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平方厘米1萬種顏色,當代緙絲來滬,「最貴紡織藝術品」名不虛傳

周到客戶端 發佈 2024-03-05T05:30:33.659144+00:00

近年來緙絲藝術大出風頭。2021年6月,一件清乾隆年間傳世緙絲《欽定補刻端石蘭亭圖帖緙絲手卷》以2.415億元成交,達到每平方厘米4457.

近年來緙絲藝術大出風頭。2021年6月,一件清乾隆年間傳世緙絲《欽定補刻端石蘭亭圖帖緙絲手卷》以2.415億元成交,達到每平方厘米4457.5元;2022年12月,上海博物館館慶70周年《瑞色凝光·上海博物館秘藏緙絲蓮塘乳鴨圖特展》,展期僅16天,且每場參觀限時20分鐘並禁止拍照。

到底是什麼樣的魅力讓古代緙絲如此金貴?當代緙絲又有哪些傳承和突破呢?位於陸家嘴地區的吳昌碩紀念館即日起至5月28日舉辦「妍·色當代緙絲藝術展」,為人們呈現了當代緙絲藝術的巨大魅力。

緙絲——雕刻的絲綢

緙絲,向來被稱為「最貴紡織藝術品」,緙的意思為「刻」,緙絲就是像雕刻過的絲綢,特別有立體感。緙絲是色彩的藝術,每平方厘米最多可以有1萬種顏色。

很多人會疑惑,緙絲跟刺繡和雲錦到底有什麼區別呢?本次展覽的學術顧問、《中國絲綢文人畫 從宋代到當代的緙絲藝術》作者林玲(Linda)解釋說,刺繡是地和面分開的,圖案繡錯了可以修改或者疊加覆蓋掉;而緙絲是地和面一次織成,不能修正,如果說刺繡的難度是1的話,緙絲的難度大概要到100;而雲錦的圖案是不斷循環反覆的,一般只有7到8種顏色,但一件緙絲作品顏色往往可以多達千種,還可以織出書畫的筆觸感。

展覽的學術顧問林玲正在導覽

一個桃紅色就有17個色階

在吳昌碩紀念館展廳中,一件寬2米、高2.8米的緙絲桃花作品懸掛於空中,氣勢驚人。這件《周春芽緙絲桃花淺深處》,源自藝術家周春芽著名的桃花油畫。緙絲作品以背面示人,故意留出數以十萬計的線頭,遠遠望去宛如一幅抽象畫。而它的正面,由上千種顏色構成的畫面既有油畫的酣暢淋漓感,又有紡織品的肌理質感。該作品由3位緙絲工匠花了3年時間製成,僅一個桃紅色,就有17個色階。

《周春芽緙絲桃花深淺處》正面
《周春芽緙絲桃花深淺處》背面和局部細節
一個桃紅色就有17個色階

緙絲就是一種細軟

緙絲的貴重不僅體現在工藝性和藝術性上,其原材料的貴重也是一大原因。

元代緙絲大量使用了金線銀線,極盡奢華,這也是遊牧民族的特徵,把金銀穿戴在身上。商路把緙絲傳到歐洲,緙絲被歐洲人稱為「貴族的藝術」。十五十六世紀的歐洲,緙絲屬於硬通貨,可以被租賃和抵押。

人們常說,逃難的時候要帶上金銀細軟,緙絲就是一種細軟。林玲據此推測,上海博物館鎮館之寶南宋緙絲《蓮塘乳鴨圖》之所以邊上會有切割過的痕跡,很可能就是主人匆忙逃難時留下的。

展覽現場

山口百惠花百萬元定做緙絲婚服

現場展出一組三件的當代緙絲作品《金山銀山-過去·現在·未來》,便運用了多種貴金屬絲線,在燈光照耀下閃閃發光,盡顯華貴。

該作品的圖案帶有日本浮世繪特點,據林玲介紹,日本人對緙絲藝術極為崇尚,最高級的和服往往是緙絲做的。據說,1980年山口百惠結婚時,就在蘇州定做過一件緙絲和服,當時價格就達到100萬元人民幣。

緙絲作品《金山銀山—過去·現在·未來》之一

台北故宮七大系列緙絲引人入勝

另一件緙絲作品《人生如戲·折子戲》,圖案源於美國大都會博物館收藏的中國緙絲,這些圖案是外國人眼中的「東方經典」。作品保留了原緙絲紋飾中極為典雅的色彩,通過元素重組,技藝誇大,成為一件帶有當代敘事性的緙絲作品。

緙絲作品《人生如戲·折子戲》

展出的台北故宮系列緙絲,取自於台北故宮的緙絲藏品,在保留緙絲技藝的同時,臨摹中有當代審美和技藝再處理,成就了「二次創作」。該系列共涉及歷代法書、釋道、花鳥、花卉、翎毛、人物、山水七大品類。其中「崔白」緙絲和「朱克柔」緙絲最為引人入勝。

崔白是宋代花鳥畫宗師級的人物,目前存世的絹本作品僅一件《雙喜圖》,本次所展的《杏林雙燕》和《三秋圖》運用布景的方式,用聊聊幾筆便對應了「早春」和「深秋」,功力非凡。緙絲比紙和絹更容易保存,也成為名家名作存世的最佳載體。

緙絲作品《崔白·杏林雙燕》
緙絲作品《崔白·杏林雙燕》局部細節

南宋大家朱克柔神韻再現

南宋大家朱克柔是中國緙絲史上的高峰人物,一件《蓮塘乳鴨圖》成為了上博的鎮館之寶,為彌補當時不能拍照的遺憾,本次展覽上展出了臨摹的朱克柔另兩件存世緙絲花鳥作品,尺幅雖小,但畫面極精,同時展方還體貼提供放大鏡供全程觀展。

緙絲作品《朱克柔·鏤繪集錦花鳥》

林玲透露,古代繪畫題材的緙絲作品中,最難的是書法和山水,書法中的筆觸和山的皴法以及葉子的動勢,都對緙絲工匠的技藝提出了巨大的挑戰,大家不妨在參觀時用放大鏡給與重點關注。

現場緙絲展品

《妍·色——當代緙絲藝術展》

展期|2023年3月7日-5月28日

地點|吳昌碩紀念館一進、二進展廳

費用|免費

指導|浦東新區文化體育和旅遊局

主辦|浦東新區文物保護管理所、吳昌碩紀念館

承辦|上海浦東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