗起來,好在她還有一個堅強的心理支撐,這個支撐就是自己的祖國。

裕德齡對當時中美兩國有著美好期盼,1930年1月3日她在紐約市發表「關於世界和平的演講」,視頻至今還流傳於世。這段極具歷史意義的視頻是美國福克斯公司錄製的,現保存於南卡羅來納大學。當時她穿著慈禧御賜服飾,以標準清朝公主打扮在鏡頭前用流利的英語侃侃而談,她呼籲中美兩國加強各方面的溝通,希望世界人民能夠進一步了解正在苦難中奮進的中國。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她的這段演講給當時西方社會部分民眾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了解中國的渠道和途徑。

1935年秋天德齡再次回到祖國,當時國內正經歷著艱苦的抗日歲月,河北22個縣淪陷。在關係華北存亡之際,12月9日北平學生發起抗日救亡運動,進步青年捨命救國的熱血鼓舞和激奮著德齡。

為了響應宋慶齡的號召,1938年6月,裕德齡積極參與國際性的救援組織「保衛中國同盟」,利用自己的影響力宣傳抗日救亡的思想,並動用自己的人脈和渠道募集資金與藥品。隨後,她通過「保衛中國同盟」將這些物品分批送到了抗日的前沿陣地,為中國的抗戰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1941年7至9月間,「保衛中國」同盟在香港舉辦「中國之夜」和「一碗飯」運動,德齡一直追隨宋慶齡左右,積極貢獻自己的力量。

德齡返回美國後,繼續奔走各處,會見政界領導和媒體,撰寫文章,接受採訪,介紹中國抗戰的情況,大聲疾呼對華援助。

裕德玲孜孜不倦地努力終於取得成功,獲得了美國各界對中國的大力援助和支持。與此同時,她還繼續從事文化交流和教育工作,並協助成立了中美文化協會。


六、天不假年,命喪加州,香消玉焚,命運堪嘆

裕德齡一直為中美友誼鋪路,她在加州大學教授漢語,為美國學生傳播中華文化。

根據當年她在加州大學的學生回憶,去世前兩年德齡在授課過程中,時時為學生介紹中國艱苦的抗日歲月,動情時還會熱淚盈眶,愛國之心溢於言表。

只可惜天不假年,命運堪嘆。

1944年11月22號裕德齡正趕往加州大學上課,突然,一輛大貨車迎面飛馳而來,將德齡撞倒,使其當場身亡。她攜帶的書本紙張散落一地,這些紙張是用中文寫成的課件,記錄她在加州大學講授的關於中國文化和歷史的課程內容。

誰也不曾想到,離鄉萬里、漂泊半生的裕德齡,雖然始終念念不忘苦難中的祖國,最終卻還是孤苦無依地客死在異國街頭,如此結局讓人唏噓,不免有些悲痛和惋惜。

裕德齡在中國和海外都受到很多人愛戴和尊重,她的突然離世給很多人帶來了震驚和哀痛。她在生前一直致力於中西文化交流和推廣中國文化,她的突然離世不僅是個人和家庭的巨大損失,也是中華文化的一大損失。她的學識、見識、人格和品德一直影響著很多人,她的精神和思想也在很多人中傳承下來。

回首裕德齡的一生,她聰慧過人,滿懷報國熱情。雖然最初的報國計劃,夭折於慈禧封建統治之下,但她始終沒有放棄,即便在異國他鄉也堅持用實際行動默默地支持著祖國。

她是中美文化和教育交流的見證,因為她相信,通過促進不同文化之間的理解與合作,可以建設一個更加和平與繁榮的世界。

裕德齡的奉獻精神和辛勤工作激勵了許多人,她的遺產今天繼續激勵著我們。

雖然德齡早已去世,但人們並沒有忘記她。為了紀念德齡,1904年底至1905年她在天津住過的府邸(天津市鼓樓南街30號),被改建成「格格府」博物館。這座博物館由兩進四合院組成,建築面積700餘平方米,已於2009年6月20日對外開放。「格格府」跟廣東會館、老城博物館是天津市保留下來的三大晚清建築。

那麼她的妹妹裕容齡又有怎樣的人生呢?請看下一篇:《裕容齡:慈禧的宮廷樂官,近現代舞先驅,晚年致力於中西文化交流》。

主要參考資料:《清宮二年記》(裕德齡著)、《故宮退食錄》(朱家溍著)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