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是情緒器官,且看胃如何影響情緒引發胃腸道疾病!

麥吉醫學科普 發佈 2024-03-05T08:34:58.017117+00:00

人們普遍認為情緒會直接影響胃功能。早在 1915 年,有影響力的生理學家沃爾特·坎農 (Walter Cannon) 就指出,動物在受到驚嚇時胃功能會發生變化。人類也是如此。情緒影響著胃腸道功能真不是說說而已。

人們普遍認為情緒會直接影響胃功能。早在 1915 年,有影響力的生理學家沃爾特·坎農 (Walter Cannon) 就指出,動物在受到驚嚇時胃功能會發生變化。人類也是如此。情緒影響著胃腸道功能真不是說說而已。

胃腸道容易「情緒化」


胃腸道是已知的對情緒變化最敏感的部位,有的胃腸道症狀可能並不是胃腸道病變導致的,而是受到了情緒影響所致。為什麼這樣說呢?

首先,人體內的自主神經支配著循環、呼吸、消化、新陳代謝等重要的生理功能,這有點「自動化」的意思,不需要人為操控這些生理活動,也不受人的意識控制,舉個簡單例子,心跳、呼吸是自動運行的,我們不可以用意識讓它們停止。而情緒和大腦的高級中樞對應,可以影響人的自主神經活動,比如人在緊張、害怕的時候,會不受控制地心跳加速、出汗等。

其次,胃腸道擁有僅次於中樞神經的神經細胞數量,對外界刺激十分敏感。所以,胃腸道對情緒變化敏感,隨著情緒的波動,胃腸道容易出現一些「情緒化」反應。

什麼是胃腸道疾病?


胃腸道疾病非常普遍。大約 20% 的成年人和青少年患有腸易激綜合症 (IBS),這是一種腹部不適或疼痛與排便習慣改變密切相關的疾病。這些可能涉及慢性腹瀉和便秘,或兩者兼而有之。

IBS 是一種所謂的功能障礙,因為雖然它的症狀使人衰弱,但腸道沒有明顯的病理變化。因此,它是根據症狀而不是特定的診斷測試或程序來診斷的。患有慢性腸道疾病的人可能會經歷嚴重的疼痛,從而影響他們的生活質量

炎症性腸病的亞型是克羅恩病和潰瘍性結腸炎。全世界約有 500 萬人,澳大利亞有超過 75,000 人患有這些疾病。這與炎症性腸病 (IBD) 相反,炎症性腸病是一種免疫系統對正常腸道細菌反應過度的疾病。炎症性腸病與出血、腹瀉、體重減輕和貧血(缺鐵)有關,並可能導致死亡。它被稱為器質性腸病,因為我們可以看到由腸壁炎症引起的明顯病理變化。

患有腸道疾病的人每天可能需要上廁所 20 到 30 次。他們還遭受可能影響他們的家庭和社交生活、教育、職業和旅行能力的痛苦。許多人因疾病改變生活的方式而感到焦慮和抑鬱。但研究還表明,那些患有焦慮症和抑鬱症的人更容易患上腸道疾病。這是腦-腸相互作用的重要證據。

大腦如何與腸道對話


大腦和腸道通過神經、荷爾蒙和免疫信息網絡不斷地相互交流。但是,當我們承受壓力或腸道出現慢性炎症時,這種健康的交流就會受到干擾。

壓力會影響腸道內細菌的類型,使我們的腸道菌群多樣性降低,並可能對有害細菌更具吸引力。它還會增加腸道炎症,增加感染風險。

慢性腸道炎症可能會降低我們對積極情緒的敏感度。當我們因炎症性腸病等疾病而生病時,我們的大腦會通過稱為神經可塑性的過程重新布線,這會改變神經信號之間的連接。

焦慮和抑鬱在患有慢性腸道問題的人中很常見。大約 20% 的炎症性腸病患者表示長時間感到焦慮或憂鬱。當他們的疾病發作時,這個比率可能超過 60%。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