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6歲白血病患兒捐獻造血幹細胞,貿大學子要「幫小朋友一把」

新京報 發佈 2024-03-05T19:45:51.563499+00:00

「採集的過程就類似於血液透析,一邊連接身體輸出血液,中間會經過血細胞離心機,機器可以把造血幹細胞提取出來,然後剩下的血液會重新輸入體內。」3月20日晚,在成功捐獻造血幹細胞一周後,對外經貿大學碩士研究生小剛(化名)用簡單的幾句話概括了自己捐獻造血幹細胞的整個過程。

「採集的過程就類似於血液透析,一邊連接身體輸出血液,中間會經過血細胞離心機,機器可以把造血幹細胞提取出來,然後剩下的血液會重新輸入體內。」3月20日晚,在成功捐獻造血幹細胞一周後,對外經貿大學碩士研究生小剛(化名)用簡單的幾句話概括了自己捐獻造血幹細胞的整個過程。

3月13日,小剛在空軍特色醫學中心進行造血幹細胞採集,為6歲白血病患兒捐獻造血幹細胞。他成為對外經貿大學首例、北京市第564例、全國第14820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

為什麼要捐獻造血幹細胞?採集血液時有何感受?目前身體狀況如何?對此,新京報記者採訪了小剛。

始於第一次義務獻血

談及捐獻造血幹細胞的初衷,小剛說得非常樸實,「患者還是個孩子,我希望捐獻造血幹細胞,幫小朋友一把;希望他能夠痊癒,以後好好學習,長大了去感受生活的美好。」

小剛告訴記者,自己和女友在2020年情人節共同參與了義務獻血,「之前就知道幹細胞可以幫助白血病患者或者說血液病患者,然後在獻血的時候就簽了一份協議,同意留下幹細胞樣本。」

隨後,在2020年7月25日,小剛報名加入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留血樣進行HLA分型檢測,志願無償捐獻造血幹細胞,以救治需要進行造血幹細胞移植的白血病患者。

「從那以後基本上每年都會獻血,除了有時候因為作息血液指標不達標。」小剛和女友每年都會在情人節和七夕節去義務獻血。他沒想到的是,有一天自己會成為捐獻幹細胞的人。

2022年6月13日,經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檢索,小剛的HLA初配型與一位患者相合;7月,小剛接到造血幹細胞配型成功的電話。

「其實我沒什麼太多感受。但我也查了一些資料,查完就覺得捐獻造血幹細胞的過程跟義務獻血差不多。」此前,小剛對捐獻造血幹細胞的了解,主要來源於小學時學的一篇課文:《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這篇課文講述了剛滿18歲的大陸青年小錢患了嚴重的白血病,台灣同胞用愛心挽救了小錢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跟周圍人科普「造血幹細胞」

2023年1月20日,高分化驗與患者相合,小剛開始休養身體為捐獻造血幹細胞做前期準備。

「我曾經聽說過另一個叫法——『骨髓移植』。我認為這個說法並不是很準確,聽起來比較唬人。這也是我的一些朋友不敢捐獻的原因。其實它真正的名字應該叫造血幹細胞移植,並不會取走你的骨髓,所以各位朋友不用擔心。」配型成功後,每每被老師、同學問及什麼是造血幹細胞、對捐獻者身體有沒有影響,小剛都會耐心解釋。

3月13日,小剛在空軍特色醫學中心進行了4小時的造血幹細胞採集。在此之前,連續4天,他每天都需要進行皮下動員劑注射,為採集造血幹細胞做準備。

「注射期間是有一些不適應的,比如說腰酸背痛。但在採集完之後,這些不適的症狀都會消失。」小剛告訴記者,因為採集時間比較長,身體不能動,所以會有些麻,「血液重新輸回體內的時候,會有點兒涼。其他都沒什麼。」

面對不少人依然對捐獻造血幹細胞心存疑慮的情況,身體沒有任何不適、已經完全回歸正常生活的小剛表示,採集前,自己也曾查詢造血幹細胞相關的論文,沒有人因為捐獻造血幹細胞身體受到損傷,「其實人體內的造血幹細胞有很多,主要儲存在骨髓里,捐獻只是提取一小部分而已。」

解放軍總醫院血液病醫學部主任劉代紅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造血幹細胞具有高度的自我更新、自我複製的能力。捐獻造血幹細胞後1—2周內,血液中各種成分即可恢復到原來水平。捐獻造血幹細胞不會損害健康或生長發育,卻可能治癒惡性血液病和部分遺傳性疾病等多種致死性疾病。

記者注意到,近年來,首都高校學子捐獻造血幹細胞的新聞屢屢見諸報端。2022年4月11日,北京體育大學學生向恆淼成功完成造血幹細胞捐獻,成為北京分庫第494例捐獻者。2021年10月,中國政法大學學生邵澤豪成功完成造血幹細胞採集,為一位白血病患者帶去了生的希望,成為北京市第458位成功捐獻造血幹細胞的志願者。

新京報記者 楊菲菲

編輯 繆晨霞 校對 柳寶慶

關鍵字: